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州区情简介

华州区南依秦岭,北临渭河,地势南高北仰中间夹槽,全区总面积1139.5平方公里,其中可耕地面积41万亩,人口37万,辖9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121个村委会,28个社区(14个新型农村社区、14个城市社区),境内山、塬、川、滩兼有,素有“六山一水三份田”之称。华州区的基本情况可以概括为“三大优势、四张名片”。

“三大优势”是指:一是交通便利,区位条件优越。西距西安80公里,自古就是京畿之地,素有“八省通衢”、“通化门外第一州”之称。陇海铁路、郑西高铁、西潼高速、310国道、老西潼公路横贯东西,华洛公路、渭蒲高速和计划今年通车的渭玉高速沟通南北,有高速出口2个,铁路专用线3条,公路密度居全市第一,是关中东部最大的交通枢纽。二是历史悠久,人文遗存丰富。境内有尧帝陵“圣山”,毛氏远祖地毛沟村,渭华起义革命遗址纪念馆,清代建设现保存完好的赤水桥上桥、汉朝遗存的桥峪古栈道等,“天下郑姓”始祖——郑桓公墓,距今2800年仍保存完好,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每年都有数千名郑姓后裔来此祭祖。老官台遗址是早期新石器文化的代表,泉护村遗址是研究仰韶文化的典范,其中出土的玫瑰花图案彩陶,在全国仰韶文化遗址中,出现的最早、最为密集,据考证,中华的“华”就源于玫瑰花的“花”,因此,华州区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是华夏之根。三是山清水秀,生态环境良好。秦岭在此呈“弓”字形凸出,植被繁茂,山势秀美,森林覆盖率居全市第一,素有“秦岭最美在华州”之称。6条南山支流自南向北注入渭河,造就了华州区“水质良好,水资源丰沛”的天然优势,地表水年径流量3亿余方,居西北地区前列,享有“西部水乡”和“关中天府”的美誉。

“四张名片”是指:一是中国钼业之都。华州区境内钼储量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是金钼集团的所在地,荣获“中国钼业之都”称号。二是国家级无公害蔬菜基地。先后荣获全国“果菜标准化建设十强县(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区)”。赤水大葱、华州山药、柳枝香椿等享誉省内外,远销欧美、俄罗斯。明《华州初志》就有:“华则涉渭,无地不宜蔬,凡蔬之类无一不备。”的记载,说明华州区蔬菜种植历史悠久。三是中国皮影艺术之乡。华州区是中国皮影的发源地,华州皮影被誉为“国宝”、“活化石”、“中华一绝”和“世界电影鼻祖”,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皮影艺术之乡”和“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由于华州区皮影雕刻精美,唱腔独特,每年都要代表中国民间优秀文化赴国外演出。四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少华山。少华山以水丰林茂、奇石林立、山势平缓而著称,是关中东部唯一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和AAAA级景区,景区内不仅有古朴厚重的人文遗迹,更有绚丽多彩的自然风光,气候宜人,空气清新,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1.5万个,是闹市区的近10倍,素有“天然氧吧”之称。自2009年开园以来,少华山先后荣获“国家4A级景区”、“省级地质公园”等称号。同时,华州的桥峪景区正在开发,全区年接待游客达120余万人次。

近年来,华州区紧紧围绕建设“四区建设”目标,经济社会发展稳步健康发展。截止2015年,华州区各项改革全面推进、产业结构深度调整、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全区生产总值站在百亿元台阶之上,达到101.6亿元,增长9.6%,人均生产总值突破5000美元,进入全省第一梯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3亿元,增长13.2%,继续保持高位增长;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亿元,财政支出20.3亿元,支出较上年增加5.2亿元;城乡居民收入达到2.63万元和8735元,分别增长9%和10.5%,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连续6年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速。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责任编辑:赵万本  发布时间:2016年5月13日    
 
建设与维护:陕西省《网上陕西》编辑部   办公地址:陕西省人民政府机关大院
电子信箱:w87298388@163.com 咨询电话:029---87298388
陕IP备05008609号
特别声明:转载使用本站内容,需经本站同意,否则视为侵权,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