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搜: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聚焦

聚焦

聚焦

洪峰副省长在全省重点镇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09/7/13 浏览量:848119 分享到:

洪峰副省长在全省重点镇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9年7月31日

关于加快重点镇建设,我讲三个问题。

一、提高认识

在全省启动重点镇建设是省委、省政府关于我省经济工作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重点镇建设是应对金融危机,保增长的有效手段。

我国经济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迅速提高的发展阶段。工业化主要创造供给,城镇化主要创造需求。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世界经济低迷,给我国出口导向型的工业经济带来严峻挑战。这种状况,一方面要求我国的工业化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升级;另一方面要求我国今后的经济发展,要实现由出口主导型向内需主导型转变,更多地依靠扩大内需。而加快城镇化建设,则是扩大内需的一个必然选择。

城镇化创造需求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可以有效带动投资需求。一个城镇要具备基本的城镇功能,就要增加投资,建设道路、供水、供电、供气、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性的市政设施;建设配套的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商场以及房地产等生活性的服务设施;建设交通运输、邮政电信、物流仓储、金融网点等直接为企业服务的生产性设施。这次我省选择107个镇,按照初步具备城镇基本功能的标准进行建设,三年预计投资120亿元,带动住宅、房地产以及其他的投资达到600亿元,如果再计算企业进入城镇后的生产性投资,总投资额会更大。二是可以明显增加消费需求。据匡算,我省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是农民的3.66倍。换句话

说,一个农民转化为市民,每年是3个半农民的现金消费水平。如果107个重点镇按规划的目标建成以后,有100万农民就地转为城镇居民,每人每年消费增加1万元,就会增加100多亿元的消费。

(二)重点镇建设是优化农村经济结构,促民生的必然选择。我省的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民收入水平不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县域经济的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第二产业发展不快,第三产业明显滞后。加快重点镇建设,目的就是通过创造进入成本较低、创业环境较好的空间载体,吸引周边的中小企业聚集,吸引农村能人和打工返乡的农民进镇创业,加快二、三产业的发展,并且为农民转移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提供更多的增收渠道。

(三)重点镇建设是迅速提高城镇化水平,创强县的重要支撑。

我省107个县(区),除了6个城区以外,有101个县域经济单元。“中心引领,多点支撑”是比较理想的提升县域城镇化、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格局:就是以县城为中心,以县域中有一定优势资源禀赋的强镇、大镇为副中心,多点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格局。而我省县域经济不发达,恰恰存在着中心不强、多点不足。

中心不强,是指多数县城城镇功能不全,辐射和带动能力不强;多点不足,是指县城以外的多数建制镇基本不具备城镇的基本功能,只是乡村集市,几乎没有辐射带动能力,多点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格局还没有形成。考虑到县城的建设,各市县都非常重视,而重点镇的建设,各市县从精力到财力都难以顾及。所以,省上下决心筹集一部分资金,采取市场运作的办法,支持各县加快建设一批重点镇,使其尽快形成“多点支撑”的发展格局。当然,我省除县城之外有827个建制镇,如果不加选择、齐头并进,土地、资金等有限的资源会被分散浪费,人口、产业等城镇发展的要素也难以聚集,建设效率会大大降低。所以,从全省827个建设镇中选择了107个基础比较好,规模比较大,成长性比较强的重点镇,集中资金支持,力争通过3-5年的建设,初步完善城镇基本功能,将其打造成为县域经济的副中心,使其能够和县城一起支撑起县域经济发展。如果这批重点镇能够多吸纳100万人,那么对全省城镇化贡献率就会达到2-3个百分点;如果每一个重点镇平均人口能够达到3万,那么就相当于在我们三秦大地上又建起了107座新县城;如果每一个重点镇平均生产总值过10亿元、收入过千万,那么就能够促进县域经济总量和地方财政收入“双翻番”。

(四)重点镇建设是促进城乡一体发展,搞创新的改革试点。

城乡一体、工农和谐,需要对现有的城乡二元管理体制做实质性的综合改革。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聚集,他们能够顺利地成为城乡统一的居民户口吗?脱离农村土地的进城农民能享受到城镇居民就业、养老、住房等保障性政策吗?进城农民留在农村的土地能够进行必要的流转、置换吗?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实践中通过深化改革、创新制度去加以解决。统筹城乡发展,决非是解决一纸城市户口那样简单。这里面隐含的体制性深层次问题,实在是不少。公安部门的同志告诉我,户籍不过是一张纸,解决起来没有一点问题。但是给农民工解决城镇户口,却不能让他们享用户口本上“捆绑”的各种利益,又要以失去土地为代价,还要承担进城生活的高昂成本。两相比较,农民就不会积极转变为市民了。因此,选一批重点镇作为综合改革试点,一则可避免农民因进入大中城市所要付出的高昂成本,明显降低门槛;二则可避免大范围实施,造成财政实力无法承担的局面。

二、明确任务

重点镇建设有四项主要任务。

(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重点镇建设的首要目标,就是通过三五年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其初步具备城镇的基本功能,在县域经济中具有较强的人口、产业的聚集能力和承载能力。省上集中了将近10亿元的资金,各市按照至少1∶1进行配套,用作贷款资本金;按照银行现在基础设施贷款资本金占20%的要求,可以融资80亿元;20多亿的资本金加上80多亿的贷款,这项工程总共可筹措到100多亿元,平均每个重点镇可以得到8000万元以上的建设资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上。所以,重点镇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加快重点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内容包括道路、给排水、绿化、路灯、污水垃圾处理等设施。

(二)加大管理体制改革。

伴随着重点镇建设,三五年内将要吸引一百多万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变为市民。所以,重点镇建设,既是一个完善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也是推进管理体制、户口登记、社会保障和土地流转制度等综合改革的过程。

一是创新管理体制。赋予重点镇部分县级经济管理权限,营造有利于重点镇自身发展和自我造血功能的政策环境。适当调整县(区)、镇财税分配比例,给重点镇适当多留一些。今天多留一些,是为了明天贡献更多一些。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相关县区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不能眼光短浅,要看得更远一些。在重点镇可设置专门的城镇建设管理办公室,编制2名工作人员,安排一定工作经费。

二是落实户籍改革政策。由公安部牵头的“建立城乡统一的居民户口”户籍制度改革已经在部分省市试点,我省应抓住机遇,在重点镇范围内率先试行户口一元化管理,并开展城乡居民统筹的社会保障示范工作,使户籍管理改革在重点镇取得突破。

三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农民愿不愿意放弃土地进城,关键在于完善社会保障。重点镇建设可以借鉴河南洛阳等地农民退出承包地来换取社会保障的做法,对于退出承包地或宅基地进入重点镇创业的当地农民,实行与城镇居民统一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待遇,解决其后顾之忧。在就业创业培训、小额贷款等方面,要加大对重点镇的支持力度;比照下岗职工再就业、残疾人就业创业的政策,对进镇农民工创业提供宽松的政策支持;进镇农民创业两年内可缓交或免交所得税、营业税等税收,降低进镇农民创业的市场准入门槛。

四是加快土地流转。按照重点镇建设目标,到2012年,重点镇要新增建设用地50平方公里左右,每个镇平均0.5平方公里左右。如何解决建设用地紧张问题,关键是要做好土地流转这篇文章。要优先支持重点镇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互相挂钩,加快推动土地流转。对依法取得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允许以转让、租赁、作价出资(入股)等方式进入统一有形土地市场进行流转。鼓励镇区内成片宅基地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用于城镇开发建设,各地可研究出台鼓励农民以宅基地或承包的土地换取在重点镇的土地办法。当务之急是各市县要抓好土地利用规划的修编,为重点镇的发展预留好必要的空间。

(三)全面发展社会事业。

作为一个重点镇,建设了基础设施,改善了政策环境,大家是不是就愿意来生活、来创业了呢?也不一定。安家落户,还要考虑镇上有没有比较好的就学条件,有没有比较好的医疗条件,有没有比较好的文化、体育设施等。所以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深化改革的同时,要大力完善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要创造条件,将县域优质的教育、文化、卫生等资源优先向重点镇布局,提高重点镇社会事业的发展水平,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每个镇要兴办就学条件好、教学质量高的中小学,进一步完善城镇医疗卫生体系,改造和建设好镇中心卫生院,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镇文化站。

(四)提高城镇管理水平。

城镇三分靠建设,七分靠管理。随着重点镇建设进程的加快,一批项目的陆续建成,城镇的基本功能和空间格局会逐渐形成,镇区规模会较快扩张,各类社会经济活动会大大增加,城镇的性质会由较为简单的服务功能向县域中心城镇职能转变,城镇管理的任务会日趋繁重。因此要改变过去重建轻管和粗放式的管理办法,要实现思想认识的转变,建立与新形势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充实管理队伍,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借鉴中小城市的做法和经验,探索适合重点镇管理的新路子。

三、抓紧工作

(一)抓紧规划的编制和审核。

重点镇的建设目标,是要打造县域经济发展的副中心,规划的内容和标准要比照县城来实施。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先规划、后建设。各地要从新的高度重视重点镇的规划工作,规划的起点要高,谋划要远。规划必须认真研究发展条件和发展重点,明确重点镇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搞好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布局和生态布局,避免由于布局不当给未来城镇发展造成功能不全和瓶颈制约的问题。规划要立足实际,突出特色、彰显城镇个性。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要切实加强指导,组织协调全省技术力量把好规划关,逐个审查重点镇的规划,该推倒重来的决不能迁就,不能因为规划不到位影响重点镇的长远发展。

(二)抓紧资金的筹措和落实。

省级的资金已经落实了,市级配套资金比例至少是1∶1,希望大家对这个要求予以理解。重点镇要通过三年的努力,具备一定的规模,没有一定的资金保障是完不成任务的。如果市级配套低于1∶1,一个重点镇就落实不了8000万以上的建设资金,重点镇的建设,也就很难达到要求。另外,省市资金落实后,就要加紧跟银行沟通,落实贷款。同时各市还要从自己实际出发,确定合理的建设运作模式。我征求了一些市的意见,有些市是以市城投公司为融资平台,统一贷款、统一运作;有些市是贷款以后把资金分到各县去运作。各市对运作模式要慎重研究,省里不作统一要求。

(三)抓紧项目的启动和建设。

现在要根据规划,着手对每一个镇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确定重点镇的道路、给排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供电、供热、供气以及绿化等项目,每一个项目都要有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而且还要算一下经济账,避免搞一些过度超前的项目,同时也避免一些工程项目建设到一半没钱了,成了半拉子工程。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要会同有关部门对项目审查把关,要建立全省重点镇建设项目的台账。进入全省建设项目台账的项目,三年内要保证全部完成,今年要力争有30%的项目开工建设。项目建设的时候,要加强工程质量的监管,不要花了钱,却搞出一批豆腐渣工程;要严格财经纪律,不能挪用资金,不要出一些不廉政的工程。

(四)抓紧领导体制的建立和健全。

省上已经建立了省重点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共有15个厅局作为成员单位,并且明确了各自的工作职责。各市回去以后,可以参照省上的做法,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同时也要研究市级工作方案和计划,要注意发挥县级的积极性,使工作能够一层一层抓好落实。

重点镇建设工作已经列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省市政府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就是为了便于考核。对工作进展情况好的,成绩显著的,要通报表彰;差的,要进行通报批评。省重点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建立项目建设进展情况的通报制度,定期把各地进展情况向大家通报,便于大家及时掌握动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定期召开现场会,推广好的做法,好的经验,让大家互相交流学习,示范带动,共同提高。

同志们,加快建设重点镇,是省委、省政府立足省情,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乃至全省经济发展的重大措施,任务繁重。各级政府一定要以全新的理念,创新的思想,大胆尝试,勇于探索,按照“一年一大步,三年大变样”的目标,化挑战为机遇,振奋精神,开拓进取,使我省县域重点镇面貌有全新的改变,实力有明显的提高,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真正成为全省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互联陕西重点推荐单位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