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县县域经济发展情况

【地理环境】武功县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中部,咸阳市西部。地处陕西“一线两带”、“西咸经济一体化”、“关中—天水”经济建设圈中心地带。东接兴平市,南隔渭水与周至县相望,西邻杨凌高新农业示范区、扶风县,北与乾县接壤。东距西安市87公里、咸阳市50公里,西距工业重镇宝鸡市80公里,是关中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全县总面积397.8平方公里,现有人口41.61万,其中农业人口33.1万人,耕地面积42万亩,是我省人均土地面积较少、人口密度较高的县区之一。下辖8镇4个三农发展服务中心,212个行政村。

武功县属大陆性季风半湿润气候,四季冷暖分明,年均气温12.9℃度,极端最高温度42℃,最低温度-19.4℃,全年无霜期221天,年均降水量552.6-663.9毫米。地形西北高、东南低,从北向南呈阶梯跌落,分为一、二、三道塬,由山前洪积扇前缘地带和黄土台原、河漫滩及河谷冲积阶地三种类型构成。耕地中川、塬、平地占97%。境内河流有:渭河、漆水河、韦河、漠峪河、清水河,均属渭河水系。水资源可利用量26553.8万立方米,已开发量17169.8万立方米,地下水年均可利用量1.5988亿立方米,已开发量9924万立方米。

【历史人文】武功县建县始于秦孝公十二年(前350),王莽新朝天凤二年(15),改为新光县。东汉初,撤销建制,并入眉县。永平八年(65),复置武功县。北魏太和十一年(487)置武功郡。建德三年(574),废郡设县。五代后晋时,置武功郡,后周改郡为县。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改县名为武亭。元代复名武功县。武功县人杰地灵,英才辈出。远古时,有教民稼穑的农业始祖后稷;汉代有赤心报国、流放北海19年忠贞不屈的中郎将苏武;前秦时,有写出“超今迈古”织锦回文诗的才女苏蕙;西魏时,有才华出众、改革时弊的左丞苏绰;明代有博学多才的状元康海;清代有关西夫子、海内名儒孙景烈;民国时期,有追随孙中山致力于国民革命的民国政府最高法院院长焦易堂。武功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甲午战争后,张仲良、焦易堂、李向荣等一批有识之士参加了辛亥革命,成立了武功民团。抗美援朝期间,全县14.6万人在“拥护和平中宣言”上签名,246名青年参军,捐款66.59亿元(旧币)。半个多世纪以来,全县有1.8万名青年参军服役,1300多名优秀儿女为国捐躯。建国后,武功英才荟萃,层出不穷。1991年,分布于全国各地的武功籍专家、教授和副高级以上职称的科技工作者有127人;地、师级以上干部47人;省级以上劳模34人;武功考入大专院校的学生共5100余名,研究生93名,出国留学生26名。到2010年,武功籍的专家、教授等高级以上职称的科技人员和地师级以上干部达1200多人。全国人大常委、“国家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专家侯义斌,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张生勇,国画家、一级美术师张立柱,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长张洪振,著名文艺评论家、作家常智奇,省作协副主席、省文史馆研究员雷涛,全国劳动模范张普成、张泉林,革命烈士耿海涛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行政区划】武功县行政区划建国后多次调整。1958年12月,武功并入兴平县,1961年9月,武功县制恢复。1983年10月,武功县由宝鸡地区改属咸阳地区。1984年5月,县域撤销公社、大队建制,全县设三镇12乡,辖365个村民委员会(511个自然村),4个居民委员会。2001年11月,全县8镇7乡合并为8镇4乡。2011年7月,经省政府批准,武功县撤销南仁乡、代家乡、河道乡、普集街,分别并入普集镇、贞元镇、长宁镇、小村镇,全县设立8个镇,辖212个村委会、6个社区居委会。

 
 
责任编辑:赵万本  发布时间:2014年4月9日    
 
 
建设与维护:陕西省《网上陕西》编辑部   办公地址:陕西省人民政府机关大院
电子信箱:w87298388@163.com 咨询电话:029---87298388
陕IP备05008609号
特别声明:转载使用本站内容,需经本站同意,否则视为侵权,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