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台区简介

汉台区面积556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42平方公里,人口61万,辖7镇7个街道办事处。汉台地处中国版图的地理中心,巴山秦岭横亘南北,汉水南绕东流。气候温润,环境优美,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被专家论证为水稻“最佳生长区”,有“天然植物基因库”和“天然药库”的美称,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保护地,被誉为最宜人居城市。优越的生态环境孕育了道教文化与自然美景交相辉映的天台国家森林公园,清泉流瀑、翠林葱茏的褒河省级森林公园,一汪碧水、如诗如画的兴元湖公园,玩赏民俗、品味特色餐饮的环城市观光休闲农家乐产业带,城市湿地、一江两岸的滨江景观带等诸多景点。汉台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有史记载达二千三百余年,历经秦汉两宋三筑两迁,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最佳历史文化魅力城市。自古以来,有夏朝褒国据险自立;周时褒姒烽火戏诸侯;汉高祖饮马汉台,拜将韩信,陈仓暗渡,灭楚兴汉。被史学界誉为“汉家发祥地”,被著名学者余秋雨称为“所有汉族人的老家”。区内历代文物古迹众多,褒斜栈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被称为“国之瑰宝”享誉世界,古汉台、拜将坛等14处古迹铭刻历史、传承文明、斐声海外。汉台是汉中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位优势突出,三次产业结构比达到9:41:50,经济特色鲜明,交通条件便利,108国道、316国道和西汉高速公路、十天高速穿境而过,汉中柳林机场直飞北京、西安、重庆等大中城市,正在施工建设的巴宝高速和西成高速铁路在汉台交汇,使汉台与关中、成渝、江汉三大经济板块的联系更加紧密,并已成为引领全市发展“领头羊”和各方有识之士谋事创业的福地、休闲养生的乐园、旅游观光的胜地。

区十五次党代会以来,汉台始终坚持以建设陕西强区为目标,加快工业园区化、农业产业化、服务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党建科学化进程,着力建设优势彰显、发展领先的实力汉台,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的宜居汉台,文化繁荣、社会文明的人文汉台,人民幸福、社会安定的和谐汉台,大力实施两年打基础、三年大起步、五年上台阶“三步走”战略。“两年打基础”,就是从2012年起,用两年时间打牢发展基础;“三年大起步”,就是2014年开始,经济社会发展提速发力,主要指标较快增长;“五年上台阶”,就是到2016年,全区经济总量大幅提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力争跻身全省城区经济社会发展前15位。按照这一部署,2011年以来,我们紧扣“两年打基础”阶段性任务,全面夯实思想、体制、产业、社会和干部五个方面基础,全区主要经济指标稳步提高,2013年实现生产总值177.14亿元,增长12.1%,是 2011年的1.31倍;完成财政总收入18.16亿元,增长13.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15亿元,增长17.2%,分别是2011年的1.31倍和1.44倍;固定资产投资155.05亿元,增长29.1%,是 2011年的1.68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4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331元,分别增长11.8%和14.2%,是2011年的1.32倍和1.34倍,顺利步入强区建设“三年大起步”阶段。

(一)立足集约发展,加快工业园区化。全力推进汉江产业园区建设,按功能区划重点打造铺镇装备制造业园区、褒河机械加工业园区、老君食品工业聚集区,近年来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亿元,建成道路约15公里,架设供电线路12公里,新铺设自来水、弱电管网18公里。同时,配套设立汉江产业园区管委会办公室,全面推行“园区代办、集中受理、限时办结、超时问责”等制度,优化服务,筑巢引凤。目前,汉川机床、亚特高压、燕航精工等入园企业达81家,已建成投产企业64家,39户企业纳入规上工业企业。铺镇工业园区是省上重点扶持的园区之一,目前正在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褒河工业园区成为全省重点支持的县域工业聚集区。园区工业产值已占全区工业总量的一半以上。在园区经济的带动下,装备制造、建筑材料、食品饮料、医药化工、服装纺织、新型能源六大支柱产业实力进一步增强,规上工业总产值由2011年的82.3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133.2亿元,年均增长27.2%,其中,汉江产业园区完成产值72亿元;规上企业增加到72户,产值过亿元企业增加到27户。中小微型企业健康发展,非公经济占全区经济总量的55.1%。

(二)突出高效服务,推动农业产业化。积极打造现代农业园区,先后创建春雨、汇力、忠诚省级农业园区3个,康田、百盛、中园等市级园区8个,累计投入各类资金1.2亿元,流转土地5000余亩。培育省市级龙头企业23个,2013年实现销售收入19.94亿元,同比增长16.9%。加快发展主导产业,专业菜地达到4万亩,其中设施蔬菜2万亩,形成了一大批蔬菜专业村和专业户;畜禽规模养殖场达到65个,培育部、省级示范场3个,市级示范场7个,其中万头养猪场2个;发展绿色果品基地3万亩, “褒河蜜桔”、“御臻富硒柑桔”73%的产品远销省外,以南部沿江蔬菜、北部丘陵柑橘杂果、中部平川粮油蚕桑、国省道沿线苗木花卉和规模化养殖集群为主体的“四带一群”产业布局特色更加鲜明。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发展品牌产品,创建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1个、省级35个,认证无公害产品24个、绿色产品1个、有机产品5个。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大力实施汉江堤防综合治理、南水北调丹治二期等工程,三年加固病险水库14座,建设农村道路112公里,解决安全饮水4.9万人。特别是克服诸多困难,实施了山河堰整治工程,解决了河东店、宗营、龙江2.1万群众的农业灌溉和水患问题。

(三)着眼规范提升,促进服务业现代化。紧紧抓住省级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的契机,不断繁荣城乡消费。逐步理顺褒河物流园区管理机制,开工建设园区主干道路,普汇中金、光大农资等6个重点项目落户园区,预计投资20亿元。加快市场建设,建成汉森建材城、鑫辉汽配城、远大家居城等专业市场11个,新建改建西新街、新桥等集贸市场16个和便民菜店30余个,以褒河物流园区为龙头,专业市场为支撑,便民网点为末梢的三级流通体系基本形成。全区限上贸易单位达到100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3年达到98.97亿元,增长14.9%,是2011年的1.35倍。立足打造全市旅游目的地,围绕“一山一城一环线”的空间布局,2011年以来累计投资6890万元实施天台山森林公园开发,完成景区大门、2万平米停车场、游客接待中心和森林浴场步道建设并开放运营;大力发展餐饮娱乐、休闲购物等现代服务业,提高中心城区服务业档次和水平;扶持环城市农家乐观光休闲产业,全区农家乐发展到130户。2013年旅游业收入达到30亿元,增长21%,是2011年的1.43倍。

(四)缩小二元差距,加快城乡一体化。坚持中心城区与小城镇、村(社区)建设并重,新区开发与旧城改造并重,商业开发与公共管理并重,地上建设与地下配套并重,全面提升城镇化水平。大力推动新区开发,兴元新区傥骆路、翠屏路、丝绸大道等主干道路全面开工建设,并初步形成景观形象,目前已完成土地征收10353亩,达成拆迁协议1250户,已拆除463户;城东片区亿丰集团国际商贸城、东湖生态苑二期等项目进展顺利,东三路、东五路开工建设。强力推进旧城改造,东关一期安置区拆迁基本完成;劳动西路以南、文化街以东等片区正在抓紧拆迁;前进路西段及两侧区域、莲花池公园区域等旧城改造项目有序推进,中心城区容量扩大,承载能力提升。城市创建持续开展,市政设施投入逐年加大,开工建设梁州路、龙亭路北段、紫柏路,完成兴汉路、南一环等6条道路“白改黑”工程,整治背街小巷48条,打造街区绿地景观,提高城市保洁水平,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暗访调研和技术评估。全力实施东排洪渠建设,城市内涝有望缓解。重点镇建设步伐加快,小城镇规划管理和镇容整治普遍加强,铺镇依托工业园区规模扩张,河东店镇结合移民搬迁、旅游开发增强聚集功能,武乡镇与景区建设配套、同步打造宜居休闲古镇,特色鲜明、错位发展的小城镇建设格局正在形成。移民搬迁成效显著,三年搬迁群众7887人,全省考核优秀,得到省市嘉奖。把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相结合,大力改善农业农村发展环境,三年累计投资4300万元,初步形成了以七里、铺镇和宗营、河东店沿线连点成线、连块成片的新农村示范带,铺镇大寨和狮子村、河东店花果村、宗营下寨村成为全市新亮点。

(五)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改善民生。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入实施中心城区教育攻坚三年计划,累计投入1.8亿元,新建幼儿园18所,改扩建中小学65所,改善农村边远地区52所学校的教师办公及生活条件,营养餐工程覆盖学校94所,覆盖率100%,惠及学生1.66万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完善,公立医院改革受到省级表彰,药品“三统一”配送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医保补贴稳步提高,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先看病、后付费”模式得到推行。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基本完成,镇办基层站所全部建立。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有序扩大劳务输出,省级创业型城市顺利通过省上验收。三年新增就业3.1万人,劳务输出25.2万人次,创收28.9亿元。保障性住房加快建设,累计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12464套,7256户困难群众入住新居,分配入住率达58%。在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的基础上,创新方式、主动作为,建立自上而下、三级联动、常态运行的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2013年区、镇(办)共实施办实事项目130多个,投入近2亿元,一批群众反映强烈、需求迫切的具体问题得到解决,为民服务更加务实精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试点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初步形成信息化支撑、网格化布局的管理新机制。狠抓矿山、生产、交通、建筑、民居和防汛防火工作,严格监督执法和隐患排查,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近年未发生重大责任事故。

 
 
责任编辑:赵万本  发布时间:2014年7月18日    
 
 
建设与维护:陕西省《网上陕西》编辑部   办公地址:陕西省人民政府机关大院
电子信箱:w87298388@163.com 咨询电话:029---87298388
陕IP备05008609号
特别声明:转载使用本站内容,需经本站同意,否则视为侵权,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