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洞位于洛南县城东20公里之柏峪寺洛河北岸崖上,始建于西汉。清代,把原彩塑罗汉像改为铁铸。据《洛南县志》记载:东汉光武帝刘秀为光复汉室逃避王莽追兵,曾在此避难,后脱险称帝,建都洛阳。曾于公元25年,重返罗汉洞,在“三教殿”石壁题古诗一首“古洞万载记,常闻水响鸣。上透秦岭顶,下串洛阳城。”至此香火旺盛,名声远扬,若逢庙会,更是香客游人云集。
相传古时候,有一樵夫崖下砍柴,只听见头顶沙沙作响,抬头见半崖上有一白蛇游弋,樵夫停止砍柴,仔细端详,突见崖上银光一闪,蛇影顿失,樵夫感到蹊跷,缘藤蔓攀上悬崖,见一小洞,里面云雾缭绕,紫气外溢,仙乐阵阵……樵夫很是惊奇,讲于相邻。众说:乃是仙女下凡,便在洞内竖观音菩萨像一尊,供人信奉。唐代,常有十八个乞丐,白天逐村沿户乞讨,晚上宿于洞内,常因争食夺衣争吵不休,喜怒哀乐变化无常。一个冬日,他们从山上砍来一些树木枝叶,在洞内生火取暖,一时,香烟四起,直升“天宫”,玉皇大帝闻到香气后十分欣喜,从南天门观望,原来是乞丐生火取暖,便传令土地神,封他们为十八罗汉。后来,人们彩塑形态各异的十八尊罗汉,排列于观音菩萨两侧,罗汉洞由此而得名,观音菩萨反而明不经传了。
2000年,乡党委成立了罗汉洞管理委员会,由政协组负责筹建开发旅游资源,开发后的罗汉洞景区,古洞林立,庙宇悬空,佛态众生,亭台楼阁遍布,20多孔古洞、石窟和80多尊塑像以梯形分布在延绵300米的悬空文化长廊之上。有龙潭、通幽门、百寿台、观水亭、娘娘洞、三教殿、罗汉洞、聚仙亭等20多个景点,深约200米的内洞,环形分布,巧妙衔接,以钟乳石构成天然石龙、石凤、石人、石莲等奇观。
罗汉洞环境优美,星罗棋布的山洞石窟,千姿百态的塑像佛位,龙腾凤舞的古建山门,洞内深浅不一,洞洞相连,回环往复,钟乳奇石,姿态万千,新建的白玉护栏如一条白龙跃出水面,绕山腰腾空而起,整个景观集古、奇、险、幽为一体,远望山青水碧,近观洞幽像奇。罗汉洞每逢正月下旬都有规模较大的庙会,游人香客络绎不绝,素有“洛阳小龙门”之美称,是一个观光旅游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