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汉中 > 南郑县

南郑县

南郑县

礼仪风俗
发布时间2019/11/7 浏览量:1952 分享到:

我国久有“文明古国”和“礼仪之邦”的尊号,以“有礼、有节”为民族的传统美德。南郑人民更是以勤劳、厚道、善良著称,生活习俗丰富多彩,文化娱乐异常独特。诸如婚嫁、丧葬、生活以及生日满月、劳动、节日等方面,都有一定的风俗和理解。有的简便、隆重,有的礼貌、文明。其中不少礼仪风俗源远流长,至今仍盛行不衰。
一、饮食习惯
饮食是人的第一生活需要。由于受生活习惯、水土、气候等的影响,南郑人民群众特别注意饮食的花色品种和风味。山区平川大同小异。首先,口味基本相同,略有南北之分。酸甜苦辣诸味,群众老幼皆宜,烹肉炒菜,酷嗜辣椒与花椒,近似川味。平川对酸味尤为偏好,家家有酸菜坛和浆水盆,一年四季酸菜不离。甜食主要是元宵与醪糟,无论山区与平川,凡正常年间,春节前后,家家户户都要做元宵与醪糟,除自食外,还用以待客,或作为礼物送情。其次喜好肉食,吃法山川略异。南郑人普遍爱吃猪肉,乡里人有“几天不吃肉,心里燥得慌”之说,南山老乡嗜肉尤甚。肉的吃法,南山风格特殊,肉块很大,称作“木梳肉”、“杠子肉”。碑坝与南海等地待客,席上少不了“盖碗肉”,肉片比大腕口的直径还长,两端搭在碗边上,食之确能解馋,表示诚心敦厚。平川人家讲究细作,不切大块肉。另外还惯于粗粮巧作,向有多种乡土食品。南山人喜欢的食品有:米糕馍、盐菜、泡菜。民间乡土菜还有豆鼓、红豆腐、豆腐干、蕨根粉丝、橡子凉粉、松花变蛋、干鱼盐菜等等,皆为传统佳肴。家庭妇女每年制作此类食品,都要各显身手。同时,普遍盛行于境内的食品还有:面皮、凉粉、菜豆腐、浆水面等。
二、生活礼仪
南郑人民热情好客,尊老爱幼。生活习俗丰富多彩,往来礼仪风趣感人。
日常应对 旧时,晚辈见到长辈要跪拜叩头以请安,一般人则相互作揖问候。“五四”运动后至抗日战争期间,逐步废除跪拜礼,代之以鞠躬、握手问好的礼节。待客吃饭要让客人、长辈先坐,坐必上席,主任或晚辈要向客人长辈敬酒,并不断劝餐、看饭(添饭)、奉菜,劝人吃好。亲友告辞时,一般要用“打扰了”、“道谢”等词语表示谢意;主人则全家出动,送客门外,并说“招待不周”、“慢些走”、“下次再来”等语。亲友若逢灾遇难,或前往慰问,或资助财物。凡逢嫁娶、生辰、孩子满月以至建房、乔迁、开业、丧葬等事都要准备礼仪,前往祝贺或吊唁。礼品薄厚,视其亲疏远近和经济条件自定,民间有“千里路上送鹅毛,礼轻仁义重”的歇后语。
生日祝寿 无论男女,如果年过花甲,父母已过世,都可在寿诞之期举行庆祝活动祝寿,俗称“办生日”。这种风气在城乡普遍盛行,不但富有人家要给自家的老人办生日祝寿,贫苦老人逢生辰其亲友也要登门庆祝,馈送生鸡或方肉、糕点。富有人有寿礼,及至先鸣放鞭炮,向寿星老人道一声健康长寿的祝词,早年还向老人跪拜叩头。主家都要设置酒宴,招待来客,但不主动邀请客人,当地有“做寿不接,拜年不歇”的谚语。
生子贺喜 出嫁姑娘生孩子前,娘家要给女儿送只红公鸡,叫“催生”。产后以男女为别由女婿抱一只公鸡或母鸡去丈母娘家报喜。一看即知生的是男是女。多数娘家在姑娘产后三天馈送婴儿衣帽鞋袜及产妇营养品,如鸡蛋、糖、肉之类,平川称“看汤”,山区称“洗三”。然后在第七天时再去看望一次,合成“三朝一七”。此间,邻居也前去看视。孩子满月之日,主家置酒待客,亲友多来庆祝,叫做“办满月”。
三、婚嫁风俗
婚嫁,群众称为“红事”、“喜事”,故而都要各种仪式庆祝。过去南郑各地的婚嫁仪式,多种多样,千异百奇。仅巴山地区,婚嫁风俗中的仪式就有数十种。其中,“送离娘酒”、“哭嫁”、“摆礼”“送腌菜”、“唱礼”等礼仪最为流行,富有特色。婚礼仪程也比较复杂。古代有纳采、问名、纳言、纳征、请期、迎亲六札等。民国年间,山区与城乡婚俗大体一致,只是名目细节有些不同,一般都要经过提亲、合八字、订婚、送期单、结婚等过程。有的还要讲究“回门”、“往四”等礼节。各种风俗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特别是解放以来,已彻底废除了那些繁杂的婚礼陋俗。现在形成的新婚俗,全县基本一致,大多通过介绍人引见,确定订婚与结婚。订婚仪式多是女家去男家,男家盛宴招待,后给女方赠送订婚礼物。有的不需要介绍人引荐,完全自由恋爱结婚。在迎亲途中,近几年形成一种新形式——新娘子执圆镜一面,象征花好月圆。以茶话会形式举行婚礼仪程,主要是宣读结婚证书和证婚人讲话等项。1985年以来,青年中出现了旅游结婚、集体婚礼等新形式。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事新办的风尚正在城乡大力推广。

下一篇:文化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