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西安 > 高新区

历史名人

历史名人

20年辉煌历程:从“西安高新”走向“国际高新”
发布时间2019/10/30 16:06:47 浏览量:598 分享到:

20年辉煌历程:从“西安高新”走向“国际高新”——西安高新区建区20年发展历程回眸

2011年4月8日,世界500强美国卡特彼勒与法士特集团签订合作协议

2011年4月10日,两家世界500强——中航机电系统有限公司与美国汉胜公司合资项目入驻西高新签约仪式

1991年的西安高新路入口

2011年的高新路口

落户西安高新区的招商银行大楼

西安高新区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基地

现在的唐延路——蓬勃发展的西安高新区

1997年,原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崔林涛在唐延路开工典礼上讲话

中兴外景

落户西安高新区的人民银行大楼

20年前的6月14日,西安高新区的创业者怀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宏伟梦想,开始了拓荒。那时的高新区犹如星星之火,但是,20年后的今天,这个星星之火已呈现出燎原之势,而且成为强大的国际品牌—“国际高新”。在“国际高新”这个品牌的影响和带动下,西安高新区的发展无论是在产业还是在高层次人才上,都呈现出加速聚集的强大态势。西安高新区引领着西安乃至全省经济走向高原。

20年,从3.2平方公里到107平方公里,从一条路到一座城……西安高新区一代又一代的开拓者,用“想事干事敢成事”的精神,不断扩大自己的舞台,创造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西部神话——

在艰难困苦中起步  在奋进拼搏中腾飞

艰苦的条件下,高新区第一批创业者凭着一股不服输的精神,征

地、规划、设计,筹集资金……

1991年9月6日,火炬大厦和7栋标准厂房正式破土动工。

1993年2月18日,高新区重要建筑之一——金融大厦正式开工……

“能够投身建设是最自豪的事。”原高新区管委会老领导之一王步威说,因为那是一个把梦想变为现实的过程。

1996年4月,高新区启动了二期建设,1997年,高新区集中将新建区规划面积原用地2.7平方公里扩大为10.57平方公里。5月4日,高新区二期开发暨唐延路正式开工。

随后,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西安软件产业园”正式挂牌;长安科技产业园奠基;高新区标志性建筑——创业广场竣工……

曾经3.2平方公里的舞台,不断向西南延伸。西安高新区的发展势如破竹,规模、产值呈几何形增长,成为中西部地区创业者实现梦想的创业乐土。

2006年6月6日,唐延路的建成通车再度将高新区的园区发展向西南延伸。2000年,二期路网的建设全面铺开:建成了科技路西段、科技一路西段、科技二路西段、唐兴路、高新六路北段、沣惠南路南段、科技三路、科技五路等道路,四横四纵的主干路网全面建成。与此同时,西安开米、西安新竹、彩虹股份等几十个项目纷纷在二期开花结果,建成投产。软件园、长安科技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光电子产业园也已经成为孵化企业、聚集要素的成熟园区。

现在的西安高新区,以一座科技新城的面貌呈现在世人的面前:东临占地10平方公里的新的大学城,西傍20平方公里的草堂生态旅游区,距草木葱茏的秦岭北麓自然风景区8公里。3.7公里长、115米宽的唐城墙遗址公园、西沣路绿化带和6个大型主题公园,使高新区成为中西部环境最优美的绿色园区之一。

目前,高新区规划面积107平方公里,现已累计开发配套面积达到45平方公里。通过实施一区多园、板块集约发展,建成了创业研发园、出口加工区B区等重点园区,并启动草堂科技产业基地、长安通讯产业园、软件新城、木塔区域、鱼化区域、梁家滩国际社区等板块的开发建设,区域发展骨架和产业承载空间进一步拉大。在107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两带四区七园(基地)”的总体布局,和“十一大板块”的集约发展将使得高新区面向全球配置资源,突出专业分工和产业特色,进一步拓展园区产业承载空间,全面提升园区的承载力和聚集度。

靠科技创新彰显活力  以产业带动“招大引强”

20年来,西安高新区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如今已经成为中国中西部经济规模最大,科技创新最为活跃的高新区。近年来,高新区知识产权申请量每年都以100%的增幅增长,仅2010年,高新区新增知识产权17113件,完成技术更新改造投资88亿元,新增各类工程中心和技术中心12家,认定技术合同1125项,完成技术成果交易额12.6亿元。2010年高新区实现营业收入4008.78亿元,年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有10家,过10亿元的企业59家,过亿元的企业达253家,数量居全国高新区前列。据科技部统计,西安高新区的营业收入、工业增加值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现居全国高新区第三位。高新区的发展着实令人刮目相看,新景象让大家难以置信。2010年,高新区建成区每平方公里实现营业收入125.4亿元、税收6.8亿元,工业用地平均每平方公里实现工业产值194.11亿元,单位面积建设用地GDP是2005年的

1.85倍,均处于全国开发区前列。

2010年,高新区共有89家企业通过高新企业认定,占到了全省的57%,其中5家企业还获得了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称号,使高新区累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10家。在此背景下,去年高新区企业累计获得国家和地方各类科技计划立项478项,累计获得扶持资金5.27亿元,而借助资金支持,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项

目又加速了企业的发展和产业的成长,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循环。

在二次创业阶段,高新区提出了外部资本化战略,即面向全球配置资源,通过吸引国际的产业巨头,影响并带动本地的产业发展。提出招商工作的六大招商重点:

一是围绕国家新型战略性产业实施定向招商;

二是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集群,完善和延伸产业链招商;

三是抓住国内外产业转移机遇实施产业承接招商;

四是培育税源吸引总部经济招商;

五是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对占用资源少的创新型服务业招商;

六是以完善园区环境进行配套类项目的针对性招商。

目前,高新区已经具备了大项目的承载力,招商引资的重点方向将放在招大引强上,围绕产业布局,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下功夫。

二次创业以来,跨国企业对高新区的抢滩加快了脚步,其中美光科技的两次投资,成为高新区招商引资历史上里程碑的事件:2005年,全球第二大内存芯片厂、美国500强企业之一——美国美光科技公司投资2.5亿美元的半导体项目落户高新区,2010年,美光科技再投3亿美元在高新区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加工生产基地。随着高新区的投资环境日益提升,产业氛围日益成熟,西安高新区的投资价值日益攀升,得到了产业巨头、国际领军企业的青睐。

随着美国应用材料,中兴,华为,比亚迪等一批通讯、光伏与半导体照明、高端研发与制造产业龙头的落户,带动了产业链上更多的上下游企业入驻,高新区的相关产业链进一步完善,培育了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产业沃土更加“肥沃”。在通讯领域,高新区引进了中兴、华为多家通讯类企业,未来有望成为全国第二大通讯产业基地;在光伏和LED领域,引进了美光、应用材料等多家企业,为打造在全国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奠定了良好基础;在软件与服务外包领域,引进了神州数码、日本电装等软件与服务外包企业;在总部经济方面,引进了华夏人寿、中航大飞机、幸福航空全国总部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北京银行、重庆银行等区域总部和中国西电、陕西电子信息集团等大型企业总部100多家,成为中西部总部经济最为聚

集的区域之一。

通过“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产业、实现大发展”的工作思路,到2000年西高新实现营业收入已经达到了270.4亿元,这是“八五”末的5倍还多。而到了2005年底,高新区营业收入达到了1042亿元,2010年

则达到4008亿元。

为园区发展寻找“动力之源”  以创新服务撑起一片天空

西安高新区将科技金融工作列为园区科技创新创业和产业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完善园区投融资功能。积极探索加强金融对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科技企业成长、产业发展、园区服务的支撑作用,加快发展金融服务业、促进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创新、建设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和区域性金融服务市场、完善金融生态环境。按照陕西省人民政府规划要求,建设金融创新实验区,打造西安高新区成为中西部乃至全国重要的科技金融中心。

西安高新区也是陕西省上市企业最集中的区域。截至2010年底,西安高新区累计海内外上市上柜企业50家(上市39家),其中在国内A股市场发行21家,占陕西省A股上市企业50%以上,中小企业板上市1家,创业板企业4家,位居中西部高新区首位。海外市场发行18家,另有11家企业在美国OTCBB市场挂牌。

为了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到西高新,高新区出台了一系列有竞争力的高端人才吸引政策。围绕主导产业用好用足人才政策,形成产业发展与人才引进的良好互动。2009年为区内企业引进高端人才1205名;人才库中各类人才超过17万人;获得企业引进国外专家政府资助609.39万元,29个国家的700人(次)外国专家来高新区企业帮助企业开展技术攻关、管理咨询、营销策划等工作。2010年,人才服务中心与著名人才机构合作,吸引以海外优秀留学人才为主的高端人才,共在本地和北京、上海、深圳、日本东京举行人才活动80多场,全年共引进高层次人才1348名。引进和万宝盛华、沙氏亚洲人才资源咨询有限公司、中华英才网等全国性人才机构在园区内展开人才引进业务。2010年专家资助、留学人员企业择优项目资助金额达到633万元,兑现人才优惠政策2600万元。平均每年组织常规招聘会100余次,网络招聘1000多家企业,提供岗位30000多个,吸引求职者约80000多人。

为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建立绿色服务通道,设立“西安高新区高层次人才服务窗口”和“西安高新区高层次人才引进窗口”。共受理各项业务247项,解答各类咨询1300多个,为企业提供“千人计划”和“百人计划”申报咨询和指导180余次,高新区高层次人才库共收到各类人才简历3800多名,其中留学归国人员1900多人,主要来自美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通过“千人计划”“百人计划”,协调省公安厅和市公安局在全省率先为“千人计划”入选人才及家属办理长期居留证,在全省率先协助千人计划获选人才的家属及子女办理长期居留证,免除其后顾之忧。


对于中小企业,高新区呵护有加,成立了专业的企业孵化器,不断完善“预孵化+孵化+加速培育”的孵化培育模式,提升对中小科技企业的抚育成效,围绕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需求,为企业提供从基础性事务处理到个性化高端问题咨询、解决的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目前,高新区已拥有各类孵化器20家,形成了综合孵化器与专业孵化器有机结合的孵化器集群发展模式,在孵企业2200余家。


西安高新区通过金融、人才、孵化等方面的各种创新服务为企业发展撑起了一片天空,促进了企业发展的积极性,极大增强未来区域产业的发展潜力。

科学发展绘就宏伟蓝图  “十二五”给力世界一流园区

“十二五”时期,是高新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牢牢抓住国家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历史机遇,加快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建设步伐的关键时期。“十二五”开局,高新区将以怎样的理念和精神再

获突破?“十二五”末高新区还将产生什么样的巨变?


西安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赵红专这样描述


高新区未来的发展思路:

“十二五”时期,高新区要成为大有作为期,高新区将在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力度,围绕低碳经济,在绿色能源等领域推动企业聚集,引领西安发展。同时,高新区还将加快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生物科技产业、云计算和物联网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坚持高端引领的发展之路,着力围绕主导产业推动通讯、集成电路、软件、光伏与LED等研发类产业聚集。在这期中,高新区将充分依托西安的科技优势,利用政策引导和政策驱动的方式,大力发展高端装备服务业的发展,促进高新区装备制造业获得大幅提升。

其次,高新区将加大推动现代服务业以及科技与产业结合发展的力度,利用高新区银行、保险、担保等金融业已经较为聚集的优势,大力发展证券、担保、风险投资、信托等金融类产业,建设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和区域性金融服务市场,建设金融创新实验区。促进企业通过发行债券、信托、融资租赁、小额贷款、知识产权融资贷款等获得发展资金,使高新区成为中西部乃至全国重要的科技金融中心。以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发展,为中小企业发展增添活力。高新区还正在着手筹划设立三只产业基金,注册基金10亿元的第一只基金已经正式成立。此外,高新区还计划将担保公司的注册资本增加到100亿元以上。相

信三只产业基金的设立和担保公司注册资本的进一步扩大,将大大增

加中小科技企业的造血功能。

高新区还将在进一步加大对行业领军人才和高端人才引进的基础上,按照“立足当地资源、面向全球配置、加强政策引导、打造市场平台”的思路,建设统筹科技资源先行先试区,着力发挥平台承载、示范带动、辐射扩散的作用。通过优化环境,增强科技资源的吸纳能力;搭建平台,增强科技资源的转化能力;加大招商,增强科技资源的聚合能力;建设基地,增强科技资源的承载能力;做强园区,增强科技资源的产出能力等推进科技资源统筹示范改革,促进高新区在未来发展中占领新的制高点。

到“十二五”末,高新区要实现综合实力新跨越,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科技创新凸显新优势,人才发展孕育新活力,国际竞争力得到新提升,园区建设迈上新台阶,社会发展呈现新面貌,把西安高新区建设成为经济发展快速、创新动力强劲、人居环境优美、社会发展和谐安定的国际化现代化科技产业新城,成为国家统筹科技资源示范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示范区。

过去的“十一五”,高新区用创新发展的理念,丰富发展内涵,优化发展环境,破解发展难题,为西安乃至全国城市新区科学发展提供了一个鲜活的“城市样本”,书写了一段艰苦创业,自主创新的光辉历史。未来的“十二五”,高新区将站在更高的起点上继续努力拼搏,继续阔步前行,继续书写史诗巨篇。

(马东方  黄红莉  刘晓霞)

新闻链接:大事记

1991年3月6日,国务院批准高新区为国家级开发区,并开始了大规模的建设和发展。

1992年,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全方位起步、迅速发展,在基本建设、产业发展、政策环境、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完善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

1993年,开发区进一步深化改革,总体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开发区的知名度明显提高。

1994年,开发区克服国内资金紧缩,境外投资总体下降等困难,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

1995年,高新区实现技工贸收入50.38亿元,工业产值25.06亿元。引进项目计划投资总额4.2亿元,项目投资总额累计达到51.4亿

元。

1996年,高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园区环境继续得到改善。在基本建设方面,路网建设,电力、水的供给均有了较大改善。

1997年,西安高新区进入二期开发和实现跨世纪经济发展战略关键年。全年完成技工贸总收入101.19亿元,工业产值63.58亿元。

1998年,高新区以抓大项目入区实施和二期开发为重点,大胆探索,奋勇拼搏,全面超额地完成了各项任务指标。

1999年,高新区全面启动二期开发。

2000年,高新区在发展规划、园区建设上向前迈了一大步,二期的配套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一大批项目在二期开工建设。

2001年,西安高新区以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加入WTO为契机,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加快企业国际化步伐,科技创业成效显著,风险投资异军突起,项目入区势头强劲,产业形象得到改观,产业特色更加鲜明,综合发展指标继续位居全国高新区前列。

2002年,高新区适时启动并实施了“二次创业”计划,坚持四个“优先”,即坚持科技优先、市场优先、环境优先、企业优先,使企业成为园区发展的主体。

2003年,高新区不仅全面克服了非典等重大不利因素带来的影响,还在体制创新、开发建设、产业发展、招商引资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2004年,高新区管委会从高新路火炬大厦迁址至科技路创业广场,高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活力进一步被激活。

2005年,高新区的营业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全区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了30%以上的高速增长。

2006年,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连续四年保持30%以上的发展速度,完成了二次创业四年大变的阶段性目标。

2007年,高新区进入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新阶段,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3.6亿元。

2008年,高新区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5.78亿元,被国家科技部评为火炬计划先进管理单位。

2009年,高新区在发展主导产业、招引优质项目、推动科技创新、营造一流环境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2010年,高新区营业收入突破4000亿元,一般财政收入突破33亿元。2010年度高新区市重点建设项目共计59个,决投

资共计555.3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