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强县青木川镇 省级文化旅游名镇建设情况汇报


宁强县青木川古镇位于陕西省最西端,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处,素有“鸡鸣三省”之美誉。古镇距宁强县城106公里,距兰海高速余家湾出口16公里、兰渝铁路姚渡站5公里、九寨沟风景区227公里。青木川镇也是全省31个省级文化旅游名镇之一,古镇历史悠久,始建于明朝中叶,成型于清朝后期,鼎盛于民国年间,回龙场老街、魏氏宅院等古建筑群保存完好,距今已有500余年历史。

近年来,青木川镇依托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和当地文化资源优势,以省级文化旅游名镇建设为抓手,强势推进城镇建设和景区建设,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大幅提升。青木川镇先后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全国最具潜力十大古镇”、“全国十大乡村游目的地”、“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镇”、“国家4A级景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中国传统村落”等多项殊荣,2016年成功入选“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和“全国第四批美丽宜居小镇”。连续5年在全省文化旅游名镇考核中名列前茅。

一、坚持规划引领

立足打造西安至九寨沟旅游专线上的精品景区、中国西部独具传统文化特色的美丽小镇、三省交界处休闲度假的旅游胜地规划定位,编制完成了《青木川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青木川镇控制性规划》、《文化旅游名镇建设专项规划》、《青木川文物保护规划》、《青木川古镇创建国家5A级景区提升规划》等多个配套规划。研究探索多规合一的衔接融合,坚持规划与建设相统一,坚持规划与文化相结合,坚持规划与保护开发相协调,使规划更加符合发展要求、符合青木川实际、符合群众意愿。

二、坚持项目带动

青木川镇坚持把省级文化旅游名镇建设作为新型城镇化和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引擎来抓,2013年以来镇上共实施各类建设项目49个,完成投资6.3亿元,先后实施了旱船屋和烟馆修缮布展、老街石板路面改造、游客中心维修、辅仁剧社、新街入口牌楼、风雨桥恢复、新街房屋仿古改造、景区标识系统、文化广场、滨河路改造、新街综合改造、瞿家大院修复,新建了镇幼儿园、景区一河两岸景观带、加油站、景区星级旅游公厕8座、景区牌楼4座、景区特色客栈宾馆13家,建成了镇区污水处理工程、镇区至余家湾高速公路连接线项目,古镇景区承载力得到大幅提升。

三、坚持“四态”共生

一是坚持保护修复,打造传统“形态”。严格遵循“保护为主、聚形显魂”的原则,对核心区域内的魏氏庄园、旱船房、烟馆、瞿家大院等古建筑保护修缮按照修旧如旧原则,运用传统工艺、使用传统材料进行了保护修复,确保了文物古迹原真性;对核心区以外新建及改、扩建建筑在造型、层高、体量、色彩、风格等方面,均保持与古镇和谐统一,彰显了民国风情建筑风范。二是深入挖掘特色,传承多元“文态”。坚持文旅融合,深入挖掘历史故事、乡规民约、民俗文化,将小吃一条街、酒吧一条街、主题公园、辅堂坝坝宴等一批文化旅游项目融入地方特色文化元素,挖掘开发了羌族婚俗文化、傩戏表演、羌族歌舞演出、篝火晚会、孝亲体验等项目,增加了古镇的吸引力,增强游客的互动性。三是全面提升管理,打造宜游“生态”。树立镇区就是景区的理念,全面加强镇域范围内生态环境保护,严管重罚乱砍滥伐、乱倒垃圾、乱贴乱画等不良行为。对集镇核心区环卫保洁进行整体外包,实行24小时无间隙保洁。不定期开展环境卫生和市场秩序综合整治,强化旅游经营管理,提升经营户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四是科学开发利用,丰富旅游“业态”。依托“青木川”牌商标,突出地域特色,开发了羌绣、老鹰茶、青木川土蜂蜜、手工挂面、根雕、青木川手绘地图、手工老花糖等旅游产品以及腊肉、香菇、木耳、天麻等传统土特产品,并开发出“辅唐宴”、“回龙烤鱼”、“青木川凉粉”、“青木川米豆腐”等特色餐饮品牌。

青木川全景

四、坚持文旅富民

通过旅游服务业转型升级,集中打造了商业、餐饮、娱乐、住宿等特色街区,促进商旅融合发展。发展餐饮、住宿、旅游商品等各类经营户350余家,外来经营商户达37%,外来投资企业30余家,为景区发展注入了活力,直接带动当地3500人就业,通过扶贫旅游产业发展间接带动545人就业,为全镇脱贫攻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下一步青木川古镇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好省委、省政府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坚定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信心和决心,趁势而上、主动作为、真抓实干,奋力谱写青木川特色小镇建设的美好新篇章。

夜幕下的青木川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