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特色名校 育时代新人


——安康市汉滨区汉滨初中创建省级文明校园总结

汉滨初中始建于1978年,是汉滨区直属初中,有三个校区,占地136亩,建筑面积98380m2,现有教学班194个,在校学生10251人,教师749名。自创建省级文明校园以来,我校始终坚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教育改革发展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使命,奋力打造“六个好”文明校园,教育教学质量连年攀升,示范高中升学率达70%以上,普高升学率达82%以上,为汉滨区推进集团化办学做出了积极探索,有力缓解了安康中心城区上学难问题,先后荣获全国读书育人特色学校、省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集体、省级平安校园等荣誉。

一、抓好主心骨,当好爱岗敬业“燃烧剂”

突出政治引领,着力打造业务精良、作风过硬、甘于奉献的领导班子。

一是突出党管教育主责。把文明校园创建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由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创建工作机制。

二是突出创建责任导向。制定了《创建工作方案》和《考核办法》,建立创建工作台账,实行任务销号管理,足额保障创建经费,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创建工作具体问题,扎实推进各项创建任务。

三是突出政治引领方向。坚持每月召开教师大会和党员大会,组织一次主题党日活动,党员教师带头讲团课、担任团队辅导员,推动党团队互促、一体化发展,引导全体教职工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学生的引路人。

二、上好思政课,装好理想信念“导航仪”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求,切实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是抓好主阵地。要求教师守好课堂教学和学校教育主阵地,对学生进行爱党爱国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努力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我校语文教师马茜在全省“思政大练兵”教学展示中荣获一等奖。

二是培育正能量。利用2019年陕西好人发布活动在我校举行之际,组织全体师生通过现场或视频直播收看;利用晨会讲述身边好老师、好同学等榜样故事;设立周三红色观影日,作为思政课补充课程,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及英雄模范事迹影片,感化教育学生。

三是严管促养成。狠抓学生文明礼仪和习惯养成,广泛开展“新时代好少年”“校园之星”系列评选活动和文明礼仪“六个一”活动,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校学生王安琪将母亲从国外购回的48只N95口罩捐给武汉医护人员;我校学生何静淑写信支持脱贫攻坚一线父亲入选学习强国平台。

三、搭建大平台,用好成长提升“助推器”

紧盯教学质量提升,着力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一是“三爱”精神正师德。组织教师学习党的教育思想,定期开展师德报告会,传承学校“三爱”精神,树立身边师德标兵。

二是师徒结对强队伍。要求青年教师接受校情校史、班务管理、教学常规等岗前培训,上岗后与骨干教师结对学习,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培养的区级以上教学能手占科任教师人数三分之一以上。

三是全员育人增实力。要求每位科任教师都要在一个学年度担任两周班主任,感受班主任工作艰辛,提升自身教育管理能力,促进专业成长。

四、文化筑阵地,开好学生潜能“挖掘机”

我校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将优秀传统文化和陕南汉水文化相融合,坚持通过各类活动充分挖掘学生潜能。

一是实践活动育新人。组织学生开展远足、采茶、拔草、掰玉米、篝火晚会等主题实践活动,全面提升学生能力素质。

二是社团活动挖潜能。先后成立了40余个校园文化社团组织,广泛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一年一主题,举办“校园科技文化体育艺术节”、校园春晚、梦想舞台、主题征文演讲、爱国歌曲传唱等活动,为师生提供展示自我、发挥特长的平台,不断激发拼搏进取精神。

三是志愿服务促担当。组建“学生志愿服务队”,在学校周边、校园内开展文明劝导、纪律卫生、安全隐患排查和矛盾纠纷化解等志愿服务,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2019年,我校陈梓俊、马文韬两名同学扶起晕倒老人,联系急救的事迹被20多家媒体报道。

五、硬件强基础,打造陕南名校“金招牌”

紧抓集团化办学契机,着力提升现代化办学硬件水平。

一是美化亮化提形象。借力“双高双普”验收和新校区建设改造,多方筹资统一规划设计,对校区进行修缮、绿化、美化、亮化,采购一批先进教学设备,建成一批重点实验室和社团活动室,极大地改善了校园环境。

二是智慧校园拓平台。开通校园网络应用平台和广播电视台,安装大型宣传电子屏,信息化教室建设全覆盖,全面推进智慧校园管理。

三是特色宣传强氛围。通过校园文化背景墙、校门口电子屏、主题文化长廊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示学校教师、优秀校友先进事迹,打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虽然我校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实绩,但与上级要求和群众期盼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将坚持文明创建一直在路上,不忘初心,奋力拼搏,真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