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
---勉县元墩镇九年制学校


勉县元墩镇九年制学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现有13个教学班,480名学生,55名教师。

学校坚持以德育、质量、安全为主线,立德树人,常规工作扎实推进,特色工作打造亮点。学校先后荣获市依法治校示范校、市教育强镇、市卫生先进单位、市文明校园等荣誉。2016年9月,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验收专家组组长评价说,“这是我在陕南见到的校园最美丽、师生最阳光的农村学校!”2020年7月,学校被省教育厅命名为“陕西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

多措并举深耕德育沃土。学校德育工作多措并举:(1)奖,学校每学年评选表彰四次“美德少年”、“优秀学生”等,营造树榜样、学榜样、成榜样的向上向善氛围;(2)学,定期组织学生观看《感动中国》、《寻找最美孝心少年》等优秀影视作品,熏陶学生衣着朴素不攀比,自强自立能吃苦,静心学习不浮躁;(3)疏,全方位开展心理帮扶活动,和学生、家长及时沟通,不背思想包袱,严防学生间矛盾升级;(4)惩,学校对校园欺凌等行为零容忍,禁止学生携带手机、零食、危险物品入校,不良习气在校内极为罕见;(5)读,全面开放图书室、班级图书角,精心设计校园文化,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支持学生读万卷书,让学生在浸润在书香中受经典熏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攀生命高度,拥书自雄,在书中自我成长,个性成长,无限成长。2015年,学生周婷被评为“勉县道德模范”。每届初三学生,均因学业素养扎实、品行坚韧敦厚,被市、县内各重点高中高度赞许、及早录取、重点栽培,后续发展十分强劲、可喜。

“最美师生”评选发挥榜样引领。学校将德育结合在安全教育、习惯养成、品德塑造、学习方法指导、心理疏导、青春期教育等活动中,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小学生守则》要求,将校本教研成果《元墩镇九年制学校“最美学生”歌诀》在学校推行,把25条“美德少年”“最美教职工”评选标准作为师生全面发展的细则,人人对标,量化考核,师生互评,学校表彰。每半年开展一次“最美教师”和“美德少年”评选活动,树道德标杆,学身边榜样,培红色栋梁。营造“人人可参与,天天在进步”的德育氛围,培养学生受益一生的好习惯。班风校风良性循环,教育生态积极改善。

多彩活动丰富德育载体。学校2014年建起乡村少年宫,近20个社团和兴趣小组如雨后春笋,大力打造四节: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书声、歌声、球声、喝彩声,一次次节日盛典,带动一个个社团蓬勃发展,让每一个孩子因追梦而拼搏,因圆梦而自信,因阳光有韧性。在第二课堂的活动中,把课堂知识拓展为熟练技能,拿优秀文化抢占思想领地。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发现兴趣、发展兴趣、坚守志趣。陶冶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

校园文学深化德育内涵。2009年创办的《漾帆》文学社,不仅是学生放飞文学梦想的平台,也是学校引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漾帆》转载了“全国最美孝心少年”龙秉程等的孝亲事迹和照片,也刊登央视各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的事迹和颁奖词:仰望楷模事迹,学习肺腑之言。将校园道德模范、身边榜样等先进人物评选和表彰活动,在《漾帆》上定期刊发,弘扬正能量。在农村,部分留守学生沾染网瘾,失去学习信心,有厌学或辍学倾向。指导老师让这些孩子在课余时间发挥特长从事校刊的打字、排版、发行等工作,这些同学在和老师近距离接触和经常交流中,逐渐找回自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业补习后,他们逐渐成人成才,成为文学社团最值得欣喜的收获。

学校环境一角

聚力帮扶彰显教育温度。老师们关注每名学生的成长,采取“学生牵手一加一、一日一看、一周一问、一月一查、一季一评”等具体措施,结对关怀每一名学生。老师们情系学生的衣食住行学,重细微、抓落实、常态化,面对面进行学习辅导、励志讲座、微心愿表达、内务整理、碗筷消毒、提醒加减衣物、整理被褥、为冻疮学生抹药等细微举动。多年来,老师们黎明进教室争先恐后,课间忙辅导废寝忘食,深夜查宿舍披星戴月。不负重托,不计报酬,任劳任怨。校内关心,校外关爱。2014年汛期,学校附近交通要道上一座大桥正在重建,雨季河水暴涨,便道被淹。老师们组成爱心护卫队,将280余名学生安全护送的事迹,被《汉中日报》等媒体广泛报道。学校辖区有多个深度贫困村,2013年起,老师们利用节假日,深入59户贫困学生家庭,做家访、整理资料,为18名单亲、孤儿、贫困家庭学生联系到每学期500-1200元不等的“一对一”爱心助学,大多持续到高中毕业。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工作机构健全,努力打造特色鲜明的校本德育制度,德育管理导向正、能落实、考核严,德育活动形式活、重润入、常创新。

多年来,学校管理规范,无重大安全事故,无违纪问题,初中部教育质量连年稳居全县前两位。今后,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教育方面的纲领要求,只争朝夕,不负芳华,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造福一方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