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打出精准脱贫“组合拳”
任杰 程伟

五月的商洛,群山吐翠。富水镇黑漆河村扶贫合作社建成的64座大棚香菇产业基地,运送香菇菌袋的车辆来来往往。基地旁为合作社供应香菇菌袋的海鑫集团食用菌工厂,机器轰鸣,近百名转型为工人的当地群众正在加班作业。

这是商南县探索实施“借袋还菇”、“借鹿还茸”、“借鸡还蛋”、“借苗还果”的“四借四还”产业扶贫工程,让无技缺资的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实现产业致富。“四借四还”模式,只是商洛市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一个缩影。

作为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商洛市为确保2020年与全国一道同步够格步入小康,锁定全市16.12万户49.03万贫困人口,打出一套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系列“组合拳”,取得初步成效。

双一把手挂帅,组建了一只强有力的攻坚队伍

市上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市长任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下设了办公室、措施实施部、督查考核部三个部室,分别由市委副书记、分管副市长、组织部长担纲,负责协调服务、推动落实、督查考核脱贫攻坚工作。县区成立由市级领导任团长、县区委书记和县区长任副团长的脱贫攻坚工作团。镇办成立由县区四套班子成员任组长、镇办党委书记和镇长任副组长的脱贫攻坚工作组。村(社区)成立由市县部门主要负责人任队长的驻村脱贫攻坚工作队。按照“逢提必下”的原则,从市县镇三级选拔优秀后备党员干部到701个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从市、县、镇三级抽调了4300多名机关干部,组成1026个脱贫攻坚工作队,自带被褥、自备锅灶,进驻镇(办)和贫困村,开展结对帮扶。

市上还制定出台了《商洛市领导干部包抓县镇村脱贫攻坚工作办法》,明确“拿着帽子摘帽子”,层层签订了脱贫责任状。全市各级共签订目标责任书或责任状1790多份,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会、包扶干部与贫困户签订双向承诺书12万多份,全面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措施,不仅用“硬抽人、抽硬人”的办法组建一支脱贫攻坚生力军,配套了完整的指挥作战体系,而且制定了一套铁的纪律,保证这支队伍有足够的战斗力!

精准施策到户到人,配好群众脱贫“金钥匙”

“一年前,大学梦想还遥不可及,如今出台了教育扶贫政策,我的梦想得以实现。”商洛职业技术学院2015级高职护理班马旭,是洛南县石门镇太白岔村贫困学生,也是全市探索贫困山区教育扶贫的受益者之一。目前,全市首批贫困家庭子女306人,像马旭一样享受到免费就读政策。据悉,商洛市计划5年内,每年资助300—400名贫困户子女,免费就读商洛职业技术学院,并在学生录取、订单培养、创业就业上精准发力、综合施策。

每个贫困村的贫困状况各有不同,贫困户致贫原因也千差万别。为了给贫困群众配好脱贫“金钥匙”,商洛市围绕“五个一批”战略,制定了“2+9”系列配套办法,即一个规划(全市脱贫攻坚实施规划2016-2020年)引领、一个意见(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抓总、九个配套办法(产业发展、教育技能、易地搬迁、生态补偿、金融扶贫、资金整合、社会保障兜底、绩效考核、领导干部包抓)。

按照“2+9”配套办法规定,由驻镇工作组和驻村工作队,与镇村干部配合,对贫困村和贫困户致贫原因进行精准分析对症,逐村逐户落实“五个一”脱贫路径。目前,全市已落实产业就业脱贫8万户27.68万人,易地搬迁脱贫6.23万户21.15万人,教育技能脱贫3.18万户12.86万人,生态补偿脱贫1.97万户6.38万人,社保兜底脱贫5.46万户12.02万人。

商洛市还选定100个贫困村,开展脱贫攻坚示范,因村施策,因户施法,对“症”实施“1011”工程。即,在贫困村实施村级幼儿园、卫生室、文体活动中心、道路畅通、安全饮水、金融服务网点等10项精准脱贫基础建设,对贫困户对“症”落实就业扶贫、特色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卫生扶贫、易地搬迁扶贫、金融扶贫、旅游扶贫、光伏扶贫、电商扶贫、生态扶贫、社保兜底扶贫等11项精准脱贫措施。仅今年一季度,全市就发放城乡低保救助资金8800多万元、医疗救助资金2215万元、社会临时救助资金785万元。

新产业脱贫模式,打造农民增收“新引擎”

脱贫奔小康,重点在增加农民收入,关键在发展产业。

为破解贫困人口增收难,商洛市积极创新产业脱贫模式,涌现出以土地使用权流转集中、现代农业园区+基地+贫困户、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专业产业合作社+贫困户、专业大户+贫困户等一批产业脱贫新模式,成为农民增收“新引擎”。

商南县探索实施“四借四还”四大产业扶贫工程,把着力点放在扶持龙头企业和发展专业合作组织上,把落脚点放在带动贫困人口就业、增收和脱贫上,把技术要求高和产品销售难的环节留在龙头企业,把人工日常管护环节交给贫困户,发挥各自优势,有效配置生产要素,实现了集约化经营。

镇安县针对产业不同情况分类施政,对有基地无龙头或龙头弱的产业,重点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城投公司注资2000万元,组建供销龙头企业,强化产业牵引力;对有龙头企业和种植基地,但规模小、产量低的产业,重点扶持引导贫困户,扩大基地建设,提升产能;对有龙头企业、种植基地,但产供销服务不到位的产业,重点培育发展专业合作组织,把合作社捆绑到龙头企业,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把产品推向国内外市场。

如今,镇安象园茶已打进俄罗斯,正通过开展丝路行活动,再推向西亚和欧洲。柞水县围绕景点发展特色旅游业,围绕城镇发展特色商饮业,围绕特色农产品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大量吸收贫困劳动力就业,使贫困村有项目、贫困户能就业,走上脱贫致富路。

丹凤、洛南两县,以全省现代农业产业精准扶贫试点为契机,将政府(供销社)、龙头企业、专业社、贫困户结成牢固的利益共同体,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目前,省供销集团将7500万元扶贫资金,作为股本金入股丹凤华茂公司、洛南天玉公司、洛南坤元3家企业。丹凤华茂公司带动900户3000人从事肉鸡养殖、加工、运输等就业,实现贫困户年户均增收2.86万元;洛南天玉核桃公司、坤元万寿菊公司,计划采取流转贫困户土地等措施,带动1500余户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

健全金融担保机制,“撬动”扶贫信贷大投入

前不久,镇安县青铜关镇丰收村贫困村民赖胜东,从县农商行东坪分理处领到5万元扶贫贷款,他高兴地说,他几年前就瞅准了酿酒和养殖脱贫项目,由于资金问题,一直没能开张,如今终于可以甩开膀子大干一场了!

精准扶贫,需要真金白银。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是一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超常规战役,必须有巨大的资金投入来保障。为此,商洛市制定出台了资金整合办法、金融扶持办法,在加强金融网点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开发金融扶贫产品,扩大扶贫信贷规模,重点建立健全金融扶贫担保机制,“撬动”大规模信贷资金投入脱贫攻坚。

各县区还积极探索建立扶贫信贷风险备用金,加强政银合作,以1:5-10的比例,担保撬动信贷资金的投入。镇安县探索推行“政府注资担保—银行放大贷款—经济组织确定项目—贫困户申请贷款—财政贴息支持”的精准扶贫储备金贷款制度,政府以涉农在账资金设立风险储备金的方式,与农商行合作,前年和去年先后设立2000万元、4000万元风险备用金,在以1:5的比例分别投放1亿、2亿元扶贫贴息贷款的基础上,今年又将风险备用金转换为扶贫信贷担保基金,规模扩大到5000万元,已投放扶贫贴息贷款达3亿元,实现了政府扶贫投入翻番、银行效益倍增、扶贫龙头企业和贫困户产业快速发展的“三赢”目标。

据统计,仅今年一季度,全市以扶贫信贷风险备用金、担保金的方式担保金融机构放贷就达3.2亿多元,累计余额达14亿多元,扶持扶贫龙头企业84家、现代农业园区46个、各类产业专业合作社435个、家庭农场152个,扶持带动贫困户1.89万户。

精准数据信息平台,脱贫攻坚更趋科学化

过去督促检查扶贫主要靠听取汇报,现场抽查,数字无法验证,成绩难以核实,实际效果非常有限。为扭转这一被动局面,商洛市利用互联网,建立起脱贫攻坚信息基础管理、统计分析、事先预警、事中监控、事后评估与反馈的大数据信息管理平台,使脱贫攻坚更具科学化管理。

2015年底,商洛市借鉴外省经验,建立起全市统一的精准扶贫信息平台。目前,市、县(区)设立指挥中心,镇办设立指挥所,村(社区)设立监测站,各个环节预设了1800个系统应用终端。

在商南县指挥中心,通过脱贫攻坚信息平台,即能全方位了解全县脱贫攻坚进展状况。贫困分布、脱贫规划、扶贫措施、实施效果等,一目了然。通过GPS定位和二维码技术应用,以及与大数据实现互联互通,贫困户的识别确认准不准确、贫困户家庭基本信息、致贫原因、干部驻村入户情况、帮扶措施、帮扶效果等,扫扫二维码就能基本掌握。

目前,全市已有商南、洛南、丹凤、山阳、镇安等5个县指挥中心、43个镇办指挥所先后建成投用。商州区、柞水县和市级平台及指挥中心正在加紧建设,全部建成后,将实现纵向信息联网、横向大数据互通,实现贫困户信息精准监测,驻村包扶工作精准管理,“1011”扶贫工程精准统计,扶贫脱贫效果精准分析,年度包扶目标责任制精准考核,实现精准扶贫脱贫全过程、动态化、互证式管理。

(作者:任杰,陕西省商洛市扶贫开发局调研员。程伟,陕西日报记者。)   

 
 
责任编辑:赵万本  发布时间:2015年6月20日    
 
 
建设与维护:陕西省《网上陕西》编辑部   办公地址:陕西省人民政府机关大院
电子信箱:w87298388@163.com 咨询电话:029---87298388
陕IP备05008609号
特别声明:转载使用本站内容,需经本站同意,否则视为侵权,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