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搜: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陕西地市政府 > 西安

西安

西安

 西安是陕西省省会,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1992年7月国务院批准为内陆开放城市,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陇海兰新线上最大的中心城市。现辖9区4县,总面积9983平方公里,人口741.7万人。2005年,西安市加快推进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进程,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实现生产总值1270.14亿元;财政总收入202.49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3.97亿元 。

在全国区域经济布局上,西安具有承东启西、东联西进的区位优势,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西安的比较优势突出地表现在三个层次上:世界级的旅游观光资源优势;国家级的科研教育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优势;区域级的金融、商贸中心和交通、信息枢纽优势。通过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西安正在成为我国重要的内陆开放城市。

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是海内外著名的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西安,是人类文明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有着3100多年的建城史,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曾经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闻名遐尔的“丝绸之路”就是以西安为起点的,是与雅典、罗马、开罗齐名的世界著名历史古都。

西安文化遗产极为丰富。境内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82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4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2处,馆库藏文物12万余件。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坑,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城墙--西安明城墙及周沣镐、秦阿房宫、汉长安城、唐大明宫四大遗址等,皆为人类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自然风2.jpg貌使西安成为海内外游客首选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改革开放以来,西安旅游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颇具规模。全市拥有年接待游客10万人以上的景区20个,国家4A级景区9个。首批获得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旅游业成为西安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非外贸创汇的主要来源。2005年,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2346万人次,海外游客77.6万人次,分别比上年增长12.8%、19.3%。旅游总收入178.5亿元,增长15.9%。

科技实力强,高等教育发达,是我国科研教育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西安的综合科技实力位居全国大城市前列,尤其是在航天航空、输变电设备、仪器仪表、电子通讯、缝纫机、大型风机、重型汽车、纺织、钟表等领域具有较强的科研、生产能力。西安现有国家级科研基地9个。西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众多,拥有一批达到国际水平的开放型实验室和国内一流的试验和检测设备,一些尖端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西安现有普通高等院校37所,民办及其他高等教育机构36所,博士点334个,硕士点826个,国家级重点学科60个,省部级重点学科385个。2005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57家,年末全市在册高新技术企业1164家,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470亿元。

区位优势明显,是西部地区重要的金融、商贸中心和交通、信息枢纽。西安地处我国中西部两大经济区域的结合部,是西北通往西南、中原、华东和华北各地市的门户和交通枢纽。历代以来,西安的金融、商贸业在区域经济中都具有重要地位。西安已形成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和共同发展的多层次、多元化、多功能的金融机构体系,建立起了由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等构成的金融市场体系和由银行监管、证券监管、保险监管构成的金融监管体系。西安市商品流通市场体系健全,功能完善、布局合理。全市有各类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业网点12万个,各类贸易市场543个,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达到19个。2005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6.48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589.16亿元,增长15.9%。西安交通便利,通讯发达,城市服务功能齐全。2005年,开通了西安至伦敦、巴黎、纽约、法兰克福、洛杉矶、旧金山、温哥华的国际航线,国际航线达到了29条,成为全国第四大国际航空枢纽城市。公路建设形成了以西安市为中心的“米”字型辐射状干线公路系统。绕城高速、机场新线建成,二环路全面贯通,三环路开工建设,建成一批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市区与所辖区县全部开通高速公路。200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2%,城市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290天。西安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形成了拥有光纤、数字微波、卫星、程控交换、数据与多媒体等多种通信手段,覆盖全市城乡,连接全国和世界各地的现代化电信通信网络。“数字西安”正在建设之中。西安电信宽带多媒体城域网已经覆盖西安城区90%以上的区域和郊县40%以上的区域。西安邮政是全国六大通信中心和11个一类邮件转口局之一。

工农业协调发展,各项事业全面进步。西安市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05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1306.04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419.99亿元,较上年增长12.1%。重点培育扶持西飞、西电、陕重汽、陕鼓、陕齿、西安石化、比亚迪、东盛、金花、海星等10户在“十一五”期间产值超过百亿元的大企业大集团。市属技术改造投资完成58.35亿元,增长32.92%。共有9个产品获得“中国名牌”称号。加快农业建设,形成了优质粮食、畜牧、蔬菜、果品四大主导产业,共建成67个千亩设施农业示范基地、29个万亩种植业基地和40个畜牧标准化养殖小区,优势农产品聚集度进一步增强。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68亿元,较上年增长10.1%。全市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等保险制度基本建立,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西安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构想上大体分三步推进:第一步,2006年底以前,在全面完成“十五”计划的前提下,加快发展,壮大实力,确保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13%以上,力争达到14%。第二步,从2007年到2015年,要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指标达标或超标,提前5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第三步,从2016年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各项指标,成为经济繁荣昌盛、科技教育发达、城乡协调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完备、生态环境优美、社会文明和谐、生活富足殷实、人民安居乐业的西部经济强市。

西安不只是古老的,更是现代的;不只是一座拥有丰富历史文化积淀的古老城市,也是一座蓬勃发展、充满活力与希望的现代化城市。

西安市行政区划

2004年辖:新城、碑林、莲湖、灞桥、 未央、雁塔、阎良、临潼、长安9个区和蓝田、周至、户县、高陵4个县;共50个镇, 52个乡,75个街道办事处,3163个村民委员会,569个社区居委会。

【西安市区县行政区划】

新城区设9个街道办事处,13 个村民委员会,90个社区居委会;

碑林区设9个街道办事处,15个村民委员会,103个社区居委会;

莲湖区设9个街道办事处,35个村民委员会,107个社区居委会;

灞桥区设9个街道办事处,229个村民委员会,30个社区居委会;

未央区设10个街道办事处,212个村民委员会,44个社区居委会;

雁塔区设8个街道办事处,120个村民委员会,85个社区居委会;

阎良区设2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80个村民委员会,20个社区居委会;

临潼区设10个镇,7个乡,6个街道办事处,285个村民委员会,21个社区居委会;

长安区设4个镇,11个乡,10个街道办事处,671个村民委员会,24个社区居委会;

高陵区设4个镇,4个乡,87个村民委员会,3个居民委员会。

蓝田县设10个镇,12个乡,519个村民委员会,5个社区居委会;

周至县设9个镇,13个乡,379个村民委员会,16个居民委员会;

户县设11个镇,5个乡,518个村民委员会,21个社区居委会;

西安市总户数和总人口数

2005年总户数2030472户;总人口合计7417263人,其中男3820141人,女3597122人。在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3331440人,市镇人口6739419人。

西安市各区县总户数和总人口数

新城区总户数156464户,总人口合计493822人,其中男253385人,女240437人,在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481551人,市镇人口493822人。

碑林区总户数186810户,总人口合计725947人,其中男384551人,女341396人,在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716375人,市镇人口725947人。

莲湖区总户数193401户,总人口合计613008人,其中男314344人,女298664人,在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575842人,市镇人口613008人。

灞桥区总户数139632户,总人口合计476301人,其中男241303人,女234998人,在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200807人,市镇人口476301人。

未央区总户数130291户,总人口合计422591人,其中男213993人,女208598人,在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205212人,市镇人口422591人。

雁塔区总户数169843户,总人口合计743586人,其中男383045人,女360541人,在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583938人,市镇人口743586人。

阎良区总户数66278户,总人口合计246470人,其中男126253人,女120217人,在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85970人,市镇人口246470人。

临潼区总户数176604户,总人口合计670161人,其中男339888人,女330273人,在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111372人,市镇人口670161人。

长安区总户数251890户,总人口合计940241人,其中男476841人,女463400人,在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133200人,市镇人口940241人。

蓝田县总户数163603户,总人口合计627161人,其中男325457人,女301644人,在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50236人,市镇人口393898人。

周至县总户数160859户,总人口合计634369人,其中男335240人,女299129人,在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49782人,市镇人口392786人。

户县总户数168696户,总人口合计576845人,其中男301299人,女275546人,在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99909人,市镇人口462426人。

高陵县总户数66101户,总人口合计246821人,其中男124542人,女122279人,在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37246人,市镇人口158182人。

民族宗教

民族

西安市是一个多民族散杂而居的城市。全市共有50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49个,共8.53万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1.15%。在少数民族中,回族人口最多有64216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5.28%;其他10000~1000人的有5个民族,分别是满族9928人,蒙古族3086人,朝鲜族1133人,壮族1201人,土家族1060人;1000~500人的有3个民族,分别是藏族848人,维吾尔族690人,苗族655人;500~100人有7个民族;100人以下有33个民族,还有未识别民族29人。全市九区四县都有少数民族居住,莲湖区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约有3.5万多人,其中回族有3.2万多人;蓝田县最少,有146人。与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统计比较,新增基诺族、阿吕族、门巴族、布朗族、景颇族、独龙族、鄂伦春族等7个民族成份,减少塔塔尔族1个民族成份。

宗教

西安宗教历史悠久,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5种。佛教于西汉(公元前2年)时期传入西安,主要寺院有:大慈恩寺、大兴善寺、卧龙寺、草堂寺、兴教寺、香积寺、净业寺、广仁寺(藏传黄教)等;道教于东汉(公元215年)传入西安,主要道观有:楼观、八仙宫、重阳宫、东岳庙、城隍庙、老母殿等;伊斯兰教于唐(公元651年)传入西安,主要清真寺有:化觉巷清真寺、大(小)皮院清真寺、洒金桥清真西(北)寺、大(小)学习巷清真寺等;天主教于明(1625年)传入西安,主要教堂有:五星街天主教堂(南堂)、糖坊街天主教堂(北堂)、高陵通远坊天主堂等;基督教于清末(公元1887年)传入西安,主要教堂有:东关礼拜堂、南新街礼拜堂、北大街教堂等。全市信教群众约10多万人,宗教职业人员约500多人,宗教活动场所约200处。全国重点佛寺及道观10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其中大慈恩寺(大雁塔)和化觉巷清真寺在国内外有很高的知名度,是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也是中外游客来西安必参观游览之地。

西安经济

西安是我国中西部地区最大的工业中心。目前,西安共有工业企业46243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85户。在规模以上企业中,中央企业77户,省属企业71户,市属企业637户;大型企业80户,中型企业70户,小型企业635户;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367户,非国有企业418户。工业从业人员109万人,占全市就业人口的28%。工业企业上缴税金占全市财政收入的48.5%,工业产品进出口占全市进出口贸易额的60%以上。工业成为全市经济持续发展的主导力量和社会稳定的基础。

建国以来,西安工业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一五”和“二五”时期的重点建设阶段,156项国家重点项目有17项在西安布点,西安成为我国内地以机械、纺织为主的重要工业基地;二是三线建设阶段,重点发展军事工业和重工业,基本形成工业规模;三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结构调整阶段,西安工业投入从国家大规模布点建设转向加大对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和资产重组,工业经济整体实力得到提高。

西安工业门类齐全,在全部39个工业行业大类中,覆盖了36个行业。主要有机械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普通机械制造业、仪器仪表、石油化工、纺织、医药、食品加工及制造业、饮料制造业、金属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轻工、航空和军工等。西安制造业比重较大,占工业的97%。

西安工业品牌较多,主要有高压超高压交直流输变电成套设备、数字程控交换机、彩色显像管、大客车、重型载货汽车、飞机零部件、冰箱及空调压缩机、工程机械、大型工业风机、工业缝纫机及电子产品等200多种。名牌产品销售收入占规模以上企业的20%,利税占30%以上。

西安科技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第三位,工业技术开发能力较强。拥有4个国家级和34个省级企业技术开发中心,拥有多所国家级研究院所,高等院校云集。在航天航空、机械制造、电子通讯、仪器仪表、电子设备、光学、纺织等工业领域的技术开发和应用均居全国前列。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做大做强西安工业经济,《西安工业振兴计划》确定了近期工业经济发展目标,提出培育、扶持和发展交通运输设备及零部件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现代生物医药制造业等8个对西安工业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和带动作用的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彩虹电子工业集团、东盛集团、西电集团、标准集团等15个具有一定规模、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和大企业,培育壮大32个带动性强的工业产品。

农业:耕地面积304414公顷,灌溉面积23.72公顷,森林面积41.5万公顷,经济林面积1.28万公顷。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有棉花、油料、蔬菜、水果等。

西安“十一五”规划要点

■城市空间布局

形成东接临潼、西连咸阳、南拓长安、北跨渭河的格局。向东,开发临潼—新筑—未央湖—草滩—六村堡—咸阳为一线的渭河休闲旅游经济带,在陇海线北部发展临潼国际旅游区;向西,在西安与咸阳之间沿沣河两岸的广大空间规划建设西咸共建区;向南,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秦岭北麓旅游资源;向北,在渭河以北地区结合经济开发区扩展,形成装备制造业为主的产业区。

■九大功能分区

古城墙以内,逐步弱化行政功能,强化文化、旅游、商贸、金融、娱乐功能,恢复历史文化古城风貌。在主城区,形成以人文旅游、文化服务、商业零售业为主的格局。东部调整纺织工业区,结合浐灞河道整治,建设会展、旅游和高尚住区,形成浐灞大水大绿格局;西部以三桥为中心的工业、仓储区,发展居住和无污染产业的综合新区。南部文教科研区,与长安中心区衔接,发展大学园区、高尚住区和旅游休闲度假区;北部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中心的现代制造业区和围绕交通枢纽的综合发展区。东南部发展高科技园、旅游休闲度假区和高尚住宅区,同时建设城郊森林区。西南部拓展高新技术产业区。西北部在保护汉城遗址区的基础上,结合西咸一体化,发展空港区。东北建设高尚住区和旅游度假区。

■六个城市副中心区

户县副中心:以新型制造业和旅游业为主;临潼副中心:以旅游、物流、农副产品深加工、机械制造等产业为主;新筑副中心:以物流、休闲度假、旅游为主;阎良副中心:以航空产业为主;泾河工业区副中心:以汽车制造、高科技农副产品深加工及能源、精细化工为主;长安副中心:以高新技术产业、教育产业以及旅游业为主。形成中心市区、中心城镇和镇的三级城镇体系。到2010年,在中心市区以外,逐步形成高陵、周至、户县、蓝田县城四大中心城镇。

■皇城复兴规划

实施行政中心外迁,到2010年,明城墙内人口降为38万人。重点保护和建设好一环(城墙)、一区(莲湖历史风貌区)、二片(北院门历史街区、三学街历史街区)、三街(湘子庙街、德福巷、竹笆市)。实施道北整体改造,建设和保护大明宫遗址等。

■公路建设

建设地方一级公路网络,形成“一环两横十辐射”格局,实现10分钟由各区县中心驶上高速公路或干线公路,50分钟由市中心区通达各县区中心,60分钟由市中心区基本通达主要乡镇、开发区、产业中心、旅游景点及矿产资源地。

到2010年,乡镇客车通达率达到100%,建制村客车通达率达到95%以上。

■铁路

到2010年,完成西安至郑州客运专线、西安—平凉线、西安—安康—重庆复线、西安—延安扩能、西安—侯马扩能改造、西安—包头复线建设。旅客发送量达1950万人/年,开行客车145对/日,货运量达1.8亿吨/年。

■市政道路

尽快完成东西三环路、北二环东沿线、长乐路、科技路等外围城市道路的快速化改造。继续进行二环以内支路和背街小巷道路改造和建设,打通断头路,完成三环路连接线建设和城市道路断面改造。同步进行人行天桥、地下通道、停车场、各类地下管线等配套设施建设。贯通城市三环路和高架快速干道,完成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城市综合交通改善项目。

■公交

开辟西安中心区与副中心及重要乡镇之间、副中心与副中心之间的公交路线,形成辐射的城乡公交网络。在城市主干道上,规划建设快速公交和公交专用道。到2010年,新开辟公交线路30条,调整50条,建设20条公交专用道路,新建公交停车场10个、公交调度站20个,公交枢纽站5个。

■供排水、供气、供热

启动李家河等12座水库和“引湑济黑”调水工程等后备水源建设,新增蓄水能力2.61亿立方米。完成西南郊、东南郊水厂建设,改造曲江水厂。新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高陵县、蓝田县、户县、周至县等7个区县供水工程。到2010年,主城区日供水能力达到241万立方米。

2010年前,全面完成天然气城市气化二期工程,日供气规模达到480万立方米,城市气化率达到96%。

新建南郊热电厂、灞桥热电厂扩建、临潼热电厂、北郊热电、西郊第二热源厂、太华热电厂等集中供热项目,建设陕重、曲江、丈八北路等供热站。

■城乡绿化

到2010年,全市绿化广场和街头绿化地达到300个。完成城区内大庆路至西咸路、幸福林带、唐城林带、渭河风景线、灞河风景线建设、修建新机场路至六村堡、张家堡至渭河桥景观大道等花园式绿带建设。

■环境保护

实施碧水工程。建成第三(纺织城)、第四(店子村)污水处理厂,新建袁乐村、西高新、六村堡污水处理厂,以及长安、阎良等7个区县污水处理厂。建设主城区北部及城区自强路、西举院巷等道路的雨污分流工程。

实施蓝天工程。在三环路以内地区实现无煤化。

■新农村建设

对农村学生免收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费补助。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扫盲工程,全市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100%。

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改扩建83个乡镇卫生院。

新建和改造农村道路4580公里,基本实现20分钟各相邻乡镇间相互直达并由各乡镇通达县境。

■教育

确保农村适龄儿童、少年按时接受义务教育,到2010年,全市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升学率均达到99.9%,初中入学率、初中三年巩固率均保持在98%以上。

到2008年,全市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的比例达到90%。城乡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视力、听力和智力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85%以上。

■社会保障

形成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商业养老保险相结合,老、遗、残一体化的养老保险体系。城镇职工参加医疗保险人数达到180万人。失业保险金社会发放率达到98%以上。

■医疗卫生

完成市急救中心、中国西部急救创伤中心、市精神卫生中心、市儿童医院等10个医院的新建和改扩建。发展康复及老年护理事业。加快急救指挥体系和院前急救网络建设。

西安科技

西安科技实力强,高等教育发达,是我国科研教育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西安的综合科技实力位居全国大城市前列,尤其是在航天航空、输变电设备、仪器仪表、电子通讯、缝纫机、大型风机、重型汽车、纺织、钟表等领域具有较强的科研、生产能力。西安现有国家级科研基地9个。西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众多,拥有一批达到国际水平的开放型实验室和国内一流的试验和检测设备,一些尖端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西安现有普通高等院校37所,民办及其他高等教育机构36所,博士点334个,硕士点826个,国家级重点学科60个,省部级重点学科385个。2005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57家,年末全市在册高新技术企业1164家,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470亿元。

西安的历史文化

西安的历史文化 西安,一个充满神奇和活力的地方,走近它,你会为历史遗存的完美博大所震叹,又会为现代建设的勃勃生机所感喟!西安,古称长安,是当年意大利探险家马可·波罗笔下《马可·波罗游记》中著名的古丝绸之路的起点。罗马哲人奥古斯都说过“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西安,这座永恒的城市,就像一部活的史书,一幕幕,一页页记录着中华民族的沧桑巨变。早在 100 多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以西安的蓝田猿人为代表,揭开了人类文明的一页。到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在此建造了村落——半坡村,成为中国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典型代表。西安的建城史已有 3100 多年。历史上周、秦、汉、唐等十二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 1100 多年。中国意为中央之国,中国的中心之点或叫大地原点就在西安,难怪“秦中自古帝王州”!秦始皇在此建造了中国建筑史上的杰作阿房宫,在骊山建造了规模巨大、埋藏极为丰富的历史宝库秦始皇陵,在汉唐时期,西安就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交流的中心,是当时人口最早超过百万的国际大都市。“东有罗马,西有长安”是西安在世界历史地位的写照。至今,西安与世界名城雅典、开罗、罗马齐名,同被誉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西安无愧于华夏文明的发源地。

“西安文物甲天下”,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浩瀚的文物古迹遗存使西安享有“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美称。全省境内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54 处,其中陕西省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9 处,陵墓 8822 处,古遗址 5700 余处,文物点 2 万 1 千 1 百余个。秦始皇兵马俑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陵是最早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遗迹,明代古城墙是至今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古城墙遗址。近年,汉阳陵的开发又一次造成了世界的轰动,其出土的裸体彩俑被誉为“东方维纳斯”。市内有 6000 多年历史的半坡遗址;明代建立的藏石碑三千多块、被誉为石质历史书库的碑林博物馆;文物储藏量全国之最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唐代著名高僧玄奘法师译经之地大雁塔;西北历史最长的清真寺化觉巷清真大寺,以及西安旅游区内的华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黄帝陵;汉武帝刘彻之墓汉茂陵;唐女皇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唐乾陵;释伽牟尼佛指舍利存放之处法门寺等驰名中外的景点。自然景观峭拔险峻,独具特色,境内及附近有西岳华山、终南山、太白山、王顺山、骊山、楼观台、辋川溶洞等风景名胜区,更有周边的森林公园十余个。人文山水、古城新姿交相辉映,构成古老西安特有的神韵风姿。

如今的西安,又是一座以机械、电子、电工、航空航天、轻工工业为主,拥有 500 多个科研机构、 40 余所大专院校,经济繁荣、环境优美、文明整洁的现代城市。这些构成了反映西安现代社会发展成就的旅游资源和产品,使西安旅游更具魅力。 近年来,西安旅游业发展迅猛,旅游设施不断完善,吃住行游购娱配套发展,旅游产品结构日益合理,档次不断提高;旅游环境日臻改善,现代旅游功能进一步加强;行业管理步入正轨,市场秩序明显好转;旅游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综合接待能力和经济效益连年大幅度上升。全市旅游总收入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 GDP )的 15.7% ,旅游业已成为西安市真正的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西安市还首批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目前,西安拥有接待游客床位数达 20 万张,其中旅游涉外饭店 78 家,,客房总数 1 万 5 千余间,床位将近 3 万余张,其中五星级 4 家,四星级 14 家,三星级 46 家,二星级 11 家,一星级 3 家,年接待海外旅游者住宿能力达 300 余万人次。从数量和质量上基本满足了西安旅游观光客人的住宿需求。 目前,西安市共有国际旅行社 28 家,国内旅行社 227 家,组团类型也从单纯旅游观光型到观光、商务、修学、会议、散客、特种旅游等多种类型。许多旅行社由于良好的服务和业绩得到了中外游客的好评。

为了丰富旅游者的文化娱乐生活,满足休闲度假的需要,西安市建成唐乐宫、古都大剧院、唐华歌舞剧院、陕歌大剧院、银座夜总会、桃园湖保龄球俱乐部等多种形式的文化娱乐设施3700多个;推出了《唐长安乐舞》、《仿唐乐舞》、《秦俑魂》、《陕北民间乐舞》等文艺节目,久演不衰,赢得国内外游客的赞誉。

西安的旅游商品生产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秦俑仿制品、仿古青铜器、秦绣、玉器、丝绸、工艺瓷器、户县农民画、唐三彩、瓷板画、景观表、麦杆画、关中剪纸等民间工艺品十分丰富。全市有涉外旅游定点商店26家,可以较好满足游客不同层次的购物需要。同时,西安的餐饮业可以供应全国八大菜系及欧美西餐、日本料理、韩国烧烤、东南亚风味、清真等各式美味佳肴,发掘仿唐菜120多种,形成以唐菜为主的传统菜和以陕菜为主的现代菜。在全国饮食业优质产品评选中,西安的饺子宴,羊肉泡馍等八个品种荣获金鼎奖,特别是西安独具特色的地方小吃吸引着八方宾客。

西安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道,是中国东部通往西北、西南以及西亚各国的咽喉。如今铁路、公路、航空交织成网,四通八达,把西安与全国连成一体。中国四大国际空港之一的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与国内各城市开辟有100多条航线。西安已与日本东京、大阪、福冈、名古屋、广岛、新泻、韩国汉城、中国香港、澳门实现直航。西安火车站不仅是中国特等客运站之一,而且是欧亚大陆桥在中国境内重要站点;西安有公路2800多公里,有5条国道干线通过;全市拥有以市区为中心通往各旅游景点的道路40多条,其中旅游专线9条。全市拥有出租车1万多辆,用于接待海外旅游者的大中型豪华轿车近千辆。

西安拥有全国五大微波通讯之一的干线和枢纽终端站,可与国外190多个国家地区、国内所有的市县直拔通话。邮电通讯和其它城市公用设施建设与现代国际旅游中心城市标准接轨。

西安的旅游商品生产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秦俑仿制品、仿古青铜器、秦绣、玉器、丝绸、工艺瓷器、户县农民画、唐三彩、瓷板画、景观表、麦杆画、关中剪纸等民间工艺品十分丰富。全市有推荐旅游购物商店 15 家,可以较好满足游客不同层次的购物需要。同时,西安的餐饮业可以供应全国八大菜系及欧美西餐、日本料理、韩国烧烤、东南亚风味、清真等各式美味佳肴,发掘仿唐菜 120 多种,形成以唐菜为主的传统菜和以陕菜为主的现代菜。在全国饮食业优质产品评选中,西安的饺子宴,羊肉泡馍等八个品种荣获金鼎奖,特别是西安独具特色的地方小吃吸引着八方宾客。

西安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道,是中国东部通往西北、西南以及西亚各国的咽喉。如今铁路、公路、航空交织成网,四通八达,把西安与全国连成一体。中国四大国际空港之一的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与国内各城市开辟有 100 多条航线。西安早已与日本东京、大阪、福冈、名古屋、广岛、新泻、韩国汉城、斧山、中国香港、澳门、新加坡、吉隆坡等国际大都市实现直航, 2005 年又新增了温哥华、洛杉矶、伦敦、法兰克福、巴黎、纽约、旧金山等城市的直航航线,使得西安的国际直航线路达到二十余条,进一步巩固了西安国际化航空枢纽的地位。西安火车站不仅是中国特等客运站之一,而且是欧亚大陆桥在中国境内重要站点;西安共有各级各类公路 3850 多公里,并有 4 条国道及 2 条省道干线通过;全市拥有以市区为中心通往各旅游景点的道路 40 多条,其中旅游专线 9 条。全市拥有出租车 1 万多辆,用于接待海外旅游者的大中型豪华轿车近千辆。西安拥有全国五大微波通讯之一的干线和枢纽终端站,可与国外 190 多个国家地区、国内所有的市县直拔通话。邮电通讯和其它城市公用设施建设与现代国际旅游中心城市标准接轨。西安是座开放的城市,目前已与 14 个国家的 16 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关系,有 100 多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先后访问过西安,自 1978 年以来西安累计接待的海外游客已有 1000 多万。

西安市的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是西安市旅游事业管理局。它肩负着引导旅游业发展方向,培育和规范旅游市场,以及对国际、国内旅行社、涉外宾馆饭店、涉外商店、涉外餐厅、涉外旅游车队和旅游景点进行行业管理的重任。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伟大战略中,发展旅游业已做为重中之中。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西安市旅游业必将迎来一个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互联陕西重点推荐单位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