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宝鸡 > 眉县

眉县

眉县

自然资源
发布时间2019/11/12 浏览量:1963 分享到:

【地形地貌】眉县地形地貌复杂,大体为南北高中间低的不对称“U”型地形,东西向延伸略长,南北向起伏较短。全县最高点为太白山次高峰,海拔3771.2米;最低点为位于青化与扶风交界的渭河东流出境处,海拔442米。依照地貌特征,全县可分为秦岭山地(海拔700米以上)、黄土梁原、山前洪积平原、渭河冲积平原、渭北黄土台原五种地貌类型。概括而言,全县呈现“七河九原一面坡,六山一水三分田”的地貌形态。

【气候】眉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气候,海拔高度在442—3767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2.9℃,平均降水609.5mm,平均日照2015.2小时,无霜期218天。每年3-5月,回暖较快,秋季受冷空气影响,昼夜温差较为明显,是关中地区秋雨最多的区域之一。眉县介于亚热带气候带北缘和暖温带气候带的南缘,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岭——秦岭主峰太白山横亘于县域南缘,依东西向而言,又属于青藏高原向平原过渡带,故无论从经向、纬向,均具有十分明显的气候过渡带特色。

【水文】眉县属黄河流域渭河水系,有大小河流19条。境内最大河流为东西向渭河,流长25公里,水域面积79.13平方公里,河面东宽而多夹心滩,西窄而少弯曲,最窄处仅100米,最宽处达1.5公里,年平均流量为124.2立方米/秒,最大洪峰流量为6400立方米/秒(1933年)。以石头河、霸王河等五条渭河一级支流为统计口径,总流域积水面积为795.34平方公里,总流长为241.15公里,南北向流入渭河。眉县地下水分布广泛,水量充裕,在洪积冲积平原的陡崖脚下和渭河一级阶地处多有出漏排泄,最为明显的有横渠的街北村、槐芽的东、西柿林、金渠的教坊、河底、首善的北兴、五会寺等,出露流量在10—70立方米/小时之间。清代县志载:县内有鱼龙泉、一湾泉、槐芽泉等几十处,水质甘洌,绝少杂质。尤其是汤峪地下温泉,久负盛名,属低矿化弱碱性硫磺钠型高热水,水温高达50—70℃,日均出水量500—600立方米,年产地热水23.7万立方米,富含钾、钠、镁等元素,是县内一处宝贵的地热水资源。

【矿产资源】眉县南部山区矿产资源丰富,总储量8000多万吨,金属矿藏品种有铜、铅锌、铁、钛,非金属矿藏有石英、石墨、红柱石、大理石、石灰石、白云石、滑石、钾长石、蛇纹石、绿罕石等,据省地质矿产局八队勘探证实,眉县四沟矿点富含特种矿种——红柱石,预计总储量达66万吨,品质之优,属国内少有。【水产资源】眉县为淡水养殖水产的天然基地,1958年建成位于河池的第一处80亩人工开挖渔场,1963年首次投放300万尾草鱼、鲢鱼、鲤鱼水花,逐年扩大养殖规模,1986年被列为全省渔业基地县。石头河水库养殖的中华红鳟鱼,享誉省内外。【植物资源】眉县森林植被良好,全县森林总面积79万亩,其中秦岭山区约占90%以上,森林覆盖率Ⅰ达49.48%,森林覆盖率(林木绿化率)Ⅱ达69%。植物以太白山垂直带谱最具特色,其构成丰富多彩,植被类型复杂多样,种子植物有1550多种,其中稀有植物达60余种,如反萼银莲花、独叶草、星野草、莲香树、紫斑斑牡丹等,特别是驰名中外的“太白七药”为华夏独有。农产品种植以猕猴桃最为著名,是全国猕猴桃最佳适生区,规模种植达30万亩,品种有秦美、海沃德、徐香、红阳、金葵等,誉满神州,远销海外,是县内四大支柱产业之一。

【动物资源】野生兽类品种繁多。主要有黑熊、云豹、羚牛、麝、鹿、野猪、刺猬、獾、豹狼、岩羊、狐狸、山兔、松鼠、黄鼠,多分布在秦岭山地和太白深山区,其中云豹、金毛扭角羚、麝、锦鸡属国家保护动物;野生鸟类颇多,主要有山鹰、啄木鸟、白脸山鹊、灰顶白芬、黄鹂、白鹤、画眉、锦鸡、绿头鸭、大雁、鹭鸶、斑鸠等;水生动物有野生鲤科、鳅科、鲶科等鱼类10余种,龟类3种,其余水生小动物上百种;昆虫类动物种类极为众多,有蛾类37科200余种,特有蛾类50余种,螨类6科48属98种。

【特产资源】  积谷寺大米 积谷寺自古有栽种水稻习惯,当地昼夜温差大,水色较凉,所产大米米质硬、蛋白质含量高、米粒长、色洁白清亮,久煮不糊,香甜可口,回味悠长。清代时曾上贡朝廷,故又称积谷寺贡米,传统品种为“倒拉毛”、“白杆子”等。北兴九眼藕 北兴位于县城北,村中清泉温水四季常流,多稻田荷池。因土厚水丰,所产之藕异于他处,条长110—120厘米,5—6节,直径8—10厘米,显现条长、节匀、肥嫩、乳白特征,横切面有九孔。食用甘甜清脆,汁浓丝粘,能滋补气血,为宴席上品。

上一篇:历史沿革
下一篇: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