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水镇山羊村基本情况及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发展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

山羊村位于圣水镇东南,距县城约35公里,东与城固县二里镇苟家湾村接壤,南与城固县二里镇板桥村接壤,西与湘水镇海棠寺村相连,北与圣水镇山口村毗邻,总面积约20平方公里,辖15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2281亩,林地面积14504亩,全村主导产业为粮油、中药材、苗木花卉及劳务输出为主。村级班子齐全,有党员45名,村“两委”干部6人(其中:支部书记兼主任1人、监委会主任1人、村文书1人),村“两委”委员3人。2020年底全村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600元,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预计10200元,同比增长600元,增长幅度为6.25%。

截止2022年11月,本村户籍人口620户1805人,常住人口611户1776人(其中:6-15周岁户籍人口187人,60周岁及以上户籍人397人。现有脱贫户188户464人,“三类人群”11户22人(其中脱贫不稳定户2户3人、边缘易致贫户1户2人、突发严重困难户8户17人;未消除风险9户18人)。

本村现有劳动力人口(16周岁到60周岁)1171人,,外出务工853人(其中“三类人群”外出务工有5人,省外务工147人,省内县外80人,县内镇外19人,镇内务工607人)。全村脱贫人口和“三类人群”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474人,参保率100%;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104人,符合条件的对象参保率100%。本村有最低生活保障户数68户126人,特困供养人数23户23人,持有残疾证人数105人。本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1个,易地扶贫搬迁47户101人。。

特色产业——灵芝

(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开展情况

(1)、责任落实方面

我村2021年12月调整后由市、区安排汉中市秦巴生态保护中心、南郑区委组织部驻村帮扶,选派第一书记1名(杨建新),驻村工作队员3名(分别是佘生斌、曾建军、李思雨);镇包村领导刘艳,派包村干部6名(分别是镇宣教办主任王凯,王延君、龙梅、王丹、何媛媛、唐中华),市、区、镇包村干部及包联干部会同村“两委”干部对全村所有农户全部结对帮扶,其中汉中市秦巴生态保护中心39名干部联系帮扶了79户(含三类人员1户),南郑区委组织部15名干部联系帮扶了31户,圣水镇政府、驻镇单位33名干部联系帮扶了61户(含三类人员5户),村两委干部5人联系帮扶了21户(含三类人员5户),。实现了包联帮扶全覆盖,全村15个小组32名网格员对全村所有农户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帮扶。

村部一角

(2)、政策落实方面

1、住房保障情况:现全村常住人口611户中自有安全住房611户(其中:易地搬迁搬迁47户,2020年以前实施危房改造1户,2021年因灾房屋严重受损重建3户)。一是危房改造:按照C级危房改造户均补助1.5万元,D级危房改造户均补助3万。2021实施危房改造3户。二是易地扶贫搬迁:按照建档立卡贫困搬迁户人均住房建设面积不超过 25 平方米,集中安置建房补助人均2.5万元,分散安置建房补助人均0.8万元,自筹资金人均不超过0.5万元,户均不超过1万元的标准。本村易地扶贫搬迁共 47户101人。全村住房安全保障实现100%。

2、产业帮扶情况:按照中省有劳动能力的农户中长期产业全覆盖的要求,坚持长短结合,大力发展以香菇、青花椒、灵芝菌、元胡、生猪、养牛等为主的种养殖业。一是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022年到村开展种、养殖实用技术培训2次,培训有劳动能力脱贫人口278人,2022年在村开展种、养殖实用技术培训2次,培训有劳动能力脱贫人口98人,全村有5名致富带头人,均参加培训。二是通过龙头企业引领,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带动,大力发展产业带动农户增收,成立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注入资产收益扶贫资金共343万元,投放经营主体4家343万元,带动脱贫户及三类人群192户。三是依据《南郑区防返贫监测对象产业发展项目管理办法》(南乡振发[2021]47号)文件,支持“三类人群”发展产业,落实产业奖补70户,扶持资金10.953万元;支持“三类人群”发展产业,申报产业奖补到户共1户,扶持资金0.06万元。

3、创业就业帮扶情况:一次性创业补贴:对创办小微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自工商注册登记之日起正常运营6个月以上,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5000元/人。跨省就业一次性交通补助:当年自行跨县就业3个月(含3个月)以上的16至60周岁脱贫户劳动力(含监测帮扶对象),实行“定额补助”。省外就业的补助500元;省内市外就业的补助300元;市内就业的补助200元,每人每年只能享受一次。公益性岗位:在过渡期内,重点帮扶安置安排建档立卡脱贫户(含监测帮扶对象)中的“三无劳动力”(无法外出、无业可扶、无稳定收入),异地搬迁户中的“零就业家庭”劳动力兜底就业,人员工资补贴标准为6000—7200元之间;全村有劳动力538户,脱贫户有劳动能力劳动力256人,实现就业256人,其中转移就业120人。2022年参加产业培训251人次,发放转移就业交通补贴125人48500元。 2022年,截止10月底全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35人(其中:农村公益性岗位21人,每人每月岗位补贴500元;乡村公益性岗位5人,每人每月岗位补贴600元;村级信息员2人,每人每月岗位补贴500元;护林员7人,每人每年岗位补贴6000元)。其中,脱贫户人口33人。

4、教育保障情况:按照学前一年困难幼儿补助生活费750元/生·年;义务教育寄宿小学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每生每年1250元,非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按寄宿生50%标准补助;普通高中学生每生每年减免1500元学费政策,特困生助学金2500元/年。 2022年9月秋季全村有适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203人,其中:已完成义务教育16人,义务教育阶段187人。义务教育阶段因身体原因(大脑问题)不具备上学条件1人(曾大明子女曾佳怡),其余全面落实了教育保障政策,本镇(村)有小学教学点1个,孩子主要在本村教学点和本镇上小学。

5、医疗卫生保障情况:落实农村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相关补助政策2022年缴费标准350元/人·年,对特困人员、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进行全额资助;对民政认定的低保对象补助175元/人、对乡村振兴部门认定的监测脱贫不稳定户补助175元。 全村脱贫人口和“三类人群”474人全部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参合参保率达100%;纳入30种大病集中救治30人、慢病签约管理97人。脱贫户和三类人群由家庭医生团队负责上门签约,每年进行1次免费体检,今年累计体检163人。

6、金融帮扶情况:小额信贷:2022年脱贫户和“三类”户中今年本村累计借款4笔20万元,截止目前,贷款农户均能正常按期清息,到期能正常还款,无逾期发生。互助资金政策维持不变。现有村级互助资金协会1个,资本金100万元;参加协会会员1081人,累计借款118笔296.5万元(2022借款14笔52万元),会员均能正常履行合约,按期还款和缴纳占用费,无逾期现象。

7、兜底保障情况:农村特困供养人员每人每年6600元;残疾人两项补贴,18岁以下每人每月100元,18周岁以上残疾人每人每月60元;护理补贴一级每人每月120月,二级每人每月80元。全村农村低保68户126人;特困供养人员23户23人(其中集中供养3人,分散供养20人)分散供养人员均已落实监护责任人员,签订监护责任书;有持证残疾人105人,其中:享受残疾生活补贴87人,享受残疾人护理补贴33人,一级5人,二级28人。

8、生态扶贫情况:村有确权林地14504亩,全村共有生态护林员7名,按照6000元/人/年工资标准发放生态护林员工资。

(三)工作落实方面

(1)、防返贫动态监测及帮扶情况。按照《南郑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方案》,通过“1235”工作思路开展全面排查,即推行风险摸排网格化、监测预警信息化“两化管理”,做到全程监管、清单交办、精准帮扶、定期通报、绩效考核“五个坚持”,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三个到位”,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的这一个底线,结合“安全饮水敲门入户大排查”,截止2022年10月底,全村有“三类人群”11户22人。(其中:脱贫监测不稳定2户3人、边缘易致贫户1户2人,突发困难户8户17人)。所有监测对象均落实帮扶责任人、制定帮扶措施,实施长期动态监测和帮扶。

(2)、问题整改。(1)《关于省纪委督导调研发现问题整改工作的通知》(南巩固衔接办发〔2022〕8号)反馈了23个问题,我村认领1个问题,已完成整改1个问题;(2)《关于印发陕西省2022年一季度巩固衔接工作开展情况通报问题整改工作的通知》(南巩固衔接办发〔2022〕15号)反馈了14个问题,我村认领0个问题,已完成整改0问题;(3)《圣水镇巩固衔接考核评估发现问题整改清单》(圣委发〔2022〕52号)反馈了32个问题,我村认领6个问题,已完成整改6个问题;(4)《圣水镇全省2021年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和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发现问题整改清单》反馈了20个问题,我村认领0个问题,已完成整改0个问题;(5)《关于做好市级暗访督导发现问题整改工作的通知》反馈了3个问题,我村认领0个问题,已完成整改0个问题;(6)《关于做好2022年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半年评价发现问题整改的通知》(南巩固衔接发〔2022〕45号)反馈了4个问题,我村认领0个问题,已完成整改0个问题;(7)《关于做好九月份省级核查发现问题整改工作的通知》(南巩固衔接办发〔2021〕18号)反馈了9个问题,我村认领1个问题,已完成整改1个问题,需长期坚持1个。

(3)、进知解入户走访和省“百日督帮”活动。按照市进知解入户走访和省“百日督帮”集中大排查行动要求,全村累计排查走访3631户次,自查问题78个,已完成问题办结销号78个。

(4)、灾后重建情况。7月份以来,实施完成了30万元水毁道路修复项目2.4公里。

特色产业——羊肚菌

(四)巩固成效

(1)、基础设施巩固情况。全村硬化水泥公路16公里,客运车辆正常通行,水泥路通至行政村公共活动场所和服务场所;村内3处饮水工程均正常投入使用;全村620户1805人均实现供水入户,饮水安全均达到国家标准;各组通动力电,电力入户实现100%,均正常使用;村级通宽带网络,手机信号实现全覆盖;村内设有助农金融服务点2个,大力发展电商行业,快递到村。

(2)、公共服务建设情况。村委会办公用房约480㎡,设置村便民服务中心1个,图书室1个,党员活动室1个;建成砖混结构一层165㎡标准化村卫生室1个,治疗室、诊断室、公共卫生室、药房四室分离,配备乡村医生1名护士1名;建成村活动广场1处,公共厕所1处;全村投放垃圾桶10个,垃圾实行集中清运处理。

(3)、长效机制建立情况。长效机制建立方面,对标省市要求结合本村实际,已建立各类长效管理运营机制5个。其中防返贫预警监测和动态帮扶机制1个;稳定增收带贫益贫机制1个;扶贫资产管理机制1个;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运行管护机制1个;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机制1个,已经全面实际运行。做到“有人管、有制度、有防控、有资金、有效果”。

(4)、乡风文明建设情况。通过“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持续深入开展,村建立“一约四会”、爱心超市,设立红黑榜,每年开展新民风建设评选表彰活动,2021年在山羊村老年幸福院开院时对全村表现突出的好儿媳、好婆婆进行了表彰奖励,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聚人气,助力决胜脱贫攻坚的良好局面,全村呈现产业蓬勃发展,民风淳朴,基础设施完善,村级班子健全,村级面貌焕然一新,村民生活逐步提高。

产业帮扶情况

三、典型做法及亮点工作

一是抓党建凝聚工作合力。驻村工作队、村“两委”会在圣水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认真研学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市、区重要安排,深刻领会讲话精神实质内涵,始终把班子队伍建设放在工作首位,推进村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村两委组织力不断提升,战斗力明显增强。抓好党员发展工作,不断充实后备力量,优化党员队伍年龄知识结构。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激发村“两委”干部和驻村队员干事创业的工作热情,有计划培养村级队伍后备力量,交任务,压担子,在具体工作中锻炼成长,各项工作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和积极支持,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抓产业带动村民增收。依托“党支部+企业”工作机制,抓住机遇利用脱贫产业资金与能人大户合作发展产业,实现了产业增效、创业增加、就业增收。近几年,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金海家庭农场、志林家庭农场、汉邦源家庭农场、兴然家庭农场、水韵林佳种养殖合作社、荣富淀粉公司、久顺公司等市场主体进一步做大做强,带动脱贫户务工、发展种养殖,建立元胡种植基地3个,种植面积50亩,辐射带动种植面积260亩;发展苗木花卉总种植面积达450亩;发展生猪肉牛养殖,扶持养殖大户3户;发展椴木香菇大户2户,规模1500架;发展袋料香菇大户3户,规模近10万袋。有效地解决了周边群众就业,为增加收入奠定了基础,有效保障了群众稳定增收、提升脱贫成效

三是抓整治助推乡风文明。深入推进“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紧密结合迎国卫复审,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通过村组干部分片负责抓示范,公益岗位人员包重点区域抓关键,发动群众各负其责抓全面,形成了环境整治各方重视、干群参与的良好氛围,改变了过去农村脏、乱、差的旧面貌,摒弃了以往遇事缠、访、闹的坏毛病,营造了干净、整洁、有序的新环境,带动了文明新风养成,实现了村风民风持续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