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咸阳 > 秦都区

秦都区

秦都区

经济状况
发布时间2019/11/6 浏览量:1914 分享到:


工业

解放前辖区内有数十家作坊。1949年到1990年,经过41年的建设,先后建成西北国棉二厂、西北国棉七厂、陕毛一厂、陕毛二厂、咸阳纺织机械厂、陕西第二印染厂、陕西彩色显像管总厂、咸阳偏转线圈厂、陕西广播电视设备厂、西北橡胶厂、咸阳陶瓷厂、咸阳造纸厂等中央、省、市属大中型工业企业。特别是电子、纺织两个主体工业,已发展成为全省、全国的工业基地之一。产品门类齐全,其中荣获国家金质奖的有“彩虹牌”14寸、22寸彩色显像管;荣获国家银质奖的有“如意牌”37厘米彩色电视机、47厘米彩色平面直角遥控电视机、“双西牌”高压胶管、“纯毛22001”华达呢、“混纺130281”海军呢、涤棉110×76出口细布;荣获省优产品奖的有“秦乐牌”橘子香槟、堵缝枪、“彩灯牌”男西服、男女风衣、“青山牌”羊毛衫等。获化工部质量金牌奖的有西北橡胶厂的彩色电视荧光屏橡胶研磨板QC小组。区属工业,先后兴办联营工业企业9个。到1990年,区属及以下工业总产值23985万元,比1987年的9625万元增长了1.5倍。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46622万元的51%以上。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发展工业是建设经济强区的战略重点,目前,该区工业经济总量已位居全市第一。2001年,全区工业总产值的10.7%。该区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产品多样,并且技术含量不断提高,目前已形成电子、医药、纺织三大支柱产业,仅医药保健业、年产值15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1/3强。电子、医药、纺织工业规模位居全市前列。其它发展看好的业态有纺织针织业,年产值约6亿元,产品70%销往西北五省和西南各省并部分出口。在全国同行业中,属后来居上的企业。彩色显像管、偏转线圈、覆铜板、显示器、喷气织机等几十种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农业

       历史上秦都区一直是粮、棉产区。新中国建立后,经过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兴修水利,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开展科学种田,改进和增加农业机具。特别是农村改革之后,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全面增长。粮棉作物总产量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1990年全区农村社会总产值4.4亿元,约占当年全市农村社会总产值的10%。全区粮食总产105383吨,平均亩产267公斤。农业总产值22637万元,比1987年的11140万元翻了一番还多。粮食总产从1989年起连续两年超10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662.5元,高出全市农村人均水平125元。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蔬菜生产发展较快。先后对蔬菜基地建设投资110万元。科技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每年引进良种5000公斤,建成了31395亩大棚蔬菜生产基地,到1990年蔬菜播种面积9.48万亩,年总产量高达2.86亿公斤,居全省区县第一,平均亩产3016公斤,亩均纯收入2590元。蔬菜种类繁多、品种齐全,有17个科、51个种、338个品种。约三分之一的蔬菜保证了秦、渭两区30多万城乡居民食用,三分之一运往西安,三分之一远销甘肃、青海、宁夏等地,年外销蔬菜8000万公斤以上。同时在陈杨寨、吴家堡等处建立了十多个批发、零售市场,市场占地面积共33592平方米;设固定摊位和临时摊位5212个,日上市人数约13万人,日上市蔬菜量约43.3万公斤,日成交额约17.5万元。

       农业在结构调整中稳步发展。该区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三大目标,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效地促进了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2001年全区农业总产值4.08亿元,增长7.7%,肉、蛋、奶产量稳步增长,全区肉、蛋、水产品总产量14500吨。特别是蔬菜生产发展迅猛,2001年总产量达到40.8万吨,品种发展到95种,产值达2.4亿元,产量产值居全省之首,除满足咸阳、西安市区居民消费外,还远销西北五省。

上一篇:交通邮电
下一篇:自然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