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桥镇镇情简介及镇域经济发展情况
——党建引领赋能聚力 促板桥乡村振兴发展


一、镇情简介

板桥镇位于东经109.5°,北纬33.5°。地处商州区北部,东与大赵峪街道相邻,南连陈塬街道,西邻大荆镇,北依洛南县永丰镇,距城区11公里。2011年撤乡并镇后,板桥乡和龙王庙乡、蒲峪乡三乡合并为一镇,面积175.8平方千米,林地面积171173亩,耕地面积27423亩。

辖区有龙王庙刘秀潭、仙鹅湖四龙戏珠、佛教古刹静莲寺、商州网红美景戴云山等自然景观。钼、硫、铁等矿产资源储量丰裕;食用菌、草莓、烤烟等农特产品量大质优。板桥交通便捷,板桥镇境内宁西铁路、307省道穿境而过,西商二线高速公路、榆商高速公路在此交会。

全镇辖15个村,177个村民小组。2021年户籍人口8391户24633人(其中农业户数8306户23950人),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常住农村人口15179人。有党员814人,支部18个,其中村15个。2020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258元,增幅4.4%。2020年底,全镇15个贫困村,1948户5610人全部脱贫摘帽。村集体经济项目总资产1391.32万元,累计收益106.96万元。建成移民搬迁点5处,易地扶贫搬迁542户;实施危房改造380户、土坯房改造376户。农村最低生活保障1199户2461人(其中A类173户271人,B类454户829人,C类572户1361人),低保覆盖率9.9%,农村特困供养254户254人(其中集中供养60人,散居194人)。享受高龄补助政策2125人,残疾人补助884人,其中护理732人。

镇机关干部97人,其中公务员41人(司法所2人,市场监管所2人,财政所7人),事业单位48人,协管8人。村两委换届选举产生69名村支部委员,75名村委会委员,其中村“一肩挑”14人。

全镇已建成食用菌企业与专业合作社2家,发展食用菌338.5万袋,带动贫困户677户,年分红135.4万元,打造“福众岭”食用菌品牌。建成3个光伏扶贫电站总装机4800千伏,全镇光伏带贫779户;镇内现有汇金、绿巨源两个矿业企业:分别位于板桥村和魏李村,投资10亿元,年均产值达6.7亿元。

二、镇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一)镇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

一是区位优势。距离城区仅10公里,是进入城区的北大门,是连接城区和洛南的要道,毗邻腰市、大荆,距离西安90公里。

二是交通优势。境内宁西铁路、307省道穿境而过,西商二线高速公路、榆商高速公路在此交会,并设有板桥高速路出口,距离大荆砚川火车站8公里。另有连接大荆工业园区的大板路和通往腰市的腰岔路,外部交通便捷,具备快速导入的条件。

三是生态优势。板桥全域均处在水源保护区,是二龙山水库所在地,辖区有湿地公园,戴云山、刘秀谭等美景,年平均气候17度,年平均降雨量729毫米,森林覆盖率93%左右,是真正的城边“天然氧吧”。河道总长50千米左右,板桥河、蒲峪河、龙王庙河等3条河流穿境而过,峡谷小溪交辉相应,农田阡陌纵横交错,是秦岭山地最具代表的原乡景观。

四是文化优势。境内文化资源丰富,据考证,是唐代诗人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出处,李白、白居易、温庭筠、杨纯等古代诗人在此创作名作。有文物保护单位1处,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音乐、美术、书法、文学等业余创作队伍12个、78人,板桥籍英才原创作品500余册,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面对当前的形势,镇领导班子求实创新,敢于担当,积极作为,推动板桥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是坚持党建领航,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党员队伍带头作用,将基层党建融入到工作的方方面面,以高度的政治自觉转化为具体工作上的行动自觉。扎实开展“三百四千”工程奋力赶超行动,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党员队伍带头作用,累计争取投资项目24个、争取资金投入300余万元,为群众办实事328个,化解矛盾纠纷28件。

二是充分调研,科学分析研判,统筹整合镇域农业资源,推动形成板桥镇“3643”农业产业布局,现已达成万亩连翘上山建园、万头生猪养殖培育、千只羊千头牛产业培育、千亩菊芋稳产增效、千亩林下套种稳粮增产、千亩烤烟示范村建设的多产业融合发展格局。

三是把握政策方向,争取项目资金,谋划下湾村草莓大棚二期、两岔河村草莓大棚、连湾村稻鱼混养、板桥镇中药材加工等一系列壮大集体经济项目,以产业兴助力乡村振兴。

四是围绕乡村地域特色,依托生态资源和交通区位优势,发展特色草莓采摘文化旅游产业,建设草莓大棚80个,种植草莓120亩,吸纳周围闲余劳动力150余人,带动20户脱贫户稳定增收,年平均接待游客8000余人次,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的产业融合。

五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扎实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及安全饮水”排查工作,累计整改各类问题43个;按时足额兑付各类产业分红;严格审核通过公益岗位申请;加大力度征收农村小额保险863户;累计推进完成205户农房改造项目实施;针对110户困难农户进行居住室内外环境进行改善提升,为175户分散特困供养户不同程度的购买更换了必备生活用品,提升其生活品质。

六是紧盯生态环保,牢记“国之大者”,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清洁行动,扎实整治秦岭“五乱”问题,优化提升242国道沿线、辖区内高速公路沿线村居环境182处、31920平方米,清理辖区河道19.8千米,累计清理垃圾112.7吨,累计拆除农村危旧房屋176处、558间,镇域环境面貌得到极大提升。

七是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严格落实好“人盯人”+基层社会治理工作要求,科学划分245个片区,选优配强245名片长,建立“人盯人”+社会治理突击队172支、860人,建成并培训172支“人盯人”防抢撤应急救援队伍,成立16支“人盯人”+基层社会治理志愿者队伍,在开展防汛救灾、森林防火、矛盾调处工作中发挥显著作用,为扎实做好全国“两会”、建党100周年大庆、十四运、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党的二十大等重大活动期间安保维稳工作提供坚实基础。

八是持续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做到农村低保规范化、程序化和应保尽保,发放准确率达到99%以上;用好大病医疗、临时救助、冬春救助等各项政策,打好政策组合拳,分层分类救助困难群众家庭;开展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生活质量改善提升行动,发放棉衣187件,棉被107床,电视、衣柜等家具228件,配齐各类生活用品,定期上门入户查看其生活状况,健全弱势群体关爱服务体系。

九是大力推动交通、水利、农业设施、公共服务等民生项目建设,累计新建、修复通村通组水泥路58条,共计78.4公里;修复河提8565米,水毁挡墙49处,修复9600立方米;修建桥梁10座;修建便民文化广场1个;建设高标准农田3处,涉及1000亩农业用地,建设节水灌溉设施120个。

十是对安全生产常抓不懈,压紧压实“四方责任”,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杜绝各类安全隐患。多措并举开展森林防火工作,多渠道强化森林防火宣传,确保2022年度全镇未出现一起火警火情。严格落实防汛双“二加五”模式工作要求,汛期累计安全撤离群众12474人次,未发生一次反流及人员伤亡。

三、未来发展计划

(一)发展目标:通过打造“一廊三带”,高标准建设商洛北门户区,拉大城市框架,促进商洛、洛南一体化,使得全镇生态环境更加优美,产业发展更具特色,文化旅游蓬勃发展,努力绘就一幅让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画卷。

(二)具体措施:一是打造绿色生态走廊。沿242公路沿线打造绿色生态走廊,具体从黄沙岭隧道口至高速路口,涉及下湾、上湾、两岔河、板桥等4个村,直线距离长7公里,涉及农房982座。目前,该段80%房屋已进行立面粉刷和涂白,整体风貌保持一致,修建口袋公园3个,“小菜园”、“小花园”233个,产业示范园1处。

二是打造水系生态示范带。围绕仙娥湖、湿地公园、网红桥等景点和辖区河流交错,水资源丰富的特点,做到“近水、亲水、活水”,坚持保护优先,对二龙山水库沿线重新进行打造,在网红桥附近设置水系生态示范带。

三是打造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带。在现有三大板块产业发展基础上,构建“3643”农业产业布局,3:十万只蛋鸡增量达标、万亩连翘上山建园、万头生猪养殖培育;6:千只羊千头牛产业培育、千亩菊芋稳产增效、千亩林下套种稳粮增产、千亩烤烟示范村两个、千亩核桃、樱桃建园科管、千箱土蜂养殖培育;4:百亩设施果蔬大棚、百亩蚕桑强链补链、百亩水产特色养殖,百名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3:草莓、烤烟种苗繁育基地、中药材加工基地、农业产学研游基地。全力将我镇建成优质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绿色产品生产基地。使产业结构更加优化、经营体系更加完善、农业综合效益不断提升、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四是创建乡村振兴文化旅游示范带。在文化方面,借助古诗“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知名度进行大力宣传在北大门建设标志性建筑,请商洛名人镌刻该句诗。同时搜集关于板桥的所有古诗词,在242国道沿线绿色走廊镌刻宣传。比如李白的《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白居易的《仙娥峰下作》、杨纯的《黄沙岭》等。

新的征程,面对机遇和挑战,板桥镇党委、政府将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持用党建引领凝心聚力,实现板桥镇域经济更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