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县城西小学
实施“五常德育”举措 培养新时代小公民


——陕西省2022年德育工作先进集体

洋县城西小学位于洋县洋州街道办事处朱鹮大道,始建于2015年8月,是洋县县委、县政府倾力打造的一所市级精品示范学校,占地138亩,现有66个教学班,学生3489人,教师172人,省市县级学科带头人、名师、教学能手32人。

一、学校德育工作背景

学校工作,德育为首,近年来,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为遵循,以省、市、县教育工作要求为总方向,狠抓学校德育工作,落实立德树人目标任务,努力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

校训“好习惯好人生”的提出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2015年建校伊始,学校生源复杂,学生行为习惯差,为使学生尽快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因此确立了“好习惯好人生”的校训,努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练就健康体魄、培塑阳光心态。

“小公民教育”育人理念的提出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从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深刻阐明了“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教育的根本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我校认真学习贯彻大会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光荣使命。通过交流研讨,专家指导等形式,建构了符合学校实际的“小公民教育”育人理念,致力于培养学生养成拥有“仁(善良)、义(正直)、礼(谦恭)、智(智慧)、信(诚信)”美好品格,从小懂得孝敬父母,尊敬师长,长大回报祖国,知行合一的新时代小公民。在“小公民教育”理念的背景下,提出了“五常德育”的德育工作总基调。

二、学校德育工作举措

学校始终以德育工作为首,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目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以学科渗透为主渠道,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地把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基本素质教育贯彻始终,逐步提高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形成科学的世界观、高尚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完善德育管理体系

学校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校委会成员为组员,并充分发挥德育领导小组的核心作用,形成了德育领导小组牵头,各部门密切配合,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共同承担的纵向连接式德育工作体系,把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意识贯穿学校的各项工作之中。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升育人水平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四有”好老师。

1.签订责任书,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每学期初,学校分层与教师签订师德师风目标责任书、建立健全教师个人师德师风档案,通过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师德师风演讲、评选师德标兵、最美教师、鹮乡好人、班主任先进个人等活动,进一步推进教师队伍的思想道德建设,增强职业责任感。

2.常态化培训,提升班主任管理能力。学校定期召开“五常德育”工作培训会、“科学管理 以爱育人”“爱的教育”等主题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学生养成教育”和“小公民教育”育人理念为主题的班主任论坛等,引导教师做“四有”好老师,进一步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和教育艺术。着力打造一支富有爱心、有责任心、业务能力强的班主任队伍。

3.积极探索,研发德育校本教材。爱国先爱校、爱国先要爱家乡。为使学生行为习惯教育系统化、常态化,2016年、2017年我校先后自主研发了德育校本教材《好习惯 好人生》《美丽花海我的家》等,通过班队会课、自习课,对学生进行系统性教育,学生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善,同时提升了教师德育研究水平。

(三)打造特色校园文化,传递以文化育人力量

学校建筑面积近四万平米,拥有一个400米标准运动场,建有国学馆、图书阅览室、书法教室、美术教室、音乐教室、合唱教室、计算机教室、科学实验室、室内体操馆、乒乓球馆等33个特色鲜明的部室。根据教学楼建筑特点,打造特色的廊柱文化,使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每一根柱子都能育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 高年级教学区打造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梦想中国”文化长廊、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学生心田,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低年级以蒙学教育为主题的“传统中国”长廊文化,让学生抬头就能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三字经”“二十四节气”等知识,八个独具特色的读书角是学生最喜欢的角落。花坛中“奋斗、诚信、书韵、中国梦”等文化石独具匠心,引人注目。学校各个班级不同的班训、班风、学风,班级文化墙、室内黑板报、健康宣传栏等班级文化个性鲜明。持续开展花木认养活动 学校环境优美,校内种植有汉莲、栾树、银杏、松树、梅花、桂花、红叶石楠、红花檵木、紫荆、紫薇、碧桃、玉兰、石榴等三十余种花木,绿化覆盖率61.96%,四季常绿,三季有花。学校统一规划,定期开展花木认养活动,给树木挂牌,给花草浇水,给花坛、草坪除草已是城西学生的必修课。给每一条道路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学校道路众多,通过征集师生意见,学校为所有道路、广场命名为“小公民大道、智慧路、善良路、知行广场、学趣广场、小公民星舞台”等富有教育意义的名字。

(四)实施“五常”德育,为学生成长奠基

1.培植红色基因 赓续红色血脉。在建党一百周建来临之际,为教育学生“学党史 知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学校第一时间策划了系列庆祝活动。学党史 知党恩先后开展了校长党史讲座、学生唱红色歌曲、讲红色故事、分享红色书籍、“花儿向阳 童心向党”演讲赛、“我向党旗敬个礼”等活动。讲党史 颂党恩 学校党支部精心策划的“城西娃娃讲党史”活动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全校师生的追捧, 学生报名积极踊跃,先后通过班级宣讲、年级组评选、全校决赛形式,精心录制了《长征》《红船故事》《夏明翰》等50期专辑在学校微信公众号和抖音平台推出,在全校掀起了爱党、颂党的学习热情,让党的革命精神薪火相传。红领巾争章活动 学校充分发挥少先队阵地作用,围绕《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意见》,将全国少工委确定的基础章和学校 “仁爱、正直、谦恭、智慧、诚信”初级章、“城西优秀小公民勋章”相结合,开展“红领巾奖章争章”活动,引导广大少先队员通过争章活动坚定理想信念,树立从小学先锋、长大做先锋的志向,为成为优秀的新时代小公民而不断努力奋斗。

2.落实德育常规,培养学生良好品格。学校持续践行“德育486”“八礼四仪”主题教育,坚持开展“月习一礼一习惯”活动,充分发挥“红领巾监督岗”作用,每周考核评比后颁发“流动红旗”。通过“入学礼,入队礼、成长礼、毕业礼”、“八个习惯”主题队会、“我选我”班队委选举、升旗手专题培训、班级文化建设、班级环境卫生观摩、“小手拉大手”校园周边环境大整治、班级常规考核、促进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和自身能力的发展。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和时事政治,开展相应的专题教育活动并贯穿于全年的教育教学之中,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感恩教育,不断树立节约意识、环保意识。

3.开展研学实践,拓宽育人渠道。近年来,学校先后组织学生到华阳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祭英烈 学先锋”主题活动、参观张富清故居、致敬抗战老兵;赴汉中兴汉胜境、诸葛古镇感受两汉三国文化;去敬老院、老年公寓,开展“敬老孝亲 情暖重阳”研学活动;走进朱鹮梨园景区、三馆一中心开展捡拾垃圾、导游服务志愿活动;寻访民间手工艺人,学习竹编、戏帽制作技艺,传承传统文化;前往气象局、融媒体中心、法院、科技馆、图书馆、粮食大库、秦洋酒厂、大咸德酱醋厂等单位和企业,开展“红领巾法学院”“爱粮节粮”“学习工匠精神”“黄酒传统酿造技艺”等体验活动,开拓眼界,增长见识,有效促进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为小公民成长提供了丰厚的养分。

4.强化劳动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拥有学生劳动实践基地10余亩地,2018年春季学期开设劳动课,学校种植园划片到班,利用课余时间、劳动课组织学生下地体验,引导学生从劳动意识、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入手,依照时令,组织学生松土、播种、育苗、浇灌、拔草、收割、采摘农作物,亲身体验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树立劳动最伟大、最光荣的意识,培养勤俭、奋斗、奉献的劳动精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5.关爱留守儿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有留守儿童400余人,每学期学校都全面深入地进行留守儿童、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摸排工作,制定了师生一对一的帮教措施,每月进行教师全员大家访,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及时给孩子们送去水杯、口罩、围巾、手套等生活用品。学校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定期开展活动,带领学生到心理健康活动室做游戏减压,建立心理健康辅导档案。校刊《城西故事》开设“知心姐姐信箱”专栏,为学生开通诉说心灵困惑的渠道。每学期给留守儿童过集体生日、对女童进行防性侵教育、与后进生、单亲家庭子女等重点学生“一对一”个别谈心,用心呵护学生心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6.重视家长培养,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成立了班级、年级组、学校三级三类家委会,定期召开线上线下家长会,通过专家讲座、校长“新民风”讲座等形式,引导家长转变观念,科学育儿,做智慧父母。通过家长讲堂、家长“家风”论坛、家长读书训练营、家长开放日等丰富多彩的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形成家校联手,齐抓共管的局面。

(五)增强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创建书香文明校园学校重点打造了八个读书角和两个中式风格的学生图书阅览室,每周通过班级读书课、常态化为学生开放近十万册的图书馆、班级“图书漂流”、读书节系列活动,让学生在书海中畅游,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 学校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和精神内涵,广泛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宣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开展清明祭英烈、端午包粽子、中秋庆团圆、重阳敬老、爱老等活动,倡导文明和谐、实用节俭的现代节日理念,营造安定团结、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开设多彩社团活动。建校之初,学校确立了传承与发展以秦腔和京剧为主的戏曲特色发展方向,编写了《城西小学戏曲课程》与《中国书法》书法校本教材,培养了一大批“小戏迷”和“小书法家”。目前,学校建有秦腔、书法、古筝、舞蹈等30多个学生社团,实行走班教学,学生全员参与。学校还实行“校团(剧团、协会)联合”的模式,聘请校外艺术教育专家和地方民间艺人、剧团专职演员、书法名家定期来校授课,开展专题讲座,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提升师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

近年来,我校德育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距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还有一定差距,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务实做好德育工作,创新开展德育活动,凝心聚力打造德育名片。

1.持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抓好班主任德育理论的学习和全体教师的师德教育活动,进一步完善班主任考核、学生行为规范等德育常规考核制度,确保各项工作井然有序。

2.进一步推进“小公民教育”育人理念。以“五常德育”为抓手,注重思想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德育活动与重要纪念日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创新德育工作新思路,落实立德树人。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学生成长,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特别关注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贫困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4.开展多样化劳动教育。合理规划,统一筹划,扎实开展劳动教育充分发挥学校劳动实践基地的育人功能,开展多样化劳动课程,如做饭、养禽等,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5.继续抓好三级三类家委会建设。克服困难,常态化开展家长活动,通过家长培养,进一步促进家长对教育理解,对学校工作的支持配合,凝心聚力,提升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合力。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在肩,任重道远。今后,我校将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德育工作途径,充分发挥德育目标体系的导向性、针对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对少年儿童的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奋斗,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