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党建引领 落实立德树人
努力开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


武功县普集镇中心小学创建于1961年,原名武功车站小学。学校占地面积2.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4万平方米,现有学生2200名、教职工107人。近年来,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以“思想道德建设、校园文化建设、育人环境建设”为抓手,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服务教育改革发展大局,依靠师生、服务师生,基本实现了健康持续优质发展,成功创建为陕西省文明校园、陕西省义务教育学校文化建设示范校和咸阳市文明校园,先后获得咸阳市优秀少先队集体、咸阳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集体、武功县先进党组织、武功县师德建设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殊荣。

——党建领航。学校始终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作为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主责主线,纳入党建工作序列,推动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在党的教育方针的全力指引和学校党支部的政治领航下,沿着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入推进。

——理念强基。学校紧扣“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时代课题,积极培育和践行“立德、明志、崇实、担当”的校训精神,将“立德强基,打好人生底色;养成固本,遵循成才规律;研修驱动,促进知行合一;内涵提质,推动优质发展”的办学理念,植根于全体师生心中。

——文化涵养。学校基于校训精神和办学理念,从“好学上进,立好报国之志;文明有礼,树立良好形象;健康生活,培育优良品德;诚实守信,担当社会责任;遵纪守法,争做合格公民”五个方面,将养成文化刻印在全体师生的骨子里,涵养了“乐学、善思、合作、探究”的学风、“敬业、爱生、研修、进取”的教风和“求真、向上、文明、和谐”的校风。

——管理保障。学校经过领导班子会、年级组长教研组长会、正副班主任会“三上三下”,然后在全体教师会逐条审议通过了《学校章程》《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校徽、校旗、校歌和各项计划制度之中,将“思想道德建设、校园文化建设、育人环境建设”作为省级文明校园创建工作主要任务,有效强化了创建管理。

——规范引导。学校依托咸阳市立项课题《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XYJJKK2020176),按照“低年级抓行为规范,中年级抓习惯养成,高年级抓素养提升”的思路,分年级制定养成教育行为规范和考评细则,力求立德有规可依、树人有范可循,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要求扎根于心、落实于行。

——活动驱动。学校坚持每年有序开展“学雷锋、树新风”“童心向党、快乐成长”“红领巾相约中国梦”“师恩难忘”“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追忆先烈,庆祝双节”“从小学先锋,长大作先锋”“践行‘八礼四仪’,争当文明少年”、年度感动校园最美师生评选表彰等主题活动和社团活动,不断深化“活动促创建”的良好机制。

——协同育人。学校积极建立以德育安全处、正副班主任为骨干,科任老师协同合作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依托德育副校长王秀玲家庭教育县级名师工作室平台,充分发挥妇联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作用,全面推进家委会共同体建设,主动联系政法部门和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等组织,构建了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育人格局。

——课程固本。学校认真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由党支部书记、校长亲自包抓道德与法治课程工作室。在认真开展思政课程和学科思政教学的基础上,分年级、设主题、定节点,努力探索养成教育课程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了课程育人、养成固本的主阵地作用。

生活践行。学校始终坚持“美德于心,文明于行”的精神文明建设理念,积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将文明校园创建要求渗透从课程教材扩展到学生生活各个方面,把文明实践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让养成评价走向开放、多元,全面关注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表现,践行良好品德,习得文明素养。

文明创建在细微处,成果提升在笃行中。武功县普集镇中心小学将进一步优化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机制,创新载体,丰富内涵,不断巩固和提升陕西省文明校园建设成果和水平,努力办好群众家门口的满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