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泉县昭陵镇人民政府
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工作情况总结


一、昭陵镇概况

礼泉县昭陵镇历史悠久,文明古老,是陕西省历史文化名城,唐肃宗李亨、章敬皇后吴氏、韦妃合葬的陵墓葬于境内武将山南麓,取名建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陵东与九嵕山昭陵遥相对峙,西与梁山之乾陵隔川遥望。唐太宗李世民与文德皇后长孙氏的合葬陵墓葬于境内九嵕山上,取名昭陵,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昭陵周长60千米,占地面积200平方千米,共有180余座陪葬墓,是关中“唐十八陵”,也是中国历代帝王陵园中规模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是唐代具有代表性的一座帝王陵墓,被誉为“天下名陵”,镇因而得名。

2011年撤昭陵乡并入建陵镇,更名为昭陵镇,全镇183.6平方公里,下辖30个行政村128个自然村,4.59万人,耕地11.2万亩。昭陵镇地处礼泉县北部,位于大西安一小时经济圈,距县城19公里,咸阳47千米,距西安76千米,东临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毗邻空港新城和大西安文体功能区,礼相路、旅游路、战备路、福银高速、关中环线、312国道、西平铁路以及正在修建的西银高铁穿城而过,特别是随着西咸一体化的深入推进,昭陵镇处于大西安后花园,交通更加便利,地理位置更加优越,是大西安后花园的交通枢纽。

镇域属黄土高原南部丘陵沟壑区,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境内山梁纵横,沟壑相连,小河自西向东依次坐落冉山、白马山、武将山。年平均气温14.2℃,年平均降水量490毫米,无霜期260天,土层深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具有得天独厚的设施果蔬种植、石榴种植禀赋,是礼泉县产业大镇。

近年来,昭陵镇立足三农,围绕“规划引领、园区驱动、科技支撑”的发展思路,积极谋划,大胆探索,深入分析研究建设农业产业强镇、精准扶贫产业发展的工作新格局,依托“大昭陵”总体布局,全面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大昭陵”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强镇,实现“村庄美、产业兴、农民富、环境优”的发展目标。

与此同时,镇党委、政府紧扣全县脱贫攻坚、追赶超越等重点工作,以“三变”改革为抓手,以脱贫攻坚统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全局,积极发挥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教育引导农民转变发展思路和致富观念,制定追赶超越目标,紧扣突破发展促农增收主线,坚定不移落实短中长相结合产业发展战略,持续夯实农业基础,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围绕全镇“生态循环农业产业链”主导产业扶贫发展方向,确立了“一核四区”产业发展框架(即:以生态循环农业产业链为核心,形成一区以村集体经济组织<南豆芦、围墙、米家>产业园为中心;二区以村集体经济组织<凉马村>+当地龙头企业<陕西万象食用菌有限公司>产业园为中心;三、四区以法兰西<西梅>标准化示范园为中心)。

通过政策扶持,强力推进,精心培育,初步形成80%以上的贫困户镶嵌在产业链上,镇有产业基地、村有特色产业、户有增收项目的产业发展格局。目前全镇共有经营主体41家,村集体经济组织30家,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2个,市级龙头企业1个,特色产业食用菌示范基地1个,村集体经济组织设施农业示范产业园4个,畜牧标准化养殖示范区5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1个,石榴种植面积1.5万亩,正在申报绿色食品认证3个和农产品地理标识1个。全年实现农业产值2.88亿元,主导产业产值2.3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5.25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比值1.8:1,发展农业产业的贫困户433户,户均增收2823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080元,社会经济总产值达到8.6亿元,实现了全镇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群众生活质量越来越好,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二、依托“大昭陵”总体布局,围绕“生态循环农业产业链”农业发展方向

持续夯实农业基础,推进昭陵镇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做靓产业链。根据不同区域气候、土壤、水源等条件,系统强化品种品质保护,补齐设施化短板,将昭陵镇生态循环农业产业链打造为礼泉县的“靓丽名片”。坚持“一核四区、多点开发”。重点围绕“生态循环农业产业链”设施果蔬种植区与主导产业相结合的集群建设,采用规模化布局种植与带动农户自主发展种植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引导扩大种植规模,选择合适的栽培模式,紧紧围绕生态循环产业链为核心。

(1)设施果蔬产业发展为第一镇目标。在规模上形成了产业示范带;在管理上坚持集中连片、区域发展、规模经营的原则,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单元,打破村组界线,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栽植、统一管理;在管护形式上,采用集中管护和分区管护相结合的办法,着力提高管护水平;在技术上利用地理优势创新推出了“设施果蔬”技术;在产业链延伸上与省市县重点食品加工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关系,为其提供原材料和技术服务,以代加工+物联网模式多元化发展,开发了脱水蔬菜、蔬菜汁、蔬菜脆片、香菇脆片、保健食品灵芝茶等加工品,提升了农业附加值,增加了贫困户收入。

(2)形成石榴标准化种植区。栽植品种除了本地特有的“御石榴”外,还有新疆大籽、临选十四、泰山红等品种并注册“御石榴”品牌。

(3)镇域田头仓储冷链物流设施已初具规模。已建成 1 万吨冷库,从源头解决冷链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

(4)根据昭陵镇的气候、地理特征、自身农业基础、人文特色和旅游资源等,昭陵镇积极拓展设施果蔬和石榴产业功能,促进农业与乡村旅游结合。推动新型电子商务发展,与高校联合着力打造轻创客+物联网平台,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提升发展质量和综合效益,为加快昭陵镇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形成以设施果蔬、石榴产业为昭陵镇镇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以设施果蔬产业发展为第一镇目标,通过抓规模、抓特色、抓提升、抓改良、抓培训,使设施果蔬产业具备了规模大、模式多、技术新、特色鲜、产品优等特点,已建成蔬菜生产基地1000余亩,成为全县设施果蔬产业发展的典型和样板。截至 2019年底,年产值0.7 亿元,户均增收 3000 元,为设施果蔬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次全镇石榴栽植面积1.5万亩,其中建成高标准石榴改良种植面积3500亩,注册了“御石榴”品牌。栽植品种除了本地特有的“御石榴”外,还有新疆大籽、临选十四、泰山红等品种。总产量1.3万吨,优果率达85%以上,年产值1.6亿元。

截至2019年底,昭陵镇农业总产值达到 2.88 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值达1.8:1。初步形成80%以上的贫困户镶嵌在产业链上,其中带动发展产业的贫困户433户,户均增收2823元。

三、建设范围及期限

项目建设范围分布如下:一是标准化设施果蔬种植基地建设工程分布在南豆芦村、围墙村、米家村、凉马村;二是产业融合提升建设工程分布在凉马村、庄河村、菜园村;三是果蔬流通体系建设工程分布在南豆芦村;四是社会化保障体系建设建设工程分布在东店头村;五是品牌支撑体系建设工程分布在南豆芦村、围墙村、米家村、凉马村、庄河村、菜园村等地方。

四、2021年农业产业强镇工作计划

2021年,昭陵镇将坚持学党史、守初心、抓党建、促发展,牢记使命绽芳华。持续推进集体经济发展;坚持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制化发展;坚持通过人才引领促提升,激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坚持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坚持科技创新、机制创新;坚持产品安全、品牌创优、绿色发展。预计到规划期末,力争培育省级龙头企业 1 家、市级龙头企业 2 家,规范提升一批农民合作社,发展壮大一批村集体经济组织;主导产业产值达3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值达 1.98:1;年接待游客 5000 人次,旅游收入超过 50 万元,乡村旅游初步形成;带动贫困户 622 户,预计户均增收 3106 元。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将重点建设六大工程:一是标准化设施果蔬基地建设工程。在南豆芦、围墙、米家和凉马,建设总占地680亩的设施果蔬大棚279座。二是深化实施设施大棚保温智能化升级工程。对凉马村已建成的65座拱棚进行保温升级改造。三是御石榴三产融合示范工程。对庄河村、菜园村1000亩御石榴种植区进行升等改造,延伸产业链,发展生态观光、御石榴写生、采摘游等产业形态,推动种植、加工、休闲观光、旅游服务综合发展。四是果蔬流通体系建设工程。在南豆芦村建设占地面积2000㎡的果蔬分拣、加工配送区,对蔬菜选择、清洗、消毒、淋干、切片(块)、称量、包装、储存等,预计年可加工净菜上万吨。五是社会化保障体系建设工程。组建4个农业机械服务队,开展农业产业社会化服务;建设 200 ㎡技术培训中心,预计年可培训 5000 人次;建设100平方米电商服务中心,引入天猫店、京东商城、1 号店、淘宝个人 C 店,为主导产业发展提供新的销售渠道。

六是品牌支撑体系建设工程。全面实施品牌战略,做好品牌运营顶层设计,抓好品牌制定与品牌建设相关生产规程、产品质量标准,建立品牌质量控制系统标准并推广应用,到 2021 年,力争完成绿色认证 3 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 1 个。

通过实施农业产业强镇建设项目,昭陵镇坚信明天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