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举办陕西省农技推广人员培训班

  • 举办青海省新型职业女性农牧民培训班

  • 举办甘肃省甘谷县基层农技推广培训班

  • 校园风景

  • 职业农民学历班教材建设专题研讨会/p>

  • 学院专家讲解病虫害防治知识

  • 学院与青海省玉树州政府签订水利人才订单培养协议

  • 学院党外知识分子智力支持服务旬邑经济产业发展

  • 学院承办第二届(2016)陕西省职业农民技能大赛

构建“三位一体”扶贫格局 助力脱贫攻坚

近年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指示精神,主动融入国家“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以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和内生动力为目标,将办学与扶贫有效结合,创新实施科技扶贫、教育扶贫、基地扶贫三大精准扶贫举措,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学院获2017年度陕西省“脱贫攻坚先进帮扶单位”称号。

醒钟楼主楼

一、基本情况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具有84年办学历史的农业类高职院校,也是全国首批、陕西首所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以来,学院始终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坚持走农科教、产学研结合之路,积极探索农业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的途径,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涌现出了赵瑜等一批扎根农村、助农增收的专家教授,成为学院的特色所在、文化所在、价值观所在。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作出了“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 ”的重要指示。自此,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履行责任与担当,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创新举措,抓实抓细,探索构建了“三位一体”扶贫格局。

学院彬县职业农民培育院揭牌成立

二、主要做法

(一)教育扶贫“斩穷根”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以开设职业农民和村干部学历教育班、建立职业农民培育学院、开设水利订单班等为路径,将教育办到农业生产一线,探索建立了校地联动、教产衔接、开放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1.率先实施农民全日制学历教育,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2016年9月,学院招收18名富平县职业农民、32名杨凌村干部入院学习,开设了我国首个农民全日制学历教育班。2017年学院又录取了30名富平职业农民、34名杨凌村干部,并新开设了眉县职业农业学历班,招收48名眉县种植大户和村干部来院学习;2018年学院继续录取32名杨凌村干部来院学习。由于生源的特殊性,学院一是量身制定了农民学历班的人才培养方案,从素质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三方面对人才培养规格作出了定位,确定了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综合实践课五大培养模块。二是组织任课教师专门编写了《农药化肥安全使用》、《农产品安全保护》等14门课程的教材。三是选派责任心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为农民班授课。四是在教学组织、授课方式方面,采取集中教学与分散教学相结合、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教学与农闲时节相结合等。

学院民盟专家一行技术服务送旬邑 助力脱贫攻坚战

2.建立9县2区职业农民培育学院,让更多农民掌握增收致富的一技之长。学院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办学新模式,近两年在关中的杨陵区、富平县、彬县、周至县、眉县、麟游县、旬邑县和印台区,陕南的镇坪县、太白县,陕北的洛川县等,先后建立了11个县(区)职业农民培育学院,确保了三大区域的农民都能在家门口学到并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培训中,学院积极与县(区)人民政府深入交流,按照县域产业和群众意愿,重点围绕经济作物、特色养殖、设施农业、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经营管理等方面,科学确定专题,合理设置科目,认真制订培训计划。11个职业农民培育学院围绕苹果、核桃、樱桃、魔芋、中草药、蔬菜、养猪、养牛、养蜂、养羊、养兔等产业,现已累计培训农民2万余人次。

3.减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学费,从源头阻断代际贫困传递。2016年起,学院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入学实施免除学费政策,成为陕西高校的率先之举。为从源头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学院按照“免费上学、优先受助、保障专业、帮助就业”的原则,出实招、办实事,确保他们“进得来、安心学、学有长、就好业”。一是在保证学生享受每年3500元国家特困助学金的基础上,每年再发放2500元的生活补助。二是根据国家励志奖学金评定条件,优先确定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为国家励志奖学金人选,同时专门留出勤工助学岗位,满足贫困家庭子女在校勤工助学。三是对贫困家庭子女报考的专业给予重点倾斜,优先给予保证,确保他们上满意专业,学其所需,学有所长。四是在贫困家庭子女毕业时,由就业工作部门负责帮他们寻找一份稳定的工作,获得一份稳定的收入,从而带动其家庭走出贫困。

学院领导带队赴麟游县对接高校帮扶助力脱贫攻坚工作

4.开办水利特色订单班,为西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2016年6月,学院与青海玉树州政府签订订单班协议,每年为当地定向培养水利专业人才,以解决当地水利人才资源十分匮乏,难以适应国家交予的水利改革发展任务需要这一“老大难”。对于首批就读玉树水利订单班的40名学生,学院不仅减免其学费,还根据藏区实际,在课程设置、生活安排、学习方式上给予了特别安排。2017年、2018秋季开学,学院又招收了40名青海果洛学生、38名青海黄南学生来院学习水利知识和技术,进一步建立健全以强扶弱、资源共享、携手并进的职教扶贫支撑体系。

(二)科技扶贫“改穷业”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引导农业专业教授,胸怀国家,情系三农,把产业扶贫作为贫困户增收脱贫的主要途径,大力实施特色产业增收,让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齐头并进。

1.落实“双百工程”,服务麟游特色产业发展。按照陕西省委高教工委“双百工程”要求,学院与宝鸡市麟游县结成帮扶对子,并结合麟游县实际,成立了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专设了精准扶贫资金,制定了帮扶方案。为确保当地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品尝到“科技快餐”,学院与麟游县政府签订了《关于加强产学研结合促进经济发展的合作框架协议》,定期组织专家教授进乡入村,扎实开展送技术上门、送服务农家活动,举办对口帮扶就业培训班。为该县九成宫镇紫石崖村捐赠了20万元,合作建立中蜂养殖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核桃丰产栽培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及电商网络平台,以促进当地特色产业发展,使脱贫攻坚取得长效。

学院首个职业农民学历教育班开班

2.落实“两联一包”,助力太白经济增比进位。宝鸡市太白县鹦鸽镇棉寺坝村是学院落实陕西省“两联一包”工作要求,包抓结对的贫困村。经过实地调研,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亲自挂帅,专门成立了结对帮扶领导小组,根据村上实际情况和村民迫切需求,采取群众“点菜”、学院“端菜”的方式,分别设立了果树、蔬菜、药材、养殖、植保五个专业小队,组队带着现代农业科技下到基层一线,送到村民家里,因户施策,精准扶持,通过不同“菜单”弥补贫困家庭脱贫致富能力的“营养缺失”。2017年,学院又在该村投入11万元建立了食用菌基地。目前,该村的22户贫困户已有20户脱贫。

3.发挥民盟作用,解决旬邑生产突出问题。学院按照陕西省委高教工委要求,与旬邑县结成帮扶对子,并结合旬邑县实际,成立了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专设了精准扶贫资金,制定了帮扶方案。扶贫中,学院统战部门和民盟委员会经常为贫困户送去慰问品和学习资料,并定期组织专家教授赴当地开展技术指导、科技服务和电商培训,切实解决了困扰当地群众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学院领导看望玉树班藏族学员

(三)基地扶贫“破穷障”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院通过在彬县、凤县和杨凌等地建立产学研示范基地,使基地建设、科技推广、扶贫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让扶贫触角直抵“末梢神经”。

1.彬县基地。该基地于1984年建立,现为省教育厅农业示范基地,作为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基地紧密结合当地区域经济的特点,先后建立了彬县农业科技服务中心、旱作农业、生态农业、设施栽培、优果工程、新品引进等6个专业示范区,引进名、优、新、特优良品种,试验、示范、推广农业高新实用技术,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加大科技投入和技术创新,并组织专家教授带着课题到田间地头、进村民家中,围绕当地特色产业项目服务群众脱贫,使不少群众手上的“土疙瘩”,变成了增收致富的“金疙瘩”,有效推动了全县农业及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彬县从过去有名的咸阳北五贫困县一跃成为经济强县。

2.凤县基地。该基地于1988年建立。基地以凤县平木镇为基点,紧抓国家退耕还林的发展机遇,从花椒、苹果、中药材等林特产业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入手,以综合技术开发与推广为动力,以保护资源、发展资源、利用资源为目标,建立了凤县山区生态经济型林特产业体系,创立了独具特色的凤县林特产业开发模式,促进了凤县以花椒为龙头的林特产业的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三、取得成效与经验

学院建立麟游紫石崖村示范基地捐赠扶持基金20万元

(一)涌现了一大批“赵瑜式”专家教授。在赵瑜“扎根豆村五十载 不忘初心育良种”精神的感召下,近年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一大批专家教授和青年教师带着课题走进田垄,与当地群众同吃住,了解群众的真正需求,围绕当地特色产业项目服务群众脱贫,成为农业战线和教学上的业务骨干。涌现出了全国优秀教师杨和平、杨凌示范区劳动模范马文哲等百余名专家教授,他们常年扎根一线、钻研业务、致富乡里,成为继赵瑜之后教育教学和科技推广工作者的楷模。

(二)构建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为抓手,坚持把职业农民培育作为精准扶贫的切入点、助推器,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精心实施,变“精准扶贫”为“精准培育”,通过实施农民学历教育、建立职业农民培育学院,使职业农民和村干部有机会踏入大学校门,系统地学习农业知识,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和脱贫致富的“领头雁”。

(三)形成了5种农业高职产学研示范推广模式。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探索形成了“技术服务型、基地示范型、科技包村型、专家大院型和企业带动型”等五种产学研示范推广模式。“技术服务型”即依托学院的科技和人才优势,组织百余名专家长期活跃在田间地头,问诊把脉,解决问题。“基地示范型”即在彬县、凤县和杨凌,建立产学研示范基地,学院专家带着科研项目,开展试验研究,形成示范,辐射带动。“科技包村型”即在包扶的太白县棉寺坝村贫困村,以及麟游、旬邑两个贫困县,由当地政府确定产业发展目标,学院选派专业教师和学生组成承包团队开展一对一帮扶。“专家大院型”即在千阳县赵瑜旱作农业专家大院、扶风赵瑜小麦专家大院,学院选派专家长期驻院,开展科技推广,组织学生实践技能训练。这五种模式使教学、科研、推广和扶贫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了全覆盖、全方位、更精准扶贫工作体系,使科技扶贫工作真落地、见实效。

学院领导慰问太白县鹦鸽镇棉寺坝村贫困户

(四)提升了学院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受到了CCTV-13《新闻周刊》、人民网、新华社内参、《中国教育报》、中国高职高专网、陕西省教育厅网、陕西日报、陕西电视台等多家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和广泛报道,被媒体誉为精准扶贫的“高职范本”,学院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不断提高,2017年获全国高职高专服务贡献50强。

责任编辑:王树潮 赵万本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1日

建设与维护:陕西省《网上陕西》编辑部      办公地址:陕西省人民政府机关大院

电子信箱:w87298388@163.com      咨询电话:029--87298388

陕IP备05008609号     官网:www.wangshangshanxi.cn

特别声明:转载使用本站内容,需经本站同意,否则视为侵权,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