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安康 > 旬阳县

旬阳县

旬阳县

净土西沟
发布时间2019/11/6 浏览量:1741 分享到:

6月下旬的一天,我们从旬阳县城出发,经甘溪、赵湾、小河等乡镇去西沟采风。车在县乡道路上行驶着,一路畅通无阻,在下乡采访前,我还在担忧交通是否方便,现在心中的忧虑烟消云散,因为道路的畅通打消了我的顾虑 ...

6月下旬的一天,我们从旬阳县城出发,经甘溪、赵湾、小河等乡镇去西沟采风。车在县乡道路上行驶着,一路畅通无阻,在下乡采访前,我还在担忧交通是否方便,现在心中的忧虑烟消云散,因为道路的畅通打消了我的顾虑。记的儿时随同家人回乡探亲,车辆颠簸在岐岖的山路上,那时的路况很差,随时有可能因为道路不畅而使交通受阻,出行不便,常常令人十分扫兴。公馆属典型的偏远,贫困山区,近几年来,该乡在省、市、县等交通部门的扶持下,开始建设3条总长21.4公里的通村水泥路,目前已完成1.2万方的碎石任务,这3条路修好后,不但使辖区12个村的群众告别行路难,而且为当地旅游开发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车行至公馆上游十余里地,有一座30多米高的大山,底部石块将其托起,周围树林茂密,山顶一颗苍劲的松树傲然挺立,松子山因此而得名(图一)。再向前行300米,可以看见一座奇山,仰视全状,似一只青蛙正在做跳跃准备,非常逼真,当地人称此山为神龟问天(图二)。
车沿着公路进入西沟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宏伟的亭子(也称门楼子),它由两根粗壮的大红柱子撑起,顶部用洒脱的行书写着西沟景区的字样,让我顿感它的恢宏气势。在距亭子百米处,一块高2.2米,宽1.8米的大石被安置在路边,正面的红色大字西沟欢迎你赫然醒目。
剩下的路需要我们步行了。从公路的一个分岔口走下去,有一户农舍,土砌的小屋,虽然简陋,但很有乡土气息。房檐下的横木挂着一排金黄的玉米穗儿,门窗紧闭,看来主人应该在田中劳作。
农舍下方生长着一棵大柳树,粗枝上悬挂着一个麻柳秋千,可供游人坐在上面玩耍并欣赏四周的美景,脚下是潺潺的流水,真是不亦乐乎。
在游览景区的过程中,我们踏过了许多座小桥。这一种典型的乡间小桥,小桥宽1米左右,长5米有余,4根园木横卧在东西山野之间,桥面由一块块木板衔接而成,两边有栏杆,走在桥上感觉晃悠悠的。桥下溪水流过,原来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正是这样一种情境,此时仿佛心灵也受到大自然的洗礼(图三)。
我们正行进着,突然听到一阵哗哗的水声,转过弯一瞧,高约40米,宽约18米的两条瀑布从山间垂直流下,好似两块巨大的白色幕布从天而降。导游叔叔告诉我们,它叫做双龙潭瀑布,一条从黑龙洞流出,一条从黄龙洞流出,汇聚在一起,落入潭中,潭水深不可测,绿中泛蓝,触摸泉水,冰爽凉快。我们一行人站在桥上观望瀑布,一股凉气扑面而来,顿时旅途的疲惫之感一扫而空,我猛然联想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经典诗句,倘若李太白到了此地,也定会诗兴大发,做出千古流传的名句。
木桥上方一般有用方石块砌成的阶梯,阶梯外沿是混凝土砌成的一个个石墩,用钢绞线衔接起来,石阶较高,游人可扶着拦杆上去。
上了石阶,穿过丛林,我们经过了飞龙泉,龙凤泉,龙鼻泉,龙案,黑龙潭到达了溶洞,攀上洞口,洞内雾气萦绕,阵阵凉风从洞内传送出来,坐在洞口的大石上,脊背感到阵阵寒意,向下俯视,树木郁郁葱葱,绿色尽收眼底。洞里是形态各异的钟乳石,距洞口10米处有一个分岔口,放置着10米高的垂直木梯,顺着木梯爬上去,就进入了溶洞的二层,由于天色将晚,我们并未进去,逗留了片刻便向邓家大院走去。
邓家大院在旬阳一带很有名气(图四),清朝年间安徽省鹤山县官员邓文胜奉命押运粮草,水上运输时不慎被贼寇抢劫,眼看粮草无力夺回,向朝廷无法负命,其妻曹氏闻此讯,担心祸连家族,决定出逃,于是从安徽将两个小孩挑往落驾村(前后各挑1个),在碾盘附近躲雨时发现了金条。后来,曹氏之子邓朝福、邓朝贵将金条卖给西沟换了一大笔钱,在此盖起了邓家大院,家族自此兴旺起来。然而不幸的是当时邓氏家族与陈氏家族积怨颇深,数年后陈功仁(当时有名的土匪)抢劫邓家财产未遂而一气之下放火烧毁了邓家大院,从此邓氏家族逐渐衰落。加之上世纪六十年代文革破四旧的浪潮波及到西沟,将邓家大院尚存的清代民居,文物古迹毁于一旦,使邓家大院失去了原有的气势和风貌,当地人叙述着邓家大院的辉煌和过去,让人黯然神伤。
现在我们身处邓家大院门前,有一个直径约3米的磨盘,磨盘一侧安置着一个碾滚,这个碾盘是200多年前邓家人组织山民从深山中运来的。当时交通不便,山民将9—10吨的原始大石采用溜杆(将圆木垫至石下滚动)的方式运至大院,然后经邓石匠雕至而成,至今仍保存的十分完整。
我们邀请这家的主人一起拍照留念,农家大婶急忙将两个孩子拉回里屋,洗了脸,梳了头,又给孩子换上崭新的衣服,才一齐忸怩地走出来。站好后,按下快门,留下这朴实的画面。孩子们开心的笑容是那么让人感到舒心和惬意。
绕过邓家大院,穿过一片麦田,再行一段田间小路便抵达了目的地——农家乐。此时暮色已降临,简单的梳洗后,主人递上一壶神仙叶泡的茶水,饮一口,清爽入喉。歇息片刻,主人邀请我们用晚餐,西沟的饮食以自产的野生绿色食品为主,肉食类以腊肉和土鸡最为出名。我们有口福在席上品尝了这两道特色菜。主人告诉我们腊肉是在腊月杀猪后将猪肉切成块状挂在厨房火炉之上或过担之上,用柏树叶子、柴火熏制40~60天(时间越长越好),这样便利用了做饭、烧水、烤火之便达到熏制腊肉的效果。当客人造访时,将其取下洗掉污渍煮熟后切成片状装至盘中待客,蘸大蒜、辣椒酱食用,更加美味,色泽红润透亮,香气弥漫,肥而不腻,别具一格。若客人不胜酒力,可食肉代酒,再回敬主人两杯。
素菜以天蒜为主,天蒜适合生长于海拔2500米以上的山上,从南羊山挖掘回来用豆浆水泡制47天食用。色泽鲜嫩,呈紫色,味道酸甜可口,天蒜比韭菜粗,相似于旬阳小蒜。
席间,觥筹交错,谈笑自如,喝着农家自制的烧酒,品尝着农家小菜,主人不住地给我们斟酒,享受着主人的热情款待,让我们倍感亲切。
用完餐后,坐在院中,天色已晚,向远处望去,只能看见山峦的起伏轮廓,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心情也随之宁静下来,繁琐的世事一下离我很远。难怪古代的一些诗人、词人都宁愿放弃高官厚禄,远离尘世,隐居深山,想来也是为追求一种超脱俗世、安逸自得的生活吧。
休息了一晚,第二天一早,由于要去附近的清代民居拍摄照片,主人早早地准备好了早饭。用完早饭,我们去参观清代民居。古老的建筑,斑驳的砖墙,雕花的门窗,古色古香的韵味,一切都充满了复古的气息。当经过一农舍时,一股豆豉的香气扑鼻而来。这些让我想起了周杰伦的一首歌:泛黄的春联还残留在墙上/依稀可见几个字岁岁平安/在我没回去的老家米缸/爷爷用楷书写一个满……铺着榉木板的屋内还弥漫/姥姥当年酿的豆瓣酱……”清晨的阳光普照大地,大人们在田中劳作,孩子们在院中玩耍,他们朴实的面容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自然的和谐与美好。
西沟淳朴的民风,茂密的植被,乡风的文明依然清晰地映在我的脑海里。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人一物都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因为极致的美是要用心去感悟的,读懂了大自然才能让心灵回归本真,从而留下一片净土在内心深处。西沟,是一方净土。
图片2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