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渭区“十二五”期间县域经济发展工作情况

“十二五”时期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凡的五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区人民,在新常态中抢抓机遇,在创新中寻求突破,在竞争中赢得主动,在实干中加快发展,实现了“十二五”圆满收官。

(一)经济总量实现倍增,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十二五”末,辖区生产总值实现252亿元,是2010年的2倍,年均增长14.5%;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58亿元,是2010年的2.1倍,年均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5亿元,是2010年的2倍,年均增长15%;城镇居民收入达到33000元,是2010年的2倍,年均增长15%;农村居民收入达到10000元,是2010年的2.2倍,年均增长17%。我区始终处于全市经济第一方阵,连续三年荣获全省城区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奖。

(二)招商引资成效显著,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果。招商引进项目102个,到位资金150亿元。争取到位中省资金108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6倍。实施重点项目167个,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88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3.6倍。新改建区级公路152公里,加宽通村公路400公里,大西高铁、渭玉高速、宁西二线、108国道改扩建等重大交通项目全面建成。新修加固河堤19.8公里,除险加固水库12座,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田7万亩,渭河“安澜工程”和景观长廊等重大水利项目全面竣工。

(三)城市建管力度加大,城市面貌发生新变化。投资3亿多元,扩容了生活垃圾填埋场,建成渗沥液处理厂和4个中转站,购置大型环卫车50多辆,拆除违章建筑15万平方米,美化背街小巷350条,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编制了18个城中村改造修建性详规,争取棚改政策性贷款41亿元,实施城建城改项目327个,征收土地1万多亩、房屋145万平方米,完成许村、丰荫村整村征收,建成朝阳大街东段、解放路中段和育红街道路,打通了民生路、金水路、三贤路和解放路北段道路,解决了2162户安置问题。实施重点服务业项目100多个,信达商业综合体等项目相继运营,渭南老街成为国家3A级景区,我区被评为“陕菜之乡”。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达到110户,批发零售网点达到1.3万个,吸纳从业人员10万人,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12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倍。编制了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沋河湿地公园通过国家评审,秦代文化遗址公园建成开放,军事博览园、桃花园初具雏形,成功列入全省旅游示范试点县。

(四)园区建设提档升级,特色产业实现新突破。建成现代农业园区36个,省级、市级园区分别达到6个,葡萄发展到25万亩、核桃18.5万亩、猕猴桃4.8万亩,生猪存栏68万头、羊存栏12万只、家禽存栏530万只,荣获中国葡萄之乡、中国核桃之乡、中国优质水果十强县等称号。渭南葡萄产业园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临渭葡萄”荣获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50强。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丰”,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区。“双创园”和电子商务园建成运营,入驻工商企业513户、电商企业39户。创新创业基地进驻环保型企业20户,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县域工业集中区。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9户,工业产值实现75.5亿元。

(五)美丽乡村建设加速推进,农村环境改换新面貌。在全市率先编制所有镇总体规划,成功申报为革命老区,下邽镇、阳郭镇列入全国重点镇。下邽镇建成慧照路等商业街,被评为省级特色旅游名镇。阳郭镇、桥南镇建成2个移民安置社区,帮助550户贫困户搬出山区,阳光社区被确定为省级新型农村社区,雨露社区被确定为市级新型农村社区。编制了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投资1亿多元,实施农村净、绿、亮、美工程,拆改旱厕2.8万个,栽植苗木36万株,硬化巷道27公里,安装路灯1.5万盏,建成村级活动广场181个,打造了牒吴村等36个示范村,武赵村被确定为全国美丽乡村试点村,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绿化造林15.4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29.3%,被评为全省绿化模范区,阳郭镇被命名为市级生态镇,蔡脑村、天刘村、赤水村被命名为市级生态村。

(六)民生工程加快实施,人民生活得到新改善。实施民生工程项目564个,完成投资57.7亿元。发放惠民补贴16.4亿元,发放养老金15.3亿元,4.6万贫困户享受城乡低保,4万库区移民享受移民补贴,1.8万残疾人享受生活补贴。投入扶贫资金3.5亿元,9.7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丰荫小学、西张小学建成投用,育红初中迁建项目基本竣工,完成城区10所中小学规划布局,3所开工建设。新建成公办幼儿园24所,完成3所农村高中进城,成功创建省级“双高双普”区。市一院门诊综合楼建成投用,市二院迁建启动实施,搬迁了2所卫生院,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人口自增率连年控制在6‰以内,成功创建省级人口计生综合改革示范区。新增城镇就业5.6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65万人次。保障房建设始终走在全市前列,开建保障房5.4万套,分配1.2万套。渭北排碱清淤202公里,解决了39.2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建成21个城市社区服务站、3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5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46个农村幸福院,荣获全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安装广播电视户户通1.7万套,建成2个镇文体中心、18个街镇文化站、20个街镇健身广场,成功承办全国全民健身挑战日活动,参加12届市运会取得金牌、总分双第一。

(七)改革创新持续深化,各项改革取得新进展。积极推进简政放权,承接经济社会管理权限285项,向社会中介组织转移职能85项。在全市率先实施养老保险经办柜员制改革,成立医患纠纷调处中心和矛盾纠纷调解中心,推行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实行医疗机构协作和区镇医疗一体化,优质医疗资源实现城乡共享。实施镇村综合改革,街镇“六办三站”设置到位,撤并行政村138个。实行划片入学和大学区制,组建教育共同体6个,大班额问题基本解决。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为10万多户颁发了土地确权证。实施政府机构改革,减少机构7个,撤销整合事业机构12个,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全面推行。深化预算管理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政府集中采购范围扩大,完成公车改革。成立了文化旅游产业公司,强化了老城公司、城投公司融资职能,理顺了现代农业开发公司、工业集中区投资公司体制,投融资体系更加完善。

(八)依法治区深入推进,政府建设呈现新局面。“六五”普法收效良好,在全市率先推行法律顾问制度,成功创建全国法治区。坚持向区人大报告工作,向区政协通报情况,办结人大代表建议215件、政协委员提案1034件,民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建成三级便民服务体系,全面推行“一条龙”服务和干部代办制度,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提升。在全市率先设立街镇安监站,理顺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持续开展矛盾纠纷大调处、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大检查、非法集资大整治、“两抢一盗”大会战等专项行动,公众安全感不断提升,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严格落实“八项规定”,全面实施财政预算和“三公”经费公开,“三公”经费支出下降8%。认真履行“一岗双责”,积极推进廉政建设,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政府系统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树立了廉洁务实的良好形象。

 
 
 
.
 
责任编辑:赵万本  发布时间:2016年9月5日    
 
建设与维护:陕西省《网上陕西》编辑部   办公地址:陕西省人民政府机关大院
电子信箱:w87298388@163.com 咨询电话:029---87298388
陕IP备05008609号
特别声明:转载使用本站内容,需经本站同意,否则视为侵权,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