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情呵护唤醒莘莘学子心灵 精细管理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徐木初级中学省级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事迹材料推荐


三原县大程镇徐木初级中学始建于1978年,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初级中学,在地方党委、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不断发展壮大。学校占地34958m2,建筑面积5035m2,绿化面积8160m2。现有专任教师42人,教学班8个,在校学生共372名,其中寄宿生202人,其中“五类学生”54人。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科学定位、精细管理、质量为重、幸福发展”的思路,秉持“呵护每颗心灵,成就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的教育理念,努力打造德育特色品牌。学校先后荣获“咸阳市优秀家长学校”“咸阳市平安校园”“市级文明校园”“市级标准化校园”、三原县岗位目标考核优秀单位、“师德先进集体”“五星级党支部”“传承红色基因学习先锋榜样优秀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经学校自查自评,对照《陕西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评估条件》各项标准,符合申报“陕西省德育先进集体”条件,现将学校德育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紧扣育人目标,落实“三全”育人

1、落实《指南》精神,明确德育目标。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扎实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精神,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坚持以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德育核心;坚持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法治意识和行为习惯为重点;坚持以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的德育思路;坚持以引导学生自觉树立养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提升核心素养,全面发展,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合格人才为德育目标。

2、建立德育机制,构建育人网络。为提升德育工作实效,保障德育目标落实,我校切合实际积极构建“政教处—班主任—学生、教导处—教研组—教师、党支部—团队—学生”的“三线三级”德育模式,形成了以学校统筹管理、政教处协调落实、年级组协同跟进、班主任具体落实、家长配合参与、学生参与管理的全员德育格局,确立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自我教育和社会教育四条德育主线,积极发挥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功能,构建“三全育人”网络,全面落实学校的德育思想和管理措施。

二、健全制度体系,保障德育落实

1、完善德育管理制度。制定了《学校德育管理制度汇编》,建立德育工作例会制度,在确保德育工作规范化和有序性的同时,积极探索德育工作的新路子,提出了“德育生活化、生活德育化”“育管并行”的德育管理理念,确立了“4234”德育工作模式,具体的“4”即:政教年级例会、班主任会、值周教师会、学生教育会四级德育工作会议;“2”即: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两类德育活动;“3”即:领导督察、教师督察、学生干部督察三级德育督察;“4”即:周评、月评、期评和年评四级德育工作评比)

2、建立德育队伍培养机制。把班主任队伍的培养和建设作为强化学校德育的首要工作,实施了“青年班主任拜师”的培养活动,定期开展班主任专题培训,编制了《青年班主任学习手册》。扎实落实班主任例会制度,每周班主任例会确定一位班主任进行工作方法交流,研讨交流德育工作情况,明确德育工作动态,把握班务工作重点,明确班主任工作方向方法,提升班主任的业务素养,保障德育工作效果。

3、健全德育工作评价体系。完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建立班主任工作常规和班级管理常规考评制度,实行日检查、周公示、月评比,及时发现工作亮点,第一时间纠正工作不足。建立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宿舍长、校园之星等学生先进评选体系,引导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成长氛围。建立优秀班主任评选制度,实行平时考评与学期、年度考核相结合,自评、年级组考核与学校考评相结合,表彰和奖励在德育工作中的优秀教师,树立德育工作先进典型,及时推广先进优秀做法和成功经验,激发班主任队伍积极思考班级管理不足、勤于学习德育理论、善于研究德育问题、积极转变德工作理念。开展 “模范班集体”“先进班集体”“文明班集体”的评比,加强对班级管理工作评比和量化结果的应用,营造热爱集体、关心集体、自觉维护集体利益、积极为集体荣誉努力奋进的班风和学风。

4、优化习惯养成教育制度。学校从实际出发,以育人先教育学会生活为思路,把公寓管理作为习惯养成突破口,通过抓住宿习惯促进综合习惯的培养,扎实开展寝室卫生和宿舍纪律环境的检查、公布、通报、评定,与生活教师签订楼层管理承包责任书,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管理机制。建立学生行为规范检查制度,做到学生的行为、学习、生活等方面全员监督和全程管理。完善教师全员参与值周制度和学生组成的文明监督制度,充分调动师生的管理主体意识,发挥制度下的自我规范与约束和“头雁”示范引领作用,最大程度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习惯素养的形成。

三、丰富德育形式,提升德育实效

1、用好思政课堂主阵地。充分发挥好、用好课堂这一德育主阵地,扎实落实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工作要求,全力推行大思政课理念,实行学校领导带思政课,深入一线,全程参与,做好德育课堂教育的延伸和拓展,形成思政课+活动的德育课堂模式。一是思政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安排专任心理教师深入思政课教学研究,参与思政课教师研讨,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适时组织分年级学生心理健康专题讲座,解决学生思想及心理存在的问题,充实丰富思政课教育教学内容和形式。二是思政课+劳动技术教育。深度融合思政课与劳动课,利用校园杂草清除、劳动基地种植、家政家务实践等活动单元,精心劳动设计,使学生在掌握一定劳动技能的同时受到必要的思想道德教育,树立劳动意识,培养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三是思政课+法纪教育。开展思政课第二课堂、法纪小专题报告、法纪现象辩论会等活动,教育学生懂规则、守规则,培养自律自制习惯。四是思政课+时事讲堂。每两周开展一次国内外时事政治讲堂活动,通过时事内容展示、时事问题讨论等形式,教育引导学生养成关注社会热点、关心国内外大事的习惯,拓宽学生视野、丰富课外知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和平、爱生活的情怀,实现理想信念教育与学生发展的有机融合。

2、以精细管理促习惯养成。针对学校地域条件、社会经济及人文环境等实际,我校狠抓精细管理强推习惯培养,实现以管理促常规规范,用管理促习惯养成。一是确定住宿“335”管理要求。即根据学校住宿学生多的特点,狠抓学生住宿习惯养成,落实“三线”:牙具摆放一条线、床下生活用品摆放一条线、床铺摆放一条线;实行“三查”:早、中、晚各检查一次。要求“五勤”:勤动脑、勤动口、勤动手、勤检查、勤反馈。二是明确教室“五有五无”规定。“五有”即课堂有纪律、课间有秩序、言行有礼貌、心中有他人、学业有进步;“五无”即地上无垃圾、墙上无污痕、桌面无刻画、门窗无破损、卫生无死角。三是落实年级“四抓五字”制度。“四抓”即抓宏观协调、抓日常检查、抓各项评比、抓各类典型,“五字”即在年级主管及科任教师要做到“勤、严、细、实、活”五字。四是提出学校德育管理“七抓”思想。即:常规制度天天抓,出现苗头及时抓,发现典型深入抓,违纪行为大胆抓,动员家长配合抓,发动社会共同抓,结合评比反复抓。五是要求管理做到“六到位”。即:深入学生,信息到位:关心学生,情感到位;循循诱导,说理到位;奖罚分明,尺度到位:组织活动,参与到位;标准衡量,评判到位。

3、不断拓宽育人途径。一是搭建德育平台。积极挖掘校内教师资源,发挥教师特长,组织开展专题讲座,适时进行了文明礼仪、安全教育、禁毒教育、环保教育、法制教育、感恩励志教育、亲情教育等常规系列教育。充分发挥校园广播、班级板报、墙报等阵地作用,有计划地设计安排主题内容,营造浓厚的校园育人环境和氛围。组织开展手抄报展览、学生征文、主题演讲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文明习惯、爱国守法等方面的教育。二是丰富德育活动。通过规范升旗仪式、新生军训活动、运动会、学生内务比赛、文艺汇演、歌咏比赛等大型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主人翁意识。开展讲礼貌、讲礼仪、讲礼节的“三礼”教育、尊师孝亲教育、“学弟子规、行圣人训、养好品行”的经典诵读和传统美德故事演讲活动,培养学生养成优秀品德和健全人格。设置每天德育10分钟,将德育融入日常、贯穿全过程。三是建好“三个课堂”。规范班会课的设计与课堂管理,发挥好班会课的思想教育重要阵地作用,每学期根据教育月主题确定班会主题,组织设计形式新颖、具有思想教育意义的班级体活动。以社团活动和课后服务学科兴趣小组为依托,打造精品社团,助力学生发展兴趣爱好,培养个性特长。挖掘区域的自然、文化、历史资源,开展唐陵唐文化研学、寻找家乡春天、习仲勋故居红色教育等研学活动,丰富校园学习生活,落实德育目标要求。

4、关注特殊学生的成长。在扎实做好全员德育的同时,我校针对现实问题,高度重视特殊学生的教育,关注学生个体的健康成长。一是心理领航。针对学校住校学生比较多,留守儿童、单亲家庭比较突出的现状,学校成立心理咨询室,利用“学生心理健康测评量表”对372名学生进行心理普查,建立了师生心理健康档案。二是专业指引。邀请知名心理专家来校为全体师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组织教师参与心理教育实验,探索心理教育的内在规律。逐步建立以班主任和班干部为主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三是规范课程。充分发挥心理课的主渠道作用,规范每周一节的心理健康课管理,针对不同的年级学生心理特点,结合实际确定相关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教育。四是关注个体。关注特殊学生的家庭、学习、纪律和思想等方面发展及变化,建立师生结对帮扶,常态化开展个别辅导,让学生感受到有爱、有温度的教育,引导健康、积极、向上成长。五是家校共育。积极通过召开家长会等增进家校沟通,组织家庭教育讲座等引导家长了解科学教育的方法,走出家庭教育误区,推进家校合作共育。

四、筑牢安全防线,保障健康安全

1、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制定了《校园安全管理责任制度》,推行“6644”校园安全管理模式。一是教育全体师生树立六种安全意识。即:安全“大于天”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第一”意识、“防范”意识、“共管”意识。二是开展安全“六防”教育。即:防盗、防火、防震、防溺水、防触电、防交通事故教育活动。三是克服四种心理。即:“凑合”心理、侥幸心理、麻痹心理、粗疏心理。四是坚持“四不放过”。即:问题原因不查清不放过、问题责任不明确不放过、问题处理无结果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

2、扎实安全教育“三进”。开展安全知识进校园、进课堂、进心里的“三进”活动,定期邀请法治副校长、司法部门、卫生防疫部门和消防等部门专业人士走进校园,开展法治、交通安全、预防传染病、消防常识等专题报告。严格落实“13530”安全教育制度,使学生的安全管理真正能做到齐抓共管,群防群治。

3、强化日常安全管理。学校抓实抓细门卫管理、值班巡查、隐患排查、安全教育、特殊人群监控、问题整治五方面的工作。通过应急演练、国旗下讲话、专题教育活动,强化师生的安全、法制意识,充分发挥学科教育作用,将安全教育内容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为学生筑起一道道安全防线。

徐木初级中学将始终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使命,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改革的勇气、创新的精神、发展的谋略,坚持五育融合,德育为首,持续深化新时代德育工作研究,不断优化德育工作管理,培根铸魂,启智增慧,为培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