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倾心打造优质教师队伍
——凤翔中学师德师风建设先进事迹材料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师德师风建设是立校之基、固校之本、兴校之源,是一项重大的建设工程。近年来,凤翔中学以“构建和谐育人环境、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敬业爱生、明礼诚信、平等合作、勤学乐教、廉洁奉献”为核心,以“德为人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以“道德大讲堂” 为平台,强化师德教育,聚焦师德建设,力行师德规范,弘扬教师精神,不断增强师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开创了一条“师德为首、师能为本、创新为要、科研为基”的教师队伍建设新机制,打造出一支乐于奉献、勤于教书、精于育人、善于合作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一、完善保障机制,搭建师培平台

学校要发展,教师是关键,提升教师素质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我校健全了三种保障机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1、领导重视,机构健全,为师德师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师德师风建设,基础是学校,主体是教师,校长是第一责任人,促进教师素质提升和学校持续发展是根本目标。我校组建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副书记为副组长,各处科室主任为组员的师德师风建设领导小组,结合学校《出名师、育英才、上质量、创特色三年行动计划》制订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规划和实施方案,具体明确了党支部、工会、办公室为师德师风建设的承办单位,按照“分阶段突出重点,分年度逐层深入”的思路,逐年确定目标,例如2012年确定为“师德建设推进年”,2013年为“师德建设深化年”,2014年为“师德建设提升年”,使师德师风建设有计划、有重点、有督导、有考评,形成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协调一致、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建章立制,规范运作,为师德师风建设提供具体可行的制度保障。

为增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目标性、针对性、激励性。学校明确提出素质锻造工程和强师兴教工程,制订出台了《师德师风教育实施方案》、《教师职业道德量化考核标准》、《青教培养实施方案》、《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制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制度》等多项规章制度,涉及师德建设的目标计划、活动实施、考核奖励与全面管理,解决了师培的动力机制、运行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在师训管理上,实施“三全”管理:全员管理,全程管理,全要素管理。制度体系的构建,推动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在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上健康运转。

3、上引下联,内部挖潜,为师德师风建设提供丰富的资源保障。

教育是人格培养人格、素质淘洗素质、灵魂塑造灵魂的工程。高尚的师德风范,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教师素质的首要条件。滋养素质离不开“源头活水”,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我们突出抓好以下几点:一是搞好“引智借脑”工程。举办师德大讲堂,聘请市、县道德模范、人师楷模来校为教师传经送宝,用他们崇高的道德品质、真诚的爱生之心、执着的敬业思想、无私的奉献精神鞭策激励全体教师立身、立言、立表、立德,把“以身正人,以心感人,以德服人,以情暖人”作为处世原则,传送师德建设正能量。二是开发丰富的网络资源。校园网设立师德建设专栏,开展“学生评德”、“家长问德”活动,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师德专栏修身正己,培魂固基。三是充分发挥校级师德标兵的示范带动作用。校领导身先士卒,做好表率,按照“正人先正己,育人先育德”的思想,带头做到三个“自觉”:自觉参加师德民主评议;自觉承担校本师德培训;自觉剖析师德师风问题。同时,举办师德大讲堂,定期组织我校市、县级师德标兵现身说教,用榜样的力量激发人。

二、创新教育模式,加强师德建设

我校确立了“修师德、正师风、强师能、铸师魂”的师德师风建设总体要求和“六比六抓”师德建设目标:比精神状态,抓责任意识;比学习创新,抓业务能力;比纪律作风,抓工作态度;比人格魅力,抓师表形象;比教书育人,抓教育质量;比爱岗敬业,抓奉献精神。着力解决教师师德师风方面的突出问题,教育引导教师用高尚师风、严谨学风、文明教风和朴实作风塑造教育良好形象。

1、培魂固基,锻造素质,铸炼敬业奉献的团队精神。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智慧的启发者、精神的熏陶者、人格的影响者和道德的体现者。“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是师德之魂。师德建设中我校以“光荣感、责任感、成就感”等职业情感为侧重,激励教师以极大的政治热情、职业激情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一是以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为荣,培养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光荣感。积极开展“弘扬敬业精神,树立师表形象”教育活动,充分挖掘培训资源,用凤中悠久的办学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光辉的发展历程和历届毕业生的业绩,让教师感受党和政府的关怀、社会的支持,培养从事教育工作的光荣感。二是突出教师职业特色培养教师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让教师把满腔热情转化为理性行动。我们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高度,从学生成长、家庭期望的角度,从职业情操、职业理想的维度激励教师树师表、铸师魂,增强职业责任感、使命感。三是以岗位奉献为核心培养教师的事业心、成就感。遵循“事业成人”的思想,大力开展“立足岗位创佳绩,创先争优当先锋”活动,通过教职工例会、师德师风整顿、政治理论学习、暑期教师学习会,讲现象,析事例;通过成绩分析会、教学总结会,树典型,奖先进;通过教师互评、学生评教、警示教育,锤练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十佳青年教师”、“师德先进个人”、“优秀课改标兵”、“优秀共产党员”评选活动、“尊师祝福”活动,树师表、铸师魂、立师德,培养教师的事业心、成就感。

“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师爱最本质的内容是热爱学生,我校通过师德报告会、师德演讲赛、师生座谈会、师生互助组、教学开放周、“大家访”等活动,以心暖心,以爱唤爱,激发教师的人师情怀和大爱美德,建立起一种既当良师,又是益友的同频共振的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2、文化润心,诗意弘德,缔造文化人贤的凤中精神。

校园文化是师生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是学校发展的内涵式品牌。我校把以“植养人文气韵,奠基诗化人生”为特色的诗化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途径,努力营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学校组织文化,激励和规范师生的行为,增强群体凝聚力、团队精神、亲和力和战斗力。学校提出“诗化管理”新理念,通过价值认同、情感互动、风气熏陶、平等沟通、榜样激励等手段大力加强校园文化管理,营造浓厚的主体育人氛围。一是构建诗意浓郁的团队文化。学校确立了“目标决定方向,谋划决定发展,反思决定速度,细节决定成败”的诗化管理思想,加强组织文化建设,诗化教师心灵,努力打造“富于激情、善于欣赏、乐于合作、长于学习、精于育人”的教师团队。潜心培植教师读书的心情,读书的志趣,读书的习惯,营造读书的良好境界,让每一个凤中的教师都成为读书人,少一点浮躁、多一点深沉、少一点世俗味、多一点书卷气,大兴学习之风,共建书香校园。 二是创建具有学府风采的育人氛围。先秦古都、西府名胜、东坡学校这独特的地域环境、独具的人文内涵给凤中育人氛围的形成带来得天独厚的条件。学校仰承周秦文化,承传苏子遗风,形成了“团结、勤奋、求实、文明”的校风;“敬业、创新、严谨、精深”的教风,学校精神、系列化行为规范的提出和育人氛围的创建为教师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和步调一致的行为提供了坐标系。三是以人为本开展学校的一切工作。学校充分发挥智力密集型“人和”组织的特点,把人既作为管理的对象,又作为管理的目的,把激活人的内在创造力作为核心,把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摆在首位,努力营造浓厚的民主氛围,坚持生活多关心,办法同商量,主意大家出,事业同心干,使管理内化为力量,外化为行动,营造出了一个谋事者众,生非者寡,风静水清的文化文明育人氛围。

3、刚柔相济,德法兼治,聚力打造育人为本的师资队伍

明师道、铸师德、扬师风、强师能是师德师风建设的核心内容。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我校坚持“以人为本,德法兼治”的管理理念,“事业成人,情感暖人,待遇留人,制度管人”的原则,确立“八个以”管理思想:以紧密的团结凝聚人,以务实的作风带动人,以民主的管理调动人,以高尚的人格鼓舞人,以真挚的感情温暖人,以兴旺的事业激发人,以严谨的学风培养人,以完善的制度规范人。实施“三力”管理(即约束力、凝聚力、竞争力),“三力”建设(人格魅力,学识魅力,工作魅力)使“人文管理”和“情感管理”相结合,“以德治校”和“以法治校”相结合,凝聚人心,激扬工作活力。激发全体教师牢固树立“学校靠我发展,我靠学校生存”、“热爱一个学生等于塑造一个学生,厌恶一个学生等于毁掉一个学生”的正确理念,发扬追求卓越的竞争精神,严谨细致的治学精神,礼让谦和的合作精神,吃苦耐劳的奋斗精神,在各自岗位上站排头、当第一,争创名师。广大教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创新意识浓厚,社会责任感强。目前全校有198名教职工, 184名专任教师,省级特级教师1人,省级教学能手4人,市级学科带头人、学科名师、教学能手、教学新秀32人,县级以上教学能手占教师总数的40%,学校涌现出全国模范教师1人,省级优秀班主任1人,市级优秀教师6人,师德标兵1人,县级人民公仆1人,劳动模范1人,十佳教师3人。

几年来的工作经验告诉我们:机构健全、制度完善、责任落实是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有力保证。贯彻“小、细、近、实”原则,着眼小处,注重细节,贴近生活,突出实效性,是提升师德师风建设水平的有力措施。加强科研,创新载体,注重实践,是提高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的前提条件。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将不遗余力做好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完善评价体系,构建长效机制,创新师培模式,构建师德大厦,实现师德师风建设新跨越。

 

 
 
 
 
责任编辑:赵万本  发布时间:2014年9月10日    
 
 
建设与维护:陕西省《网上陕西》编辑部   办公地址:陕西省人民政府机关大院
电子信箱:w87298388@163.com 咨询电话:029---87298388
陕IP备05008609号
特别声明:转载使用本站内容,需经本站同意,否则视为侵权,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