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源镇创建省级文明镇
工 作 简 介

汉源镇因地处汉水源头而得名,是宁强县县城所在地,全镇现辖25个村3个社区,常住人口17195户48281人,面积288平方公里。近年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自2012年创建为市级文明单位标兵以来,镇党委、政府就拟定了创建省级文明镇的目标,精心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明创建活动,创建工作亮点纷呈。

一是广泛开展了文明校园、文明单位、文明诚信户、文明村(居)、无烟机关、绿色机关、生态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汉源镇已创建成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省级“生态乡镇”、“无烟机关”、 “绿色机关”,全镇范围创建市级文明村居(社区)、单位、学校5个,县级文明村居(社区)、单位、校园12个,群众评议评选出五好家庭户3343户,十星级文明户3319户。

二是扎实开展连片共建、军地共建和城乡共建活动。结合川陕党建示范走廊、百里绿色生态长廊建设,积极与周边省、市、县,兄弟乡镇加强工作联系,与广元市朝天区经常开展文体活动和工作交流,连片共建,共同发展。高度重视军地关系,与县消防大队签署了“双拥共建”协议,经常开展生态共建、防火演练、文体交流和节日慰问活动。抓住灾后重建和县城扩建机遇,大力实施项目建设,城乡共建一体发展,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环境越来越好,城镇带动效应充分显现,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三是积极组织群众文化活动。镇内有6支群众性文艺队伍,拥有一批文化能人和文艺骨干,经常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扭秧歌、跳羌舞、吹拉弹唱等文化体育活动。在传统节日期间,组织丰富多彩的羌族民俗活动,吸引群众广泛参与。经常组织干部群众开展拔河、羽毛球、棋类比赛等文体健身活动,积极组队参加县上开展的全民运动会、健身赛、龙舟赛、自行车、登山比赛等各类活动,均取得优异成绩。尤其在县十运会上,获得金牌与奖牌数占乡镇组半数取得第一名,充分展示了汉源镇干部群众良好的精神风貌和综合素质。

四是大力整治环境卫生。镇上成立有环卫站,组建了16人的保洁员队伍,投资31.6万元在县城周边和108国道沿线的村建立了垃圾处理设施,重点对城乡结合部、108国道沿线开展日常保洁和垃圾清运,由镇环卫站和各村委会加强日常监督检查。2014年,结合汉江流域治理和创建“国家卫生县城”,镇上先后组织镇、村、组干部12批次1500余人次,群众义务投劳3000余人次,出动机械车辆60余台次,清理各类垃圾150余吨并进行了无害化处理,使我镇农村环境卫生得到彻底整治。对沿街单位、商户落实了门前卫生“四自一包”责任制,签订责任书3500余份。切实加强水资源保护,镇内大、小河流无垃圾、采砂、淘金现象,水质达到二类以上,确保了一江清水送北京,到西安。

五是志愿服务工作深入开展。镇上建立有志愿服务工作站,志愿服务进社区各项制度健全,以党员义工、机关干部、教职员工、民兵队伍为主的志愿者人数达到3600余人,占人口总数的8%以上,经常开展环境治理、扶弱帮困、义务巡逻、防洪防火、文艺表演、法律政策咨询等活动。志愿服务工作常态化,以各机关党员干部为主成立的环境治理志愿服务队,结合创建“国家卫生县城”,每月到街道、河道、社区等公共场所整治环境,打扫卫生,效果明显。

六是绿色农业优势明显。汉源镇地处汉江源头,为确保一江清水送北京到西安,工业经济受到国家政策限制。镇党委、政府因地制宜,取长补短,充分发挥汉源镇位于川陕交界,秦巴腹地,地处县城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商贸流通、旅游服务业等无污染可持续朝阳产业,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以“茶、畜、药”三大主导产业和“烟、菌、果、蔬”四大骨干项目为主导的绿色农业产业,已建成产业示范基地8个,现代农业循环产业园3个。全镇茶园面积13100亩,可采面积7800亩,名优茶叶年产量达到350吨。2013年,全镇粮食总产6405吨、油料总产1337吨,实现工业总产值2.7亿元,农业总产值1.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808元,居民人均纯收入22873元,人均生产总值9126元,位居全县前列。

 
 
责任编辑:赵万本  发布时间:2015年3月20日    
 
 
建设与维护:陕西省《网上陕西》编辑部   办公地址:陕西省人民政府机关大院
电子信箱:w87298388@163.com 咨询电话:029---87298388
陕IP备05008609号
特别声明:转载使用本站内容,需经本站同意,否则视为侵权,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