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科学技术局
关于全市科技工作情况回顾

一、单位概况

市科技局是主管全市科技工作的市政府组成部门。行政编制16名,内设党政办公室、综合计划科、农村科技管理科、科技成果与技术市场管理科和监察室2室3科,下设市科技资源统筹中心和市知识产权局2个事业单位和市科技开发中心1个企业。主要工作职能有五个方面,一是贯彻落实科技政策,二是建设科技创新体系,三是协调指导科技园区建设,四是科技成果管理,五是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

2016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市科技局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建设创新型渭南为主线,全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科技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提升。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如下:

1.强化统筹安排,省考指标按序时进度顺利推进。针对省考市指标数量增加的实际,年初我们及早动手,提前谋划,将四大考核指标与各项科技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确保良好开局。目前,各项指标完成情况良好。截止6月底,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累计完成1336件和358件,分别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3%和32%,均超额完成了省知识产权局下达的半年30%的指标进度。全市技术合同登记成交额达到1.1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5%。其余两项指标(R&D支出占GDP比重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已于3月份完成统计工作,情况良好,最终以11月份省统计局和省科技厅联合发布数据为准。

2.着力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创新型渭南建设全面推进。为贯彻落实今年全国科创大会精神,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们提出了“建设创新型渭南,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科技总体发展思路。一是积极申报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按照科技部推进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省政府创新型省份建设工作方案等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渭南实际,制定了我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提出了到2020年跨入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的方向目标、重点任务、进度安排和保障措施。目前,实施方案已上报省政府,待省政府研究审核后函报科技部审批。二是全面提升县域科技创新能力。启动了科技创新驱动县域经济发展示范县建设试点工作,推进科技支撑引领县域经济发展“一县一策”方案的制定和实施,重点从壮大支柱产业发展、促进科技资源向县域流动等方面构建县域经济创新体系,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支持条件成熟的韩城市、大荔县、白水县申报省级创新型县市区试点。目前,韩城市、大荔县已获批省级试点。三是全力推动高新区协同创新发展。为推进我市高新区与西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联动协调、创新错位发展,今年我们协调渭南高新区和富平、蒲城省级高新区在西安高新区设立科技工作站,搜集科技信息、解决技术难题、招引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同时,支持渭南各高新区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为高新区创新发展注入新活力。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8家。

3.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凸显。为适应创新创业新要求,我们积极协调统筹各类科技创新资源,努力营造创新创业优良环境。一是举办创新创业大赛。今年4月,联合市委人才办、高新区管委会成功举办了我市首届创新创业大赛,从136家参赛企业和团队中评选出18家一二三等获奖企业和团队。同期还举办了创新创业优秀产品展和大学生知识产权创意比赛,在全社会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激发了双创激情,树立了双创典型。二是创建众创空间。为推进创新创业基础建设,我们集中力量加强全市众创空间建设,明确提出每个县市区、高新区、经开区要在今年内至少建成一个规范化、标准化的示范性众创空间,并通过项目进行后补助支持。今年5月,在白水县召开了全市众创空间现场推进会。8月份,组织各县市区科技部门和众创空间负责人赴西安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和运营模式。目前,全市共创建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省级1家,市级6家;省级农业“星创天地”2个,市级7个。三是筹建渭南天使投资基金。为进一步推进科技金融结合,我们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积极筹建渭南天使基金,首期规模5000万元。建成后将重点投向3D打印等新兴产业,有效解决萌芽期、初创期的创新团队和科技型企业融资问题。四是组建创新创业联盟。为适应创新创业新要求,我们组织全市34家科技服务机构和众创空间联合发起成立了创新创业联盟,为我市“双创”工作建立了互联共享平台。7月份,联盟各成员单位赴西安进行了学习考察。

4.构建全方位科技创新平台,科技协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拓宽产学研合作渠道,我们积极推进科技协同创新,以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关键技术研究为目标,引导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共建实验室或研发机构,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依托渭师院建设省河流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陕铁院建设高性能混凝土工程实验室等基础性的研发平台;依托科技资源统筹中心,建设包括科技资源、科技信息、科技人才、仪器设备、技术需求等公共科技信息服务平台;依托高新区和县市区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科技孵化平台;依托行业龙头企业,建设专业化 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技术创新平台和成果转化平台。目前,全市共建成重点实验室1个,科技企业孵化器2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5个,农业科技园区8个,农业科技专家大院25个。

5.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全市科技成果产出成绩斐然。为促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引导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创新能力提升方面的作用,保障和激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我市制定出台了《渭南市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推进计划》,多措并举,全面加强成果产出和知识产权保护。一是认真做好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工作。为充分反映我市技术市场和科技成果转化情况,我们通过目标到县、进企服务、扩大宣传、加强督查等措施,大幅提升成果登记量和技术合同成交总额。我市被授予全省技术交易工作先进市、全省技术交易认定登记优秀机构、全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优秀单位称号。二是努力提高科学技术奖励质量。通过严把科技奖申报质量关,重点突出原始创新和知识产权权重,提升科技奖申报质量。今年,由我局推荐上报的16项省科学技术奖,其中有12项获奖,为近年来最好成绩。三是不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为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我们开展了执法维权“护航”专项和“清朗”专项行动,共查处假冒专利24件、专利侵权案件2起,维护了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良好的法制环境。韩城市被评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蒲城县被评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大荔县、临渭区、澄城县荣获陕西省知识产权强县称号。

6.积极组织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示范和引领支撑作用持续增强。组织申报2016年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15项,截止6月30日立项52项,争取资金2752万元。其中高纯高性能纳米级钛酸锂汽车动力电池负极材料制备等23个项目获得省科学研究发展计划372万元支持;印刷机械产品云服务平台等20个项目获得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1142万元支持;脱酚棉籽蛋白培养基生产发酵等8个项目获得省重大科技创新专项资金1108万元支持;有机苹果生产技术示范与应用项目获得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130万元支持。征集2016年市级科技计划项目150余项,立项95项,安排资金2470万元,涉及3D打印、印刷机械、精细化工、生物农药、矮砧苹果等产业领域,重点支持了3个高新区和高新技术企业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建设、农业科技园区和专家大院建设等。安排西农大试验站专项400万元。

7.不断加强作风建设,机关服务水平和工作效能全面提升。一是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高质量完成了阶段性“规定动作”,树立了省科学院渭南示范基地陈志杰研究员“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正面典型,强化了党员干部信仰信念宗旨意识,增强了深入企业开展技术难题服务和创新服务的主动性。二是抓好机关党建促工作。补选了局总支委员会委员,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设立党员示范岗3个。下派青年党员担任帮扶村第一书记,深入开展精准扶贫,局系统30多名党员干部与扶贫户建立了一对一帮扶关系,发挥了“一名党员一面旗”的示范引领作用。三是加强廉政教育不放松。落实了党组抓党风廉政的主体责任和签字背书、干部写实等制度,不定期进行纪律检查和谈话提醒,开展形式多样的廉政教育活动,明确红线与底线,增强了党员干部遵规守纪意识。局系统上下无违法违纪现象发生,为做好各项科技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三、开展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

1.科技创新氛围不够浓厚。科技政策宣传力度不足,全社会了解科技、参与科技的人员还不多,创新创业的热情还不浓厚,科技活动的影响力、号召力还很有限,科技的显示度还不高。

2.科技资源统筹有待加强。市域内科技资源有限,统筹共享程度还不高。全市7万多名专业技术人员中可共享服务的仅有878人,在全省有一定声望的专家寥寥无几,可共享仪器设备仅650台套。市科技资源统筹中心服务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3.创新主体引领作用不强。市域内高等院校以教育为主,市属科研单位以推广为主,未能有效发挥科技创新研发作用。规上工业企业大多数集中在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内企业规模小、数量少,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作用有限。

四、2016年工作部署情况: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将以本次评议工作为契机,认真学习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讲话精神,结合渭南科技工作实际及存在问题,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1.全面实施创新型渭南建设工作。在申报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建立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分解落实有关工作任务。积极协调渭南驻西高新科技工作站及早开展工作。制定好渭南天使投资基金运营方案,尽快发挥基金作用。持续推进科技支撑引领县域发展“一县一策”工作,发展区域特色经济。

2.继续加强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加强高新技术企业推荐报批工作,积极统筹域内域外科研院所资源,新建一批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产业技术联盟,培育一批市级众创空间和星创天地,指导富平、蒲城两个省级高新区科技孵化器和大荔、白水两个省级创新型试点县建设。

3.落实好科技体制改革各项工作。以即将召开的全省科技创新大会为契机,落实科技计划体系建设、科技成果转化、高新区创新协同发展等改革工作。牵头筹建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市科技资源统筹中心作用,为我市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展示、共享等科技基础服务。

市科技局以这次评议工作为新的起点,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努力提高科技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建设创新型渭南做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赵万本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13日    
 
 
建设与维护:陕西省《网上陕西》编辑部   办公地址:陕西省人民政府机关大院
电子信箱:w87298388@163.com 咨询电话:029---87298388
陕IP备05008609号
特别声明:转载使用本站内容,需经本站同意,否则视为侵权,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