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寿县简介

[县情概述]

永寿县地处陕西省北部偏西,是“古丝绸之路”第一站,素有“陕甘通衢、彬宁锁钥”之称。面积889平方公里,辖12镇区249个行政村,人口20.34万。境内沟壑891条,塬面纵横交错;现有耕地51万亩,人工刺槐林40万亩、苹果42万亩、天然草场32万亩,核桃22.6万亩,沙棘6万亩; 煤炭储量5亿吨,石灰石储量4.43亿立方米,水资源储量6550.98万立方米,年发电量9800多万千瓦/时;312国道、福银高速、西平铁路穿境而过,属西安一小时经济圈;是著名的“槐蜜之乡”、“沙棘之乡”。

[2013年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近年来,永寿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中省市会议精神,积极应对复杂经济环境和冬春连续干旱等自然灾害,紧紧围绕“三大战略”,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县域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年生产总值完成41.331亿元,增长13.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48.82亿元,增长27%;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3亿元,增长24.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530元,增长10.7%;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7317元,增长14.5%。

一是加大项目带动力度,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坚持推行“五个一”工作机制,着力加快项目建设。全年66个县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4.76亿元,占年计划的128.6%;4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29亿元,占市上下达任务的178.7%。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要务,多次赴广东、四川、山东等地招商,全年引进合同项目11个、合同资金74.59亿元,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7个,新建、续建项目预计到位资金13.51亿元。广东温氏、四川蜀羊、泰尔能源等一批知名企业成功落户,全县的经济发展活力显著增强。

二是强力推进园区建设,工业实力显著提升。不断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000多万元建成了永诚街等一批基础设施工程,园区承载能力全面提升,被省政府授予“陕西省县域工业集中区发展争先进位奖”,商流汽配园区被列入全省重点发展的县域工业集中区。加大对现有企业的扶持力度,制药、果汁等企业保持高负荷生产,装备制造、新能源、包装材料等产业成为全县工业新的增长点。建立县级领导包抓重点项目制度,加快工业项目建设,华浩轩一期、秦航二期、荣信5万吨铸件、金狮10万吨碳化钙生产等多个项目相继建成投产;10万纱锭、海林制药等项目进展顺利,碾子沟和毛家山煤矿资源整合步伐不断加快。旺农包装等2户企业进入规模工业序列。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37.7亿元,增长41.3%,荣获全省“县域工业增长最快奖”。

三是扎实开展“三农”工作,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大力实施粮食单产提高、果业提质增效、畜牧业收入倍增、核桃基地建设四大工程,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新建苹果园2万多亩,国家、省、市、县四级示范园达到110个,果品贮藏能力提高到8万吨;新建核桃园4万多亩,补植近6万亩,全县累计核桃建园22.6万亩。旱地小麦高产创全省新纪录,被授予“全省粮食生产管理先进县和高产创建先进县”。温氏集团生猪一体化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全县建成各类养殖场231个,其中PIC生猪基地建设项目千头以上养殖场34个,数量和规模居全市第一。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修公路12.9公里,新建安全饮水工程42处,解决了3万多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坡改梯、小水重点县等农建项目成效显著,全省冬季农田基建现场会在我县召开,荣获“全省夏季农建先进县”称号。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0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发展到60 个,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扶贫开发稳步推进,稳定脱贫8971人。统筹城乡示范村建设步伐加快,涌现出了常宁镇房家村、监军镇西寨村、御驾宫示范园区固室村等一批典型。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发证全面完成,顺利通过市上验收。深入开展农村环境大整治活动,全县农村面貌得到明显改观。

四是城镇建设进程加快,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坚持旧城改造与新区建设并举,拉开了城关粮站、物资局区域的拆迁工作,实施了高速引线、万寿路北段以及背街小巷治理等市容市貌提升工程,县城框架进一步拉大。大力实施绿化美化工程,新增绿化面积6万多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以上,亮化率达到98%,顺利通过“省级园林县城”考核验收。“治污降霾.保卫蓝天碧水”行动成效显著,阿果安娜公司20蒸吨锅炉提标改造和全县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安装全面完成。小城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常宁镇市级示范镇建设进展顺利,县城副中心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彰显。豆家、马坊、甘井、店头等镇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集聚人口能力明显增强,全年农民进城落户9830人,城镇人口达到73780人。

五是积极实施生态开发,旅游产业初显成效。坚持生态建设与旅游开发相结合,全县绿化造林4.7万亩,绿化道路30多公里,新建绿色家园村10个,全市秋冬季绿化造林现场推进会在我县召开。重点景区建设成效显著,云集生态园基本建成,颐和生态园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永平省级文化旅游名镇建设步伐加快,马坊东仪生态园、御驾宫多维生态园等一批集生产、观光、休闲为一体的新型农庄建设已初具规模。乡村旅游不断壮大,创建咸阳市星级农家乐9家。成功举办了中国.永寿第十届“槐花节”、第三届“寿”文化旅游采摘节等活动,我县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商贸、物流等三产服务业健康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预计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51亿元,增长16.7%。

六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年实施各类民生项目142项,完成投资7.15亿元。积极推进就业创业,城镇新增就业166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6296人,实现劳务收入4.5亿元。不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新农合参合率、新农保参保率分别达到99%、99.6%。发放城乡低保、高龄补贴4600多万元。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全年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900套,荣获“全省保障性住房建设十佳县”称号,弱势群体的居住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办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111件,办复率达到100%,一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投资4482万元,完成了11所农村薄弱学校改造、教师周转房和6所镇中心幼儿园建设;积极动员社会各届捐资386万元,资助新入学贫困大学生532名;营养餐改善计划惠及学生19960名;高考二本上线人数再次突破600人,取得历史最好成绩。深入推进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投资647.91万元,完成了14所镇区卫生院安心工程等项目,镇区卫生院全面实施住院患者“先看病、后付费”诊疗服务模式,群众就医难的问题得到明显缓解。加强基层文化站建设,广泛开展各类文体活动,群众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不断深化计划生育综合改革,计生“三大工程”深入实施,为2784对婚育青年、33752名农村育龄妇女进行了健康检查,有效降低了出生缺陷率,人口自增率控制在4.5‰以内,荣获“省级人口文化示范县”称号。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有力,食品药品、交通运输等领域未发生重大事故。坚持落实县级领导接访包案制度,积极化解信访突出问题,全年未发生赴省进京访;国防动员和人民武装工作稳步推进;扎实开展平安永寿创建,实现了“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目标,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平安建设知晓率以及对政法队伍的满意度一直稳居全省、全市前列,全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十二五”发展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总体思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重大机遇,以强县富民为目标,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实施“工业振兴、产业提升、城镇加速、民生改善”四大战略,着力做强五大主导产业,提升县域经济实力;着力调整经济结构,构建“一产稳、二产强、三产活”的产业格局;着力强化县城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着力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切实改善民生,努力把永寿建成渭北煤电建材工业重镇、西咸国际大都市绿色有机农产品供应地、休闲避暑度假养生后花园,打造富裕永寿、宜居永寿、和谐永寿、生态永寿新形象。

目标任务:

一是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经济总量迅速提高,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实现跨越发展。“十二五”末全县生产总值6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8%,力争达到6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2亿元,年均增长17%;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实现320亿元,年均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6亿元,年均增长23%。

二是产业竞争力显著提高。工业主导作用更加突出,优势特色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三产比例达到23:52:25。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8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45%以上,力争达到100亿元。现代农业实现新突破,农业总产值达到30亿元以上。旅游业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旅游综合收入超过1亿元,旅游总人数超过40万人次。

三是城镇化步伐全面加快。县城规模快速扩张,城镇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乡统筹发展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呈现新面貌,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居民居住、出行条件明显改善。“十二五”末县城建成区面积超过10平方公里,县城人口超过10万人,城镇化水平超过55%,力争达到60%。

四是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社会保障水平明显提高,社会事业主要指标居全市先进行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000元以上,年均增长12%,力争达到30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000元以上,年均增长11%,力争达到10000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制度性全覆盖,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0%以上。全县4.06万贫困人口基本实现稳定脱贫。

五是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城乡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城镇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1平方米,绿化率达到37.2%,森林覆盖率达到42.3%。城镇生活垃圾无公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大于80%。万元GDP能耗完成省市下达目标任务。

 
 
责任编辑:赵万本  发布时间:2014年4月21日    
 
 
建设与维护:陕西省《网上陕西》编辑部   办公地址:陕西省人民政府机关大院
电子信箱:w87298388@163.com 咨询电话:029---87298388
陕IP备05008609号
特别声明:转载使用本站内容,需经本站同意,否则视为侵权,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