牢记总理的嘱托
----来自秦巴山区陕西省旬阳县的脱贫报告
旬阳县人民政府县长 陈红星

【编者按】旬阳,一个秦巴腹地的国家级贫困县。在李克强总理视察后的近三年时间里,县委、县政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牢记李克强总理的嘱托,在谋“势”、求“是”、唯“实”方面不断总结、探索、创新,奋力推进脱贫进程,一路披荆斩棘,一路风雨高歌。在此文中,不仅可洞见脱贫攻坚一线干部的思考、奋争和担当,也有可圈可点的“旬阳经验”可供参考借鉴。

谋“势”

旬阳县地处秦巴腹地,八山一水一分田,人多地少且土地贫瘠,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秦巴山区扶贫连片开发重点县。老一辈革命家徐海东、程子华等曾率红二十五军在此战斗过,有全国唯一以“红军”命名的镇,亦是革命老区县。县城位于汉江、旬河交汇处,曲水环绕,形似太极,故有“山水太极城”之称。立地条件差,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复杂,是这片贫瘠、红色土地的真实写照。

2014年1月,李克强总理在陕西考察工作,曾专门来到该县小河镇金坡村看望慰问贫困户和留守儿童,并与在外务工村民通电话,商量脱贫对策,临走时,还给金坡村提出实施移民搬迁、退耕还林等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建议和路子。考察期间,总理还寄语当地干部:“要在坚持扶贫大战略不变的基础上,总结经验,调整战术,实行更科学有效的扶贫”。总理的谆谆嘱托和殷殷期望,是关怀,是考验,更是动力。

欲成其事,必谋其势。经过一年多的扶贫实践和努力,旬阳县深刻地认识到,扶贫工作必须紧密结合实际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要抓住中央在财政、基础设施、富民产业培育等脱贫攻坚方面加大投入的历史机遇,在恪守“一江清水供京津”的政治使命,加强汉江水源地保护确保绿色发展的前提下,解放思想,深化开放,破解县域经济发展不充分、不全面、不平衡的问题,通过多元发展实现贫困群众脱贫目标,实现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2015年11月27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全国脱贫攻坚战正式打响。旬阳县敏锐反应并第一时间采取行动,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十天后,便组织召开了全县三年脱贫动员大会,并于今年做出了实施“655”计划、围绕“一强五好”、 建设陕西强县的决策部署。即紧扣工业经济、文化旅游、农业产业、城乡面貌、民生保障、县域治理“6个转型升级”,着眼打赢脱贫摘帽攻坚仗、省级高新区建设决胜仗、交通建设翻身仗、太极城建设关键仗、旅游兴县较量仗“5场硬仗”,实施县域工业转型、文化旅游开发、农业产业、城市建设、交通等5个突破发展,实现经济实力强、城乡建设好、生态环境好、人民生活好、社会治理好、政治生态好的“一强五好”陕西强县目标。

求“是”

从“粗放”扶贫向“精准”脱贫转变,从“大水漫灌式”的全面扶贫到“滴灌式”的精准扶贫转变,是中央在扶贫领域实事求是的精神体现。具体到旬阳的扶贫实践中,就是以“精准”贯穿全面和始终,着眼啃掉全县30149户85873人脱贫“硬骨头”,解决并回应“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三个问题,用三年时间奋力实现整体脱贫良好开局,为后期巩固提高脱贫成果奠定坚实基础。

精准识别。该县把贫困户识别权交给群众,充分发动群众参与,确保贫困户认定过程公开透明、客观公正,认定的数据由镇村户层层签字、记录存档,谁识别谁负责、谁填报谁负责。通过“入户核查、民主评议、一榜公示,乡镇审核、二榜公示,县级审批、三榜公示、最后定案”的程序和“看房子、问收入、查情况、听民声”的方式,全县共确认建档立卡贫困户30149户85873人,贫困村169个。按照致贫原因,又把贫困对象进一步细化为因病、因学、因残、因灾、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力、缺土地、缺水、自身发展不足、交通条件落后、其它致贫原因等11类。据此实际,县上计划用三年时间实现全部脱贫,2016年至2018年分别脱贫10114户29100人、10283户29700人、9752户27073人。科学的程序设计和严谨的过程操作,奠定了“扶持谁”的工作基础。

精准帮扶。首先,该县成立由县委书记和县长任总指挥的脱贫攻坚指挥部及其办公室,并首次以县委常委会讨论议定的方式,按照“抽硬人、硬抽人”的原则抽调18名干部到指挥部办公室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抽调41名科级干部专门开展督查工作。其次,把全县划分为21个战区,县级领导分兵把守,建立责任、任务、考核、评价四位一体的作战体系。最后,还出台了《旬阳县三年脱贫“三包三定”方案》《关于鼓励干部安心打赢脱贫攻坚战意见的通知》及《脱贫攻坚工作问责暂行办法》等一揽子方案,夯实县级领导包镇、部门包村、一般干部包户和定目标、定措施、定责任的“三包三定”责任,全县30名县级领导,91个局委办,10418名干部职工,1120名村干部和5000余名党员与30149户贫困户“心连心”结对帮扶,实现帮扶“全覆盖”,有效解决了“谁来扶”的问题。

精准施策。针对贫困户增收难,实行“产业帮带订单制”,以“N+贫困户”方式,全县188个养殖场、园区、合作社、电商、职业农民等经济主体,带动2905户发展养猪、烤烟、魔芋、油用牡丹等多种产业,占产业脱贫户77.47%。针对13691户35686人因病致贫,在用好合疗政策之后,对门诊慢病采取“免费药品专供制”,实行“一病一策、一人一方”,高血压、冠心病、肺结核等10种门诊慢性病患者,在镇卫生院免费领取药物,占当年脱贫62.8%的贫困户实实在在享受到政策带来的收益。11月2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以《陕西:健康扶贫破解“因病致贫”》为题报道了陕西省健康扶贫破解“因病致贫”的做法,特别对旬阳县多渠道筹措资金、积极推行健康扶贫、有效解决群众“因病致贫”的做法进行了重点介绍。针对13761户不安全住房,紧扣陕南避灾扶贫移民搬迁政策,采取村内小集中、排危重建、梯次搬迁、交钥匙工程、危房改造五种方式,整合筹集建设资金4.5亿元,以“百队建百村”的形式全面推进。针对基层跑项目和项目分配不均等问题,实行基础设施“项目供给制”,采取“自下而上申报、自上而下核定”的办法,充分运用金融扶贫政策,全县重点部门供给贫困村道路、饮水、电力等项目1053个,涉及资金2.96亿元。这些举措有效破解了脱贫攻坚关键难题,也用实践证明并回答了“怎么扶”的拷问。

唯“实”

说实话、干实事、鼓实劲、求实效,是县委、县政府推进精准扶贫始终坚持的原则。县委主要领导在年初目标责任考核大会上表示:“换届之年,我们要将选拔培养干部的重点聚焦和倾斜到脱贫攻坚一线,旗帜鲜明地在“五场硬仗”一线选拔推荐县级后备干部,提拔培养使用科级干部,真正用考核指挥棒来鼓舞士气、激发干劲、鞭策落后。”脱贫攻坚战伊始,旬阳县就出台《三年脱贫行动计划》和《三年脱贫督查检查办法》,并大幅提高脱贫工作考核权重分值,县对镇、部门、中省驻县单位的考核分值分别达到30分、20分、40分。县政府主要领导在调研脱贫攻坚工作时说:“务必牵住各镇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用好督查问责这个‘马鞭子’,将官帽与贫困帽这‘两帽子’挂钩,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为此,该县把党建主题“两学一做”教育聚焦脱贫攻坚主战场,创新开展“亮身份、晒业绩、作表率”活动,把“学”和“做”的成效公之于众。特别是针对少数群众“等、靠、要”和争当贫困户现象,在全县广泛开展以“群众说、乡贤论、榜上亮”为主要内容的“说论亮”道德评议,各村乡贤委员会对自立自强、不等不靠、励志脱贫的先进典型和“坐在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落后典型进行评议,唤醒群众脱贫光荣、安贫可耻的意识,在扫清阻碍脱贫攻坚工作障碍的同时,也有效促进了乡风文明建设,受到省市高度关注。10月19日至20日,全省移风易俗工作现场会在旬阳召开,旬阳经验在全省推广。以群众喜闻乐见形式自编自创的《脱贫攻坚“三字歌”》,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的《中国扶贫》国家级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分四天连载。在过程管理上,该县还针对干部帮扶过程监管难、落不实的问题,首创痕迹化管理的“电子记实制”,为每个贫困户建立二维码标识,通过手机扫描可随时随地了解干部入户帮扶工作情况。同时,为掌握群众满意度,专门成立社会民意调查中心,定期以村为单位进行电话调查。这些办法和举措,都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把脱贫攻坚工作落到了实处,取得了实效。为此,县委主要领导先后4次受邀到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介绍脱贫攻坚旬阳模式。

目前,全县贫困户住房和贫困村路、水、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均接近甚至超过年度指标,从态势上看,当年全县10114户29100人、45个村将如期脱贫,实现首战告捷。在脱贫攻坚统揽全局的理念指引下,旬阳县各项事业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该县成功创建陕南首个县域省级高新区,为地方经济发展转型提供了强劲引擎;继红军纪念馆被评为3A级旅游景区、蜀河古镇被评为“双优古村镇”之后,全县48个村近日又被列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旅游兴县战略逐步变为现实;旬小(通西安)、安旬(通安康)、旬白(通湖北)三条二级路陆续开工建设,制约县域发展最为突出的交通瓶颈开始化解,对外大通道正在打通,建设陕西强县的画卷正慢慢展开并渐次清晰地呈现在46万旬阳人民面前,脱贫攻坚的目标也一定能如期实现!

 
 
责任编辑:赵万本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16日    
 
 
建设与维护:陕西省《网上陕西》编辑部   办公地址:陕西省人民政府机关大院
电子信箱:w87298388@163.com 咨询电话:029---87298388
陕IP备05008609号
特别声明:转载使用本站内容,需经本站同意,否则视为侵权,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