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邑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旬邑县地处渭北旱塬沟壑区,位于陕西省中部、咸阳市北部,东接铜川耀州区,南傍淳化县,西临彬县,北依甘肃正宁县。全县总面积1811平方公里,辖11镇、187个行政村、29万人口。

旬邑是一块古老的土地。古称豳,周封邑,秦置县。周人先祖后稷四世孙公刘曾在此开疆立国,开创了古代农耕文明。出土的200-300多万年前的剑齿象化石和板齿犀牛化石,为世界之最,距今两千多年前的秦第二大国防工程—秦直道穿境而过,道路兵站遗址至今犹存。

旬邑是一块红色的土地。1926年建立了党组织,1928年爆发了声震渭北的“二八”起义,革命战争年代是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关中分区和陕北公学所在地,习仲勋、汪锋、贾拓夫、李维汉、张德生、赵佰平、王世泰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长期生活和战斗过。

旬邑是一块富饶的土地。自然资源储量丰富,煤炭储量达27亿吨,石油贮量2800万吨,天然气储量约1.5亿立方米,药材192种,沙棘20万亩,草场46万亩,国有森林面积150万亩,木材总蓄积量430万立方米。石门山被誉为“渭北高原上的西双版纳”,是极好的自然风景旅游区。

旬邑是一块文化积淀深厚的土地。这里曾经是被《诗经》所反复吟唱的古豳之地。如今这里是“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和“中国民间剪纸之乡”,以“剪花娘子”民间艺术大师库淑兰的作品为代表的剪纸艺术驰名海内外。

近年来,旬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总揽,以构建富裕文明和谐新旬邑为目标,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果畜富民、旅游兴县、城乡一体战略,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升运行质量,全县经济社会步入了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的新时期。2013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102.28亿元,增长16.2%;农业总产值43.47亿元,增长12.3%;规模工业总产值126.1亿元,增长21.7%;地方财政收入3.02亿元,同比增长28.3%;固定资产投资64.6亿元,增长26.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6亿元,增长15.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15元,增长10.8%;农民人均纯收入7701元,增长15.6%。全省县域经济考核排名由2005年的69位跃升至2012年的23位,七年提升了46个位次。2007—2012年,连续六年荣获咸阳市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优秀等次。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新农村建设示范县、全国新农合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陕西省新农村建设十大红旗单位、全省医改工作先进县、省级文明县城等多项殊荣。

——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农业产业发展上,旬邑是山区农业县,农业产业主要以苹果、畜牧、杂果、蔬菜为主。近年来,我们按照“壮大产业,富民增收”的思路,大力实施“果业提质增效、生猪收入倍增、杂果规模扩张、蔬菜设施栽培、粮食单产提高”五大工程,形成了果、畜、菜、粮互动发展的生态循环农业格局。目前,全县苹果面积稳定在50万亩。新建千头PIC父母代种猪场2个、万头PIC育肥场2个,建成600头商品代种猪场100个、标准化千头育肥场65个,发展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100个。2013年,生猪存栏60万头,出栏103.5万头,顺利通过全省百万头生猪大县项目验收。加大经济林建设力度,栽植核桃等杂果经济林5万亩。发展蔬菜大棚1860亩,亩均收入达到3万元。工业经济发展上,旬邑是全国重点产煤县,全县现有煤炭企业10家。近年来,我们围绕建设咸阳北部重要的煤电、能源基地目标,加快优势资源开发,注重新型能源利用,全力构建现代工业体系。2013年,完成了燕家河煤矿技改扩能配套设施和皇楼沟等3家煤矿技改,以及10家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任务,全面提升了煤矿安全生产能力。编制了《旬邑县石油天然气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制定了《旬邑县油气勘探开发审批管理程序》等文件,规范了油气勘探开发秩序,累计完成钻探井123口、试油井84口、试产原油434吨。启动了旬邑能化工业园区前期工作,完善了太村、旬东、土桥三大园区基础设施,天鑫有机复合肥厂、蓝海果酒生产线等一批龙头企业相继投产,园区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同时,大力引进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新型能源项目,引领工业经济向环保、低碳、高效方向发展。旅游业发展上,旬邑是陕西省旅游强县。近年来,我们坚持以马栏革命旧址和石门山国家森林公园为重点,先后建成了马栏革命纪念馆、纪念广场、水上剧场、稍峪沟烈士陵园,维修了马栏革命旧址、马家堡关中特委、看花宫陕北公学等革命旧址,对外开放了马栏干部学院、红二十六军军部旧址,马栏革命旧址通过国家4A级景区初验;建成了石门山国家森林公园秦文化苑、游客接待服务中心;组建了县旅游集团公司,初步实现了市场化运作。2013年,全县接待游客40.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8亿元。

——城乡一体步伐加快。旬邑是全省城乡发展一体化试验示范区,城乡发展一体化一直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县城建设上,大力实施“西进东扩强中心”战略,不断拉大城市框架,提升建设品位,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6平方公里;实施了商业水街、书香公园、三水河防洪及橡胶坝建设等重点工程,开发了惠普翠湖苑小区、凤凰茗居和豳风庭韵等一批住宅小区,改善了人居环境,提高了宜居指数;安装了集中供热、天然气管网和截污干管,改建了县城供水水源和东区供水系统,城市功能趋于完备,承载能力显著增强。镇区建设上,修编完善了13个镇、社区总体规划,实施了水、电、路、绿化、亮化和农贸市场等基础建设,启动了10个镇、社区农民进城商品房建设工程。特别是实施了太村市级示范镇和职田、张洪等县级重点镇建设,镇区文明水平大幅提升。同时,切实加强县垃圾资源化处置中心、污水处理厂的运营管理,修建了12座镇区垃圾填埋场,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以绿化、美化、亮化、净化为重点的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为每个示范村配备了垃圾箱、清运小车、保洁员,初步实现了城乡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目标。新农村建设上,按照“小村向大村集中、大村向中心村靠拢、中心村向社区转化、社区向城镇发展”的思路,坚持每年抓建一批示范村、新建村和旧改村。止目前,全县共建成规划科学、布局合理、风格独特的示范新村170个,占行政村总数的90%。着力建设高标准精品社区,2011年,城中村全部实行社区化管理,郑家镇王家社区、原底西头社区等一批新型社区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统筹城乡发展的一面旗帜。同时,率先在咸阳市基本实现了告别土窑洞、告别危漏房、告别独居户的“三告别”目标,初步实现了城乡居住环境一体化。

——项目建设成效显著。近年来,我们着眼破解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组织实施了一批关乎旬邑未来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突出的是,先后投入3亿元,建成开通了福银高速彬旬引线、郑张路、职文路等10多条县乡公路,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1769公里,构建了“三横五纵一环线”交通网络,为城乡发展一体化提供了良好的交通保障;采取贷款融资的方式,破解资金难题,开工建设了柏岭寺水库,建成后的柏岭寺水库蓄水量将达到989万立方米,将从根本上解决县城和中部塬区供水困难;建成咸旬10千伏两条专线、县城公网和太村产业园区手拉手环网、旬邑110千伏环网、太村110千伏变电站,改造农村低压线路201.2公里,城乡电压合格率达到99%以上,为城乡发展一体化提供了稳定的电力保障。同时,牢固树立借力发展、互惠共赢理念,突出“红、绿、黑”资源优势,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先后组团参加了西洽会、夏洽会、乌洽会、咸阳—长三角项目对接会,并分赴江苏、深圳等地,跟踪落实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重大项目,吸引了一大批项目落户旬邑,借力发展取得新突破。2013年,全年签约项目70个,引进资金85.5亿元,到位资金27.5亿元,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社会事业繁荣发展。坚持民生为本、民富优先的理念,加大民生投入力度,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建成了旬邑中学新校区,率先在全县高中教育阶段实施了“健康饮奶”工程,全面推行了学前三年免费教育。健全完善县、镇、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县医院门诊住院综合楼投入使用,启动了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和县、镇、社区医疗机构集团化重组改革,以县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为龙头的三大医疗集团挂牌运营,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合作医疗、大病救助、医疗补助“三位一体”的医疗保障制度。建成了县中心敬老院,健全完善了城乡低保、“五保户”供养、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困难居民住房保障、残疾人补贴发放等多项制度,逐步建立了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实施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建成标准化村级文化活动室106个、农家书屋187个。实施送书下乡、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等工程,举办文化下乡和农村文艺调演、群众性体育活动,顺利通过“全国文化先进县”复查验收。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实施了治污降霾.保卫蓝天碧水、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程,完成了县城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任务,被环保部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顺利通过省级园林县城复查验收,正在全力创建国家园林县城、省级生态园林县城和省级环保模范县城。同时,狠抓安全维稳工作,“一控双降”目标顺利实现,连续五年荣获全省信访工作“三无县”,“两率一度”测评率和公众安全感位居全市前列。

 
 
 
 
 
责任编辑:赵万本  发布时间:2014年6月16日    
 
 
建设与维护:陕西省《网上陕西》编辑部   办公地址:陕西省人民政府机关大院
电子信箱:w87298388@163.com 咨询电话:029---87298388
陕IP备05008609号
特别声明:转载使用本站内容,需经本站同意,否则视为侵权,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