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延安 > 宝塔区

宝塔区

宝塔区

民族宗教
发布时间2019/11/15 浏览量:2100 分享到:

宝塔区是少数民族人口的散住区,是全省确定的40个宗教工作重点县区之一,全区有回族、蒙古族、满族、维吾尔族等25个少数民族,常住人口600余人,主要分布在城市街道社区和城郊乡镇。全区有道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五大宗教,进行正式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共13处,分别是:宝塔区太和山道观、宝塔区蟠龙玉皇庙、宝塔区姚店青化寺、宝塔区冯庄乡河交寺、宝塔区桥沟镇小雷音寺、宝塔区柳林镇柳林禅寺、宝塔区松树林南华寺、宝塔区柳林镇正觉寺、宝塔区燕沟南山基督教堂、宝塔区河庄坪基督教聚会点、宝塔区临镇镇石村基督教聚会点、宝塔区柳林清真寺、宝塔区桥沟镇东十里铺天主教堂等。宗教团体3个,分别是:宝塔区伊斯兰教协会、宝塔区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宝塔区佛教协会。


宝塔区太和山道观,古称“天山”、“莲花峰”,位于延安东北清凉山之巅,与宝塔山、凤凰山隔山相望,夙有“三山鼎立,太和第一”之称。太和山道观,历史悠久。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山上修莲花城,内建奉国寺,供奉释迦佛祖,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5),沈括《梦溪笔谈》详载。1938年日本飞机轰炸,1966年文革损坏极为惨重。庙宇殿堂荡然无存。然而,道观屡毁屡建,香火延年不辍,延续至今。1985年,落实了党的宗教政策,部分道教信徒在省道协的支持下,集众意,领信民,集资修复了真武祖师大殿、财神殿、药王殿、龙王殿和元辰殿,二十八间两层小平房,上山简易公路,道观逐具规模,形成今日太和胜景。随后又重建了一批殿堂。太和山道观管理委员会于1992年4月批准成立,1998年12月31日正式登记并领发《陕西省宗教活动场所登记证》。每年举行正月十五、四月初八两次大型道教活动。近年来,太和山道观坚持开展拥军爱民活动,积极参与赈灾捐助,帮助困难群众就医就学,为周边群众解决饮水难、行路难问题,绿化美化周边环境,累计捐资超过了300万元。


宝塔区蟠龙玉皇庙位于蟠龙镇东南7公里210国道边,与延神铁路隔河相望。据传说道宫始建于唐朝高宗年间,经明朝万历年间翻修庙宇,1947年庙宇损坏严重,1955年开始村民自发修复,文革期间再次被毁,1981年开始逐年修复,2002年道观修复工程基本完善,2004年10月16日注册登记,现有庙宇9处,神像40余尊,每年农历3月28、7月初6举行两次庙会。道宫负责人贺贵有。


宝塔区姚店青化寺原位于延安府东50里姚店镇白牙村白云峁山顶。始建于北宋初期,元顺帝至正年间(1311年)重修,康熙九年第二次重修(1671年),当年青化寺庙宇林立,香火旺盛。后几度受毁,佛教活动受到影响。1990年,青化寺进行了第三次迁址重修(移至白云峁山腰中部),得以恢复重修。1996年1月经原延安市(现宝塔区)民政局审批成立了青化寺管理委员会,2000年4月批准登记为宗教活动场所,取得了《宗教活动场所证书》。青化寺每年举办两次大型传统法会即农历五月初一、八月初八日,法会期间朝山拜佛敬香群众众多。积极参与社会慈善公益事业,历年来解决村民饮水、照明,资助汶川、玉树地震、南方水灾等,参与慈善周募捐、扶助救济贫困学生、困难群众、建桥修路等社会公益善款达百万元之多,受到社会一致好评。


宝塔区冯庄河交寺位于宝塔区冯庄乡,据传说始建于唐朝年间,明嘉靖四十二年重建,2004年10月16日正式登记,11月16日核发《陕西省宗教活动场所登记证》。占地10亩,殿堂4座,用房8间,管委会7人组成,管委会主任朱海东。每年法会三次,分别在农历正月初八、三月二十八、七月十五。


宝塔区柳林镇柳林寺位于宝塔区柳林镇山狼岔村,1983年村民在此挖出石刻佛像11尊,区文物局鉴定为南北朝-北魏时期(386-534)的石刻佛像,从此村民自发搭棚供奉,2002年村民开始集资投劳重建柳林寺,2004年10月16日正式登记,11月16日核发《陕西省宗教活动场所登记证》,占地3.5亩,殿堂7座,用房9间,管委会9人,管委会主任释义愿。每年举办法会两次农历三月十六、七月十三。


宝塔区桥沟镇小雷音寺,又叫法门寺,位于宝塔区桥沟镇柳树店村,始建于唐朝贞观年间,2004年10正16日正式登记。占地4亩,殿堂7座,用窑7孔,管委会7人组成,管委会主任李院虎。每年农历正月初八、三月初三、七月十五举办三次法会。


宝塔区松树林南华寺位于宝塔区松树林后新窑村的南山,北和川口镇相连,东和麻洞川镇相接。据记载,南华寺是由清朝乾隆年间始建的一座古庙,战争年代屡遭损毁,屡经修复延续至今。2004年附近香客信众自发重建,恢复了如来佛祖殿,新修窑洞5孔,观戏台1座,广场兼停车场1处,总占地37亩,2004年8月26日登记开放,10月16日核发《陕西省宗教活动场所登记证》。殿堂7个、会窑5孔、戏台1座,占地面积37亩。管委会由8人组成,管委会主任高生军。


宝塔区柳林镇正觉寺位于延安市宝塔区柳林镇南三十里铺前仁台村,属南北朝(公元420年——589年)北周时期,至今1500多年的历史。2010年3月20日,又特邀陕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延安市佛教协会会长释道喜大法师率两名弟子专程到实地进行鉴定,一致认为是西方三圣,即: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与丹舟大法师的鉴定一致。取名正觉寺。延安市民族宗教事务局于2018年4月3日正式登记并颁发《宗教活动场所登记证》。下设法务组、财务组、安全组、生活组等,各工作组分工明确,责任清楚。


宝塔区柳林清真寺始建于1940年。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增进西北五省各民族之间的团结,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抗战力量,由西北回民救国会申请,经陕甘宁边区政府批准并资助7000边币,于1940年9月在延安文化沟桃花岭建成延安清真寺,10月7日举行了落成典礼,朱德同志出席祝贺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毛泽东同志题写了“清真寺”寺名。1993年6月区伊斯兰教协会成立,在政府的支持下,协会在柳林村购买了8孔窑洞作为活动场所,1997年在原8孔窑洞的基础上加盖了4间大殿,近200平米,延安清真寺恢复重建。1998年12月清真寺被正式登记为宗教活动场所。延安穆斯林群众每周五在延安清真寺进行主麻日集体聚会,每年清真寺举办开斋节、古尔邦节两次大型活动,参加群众400余人。2008年,清真寺管委会和伊斯兰教协会进行了民主管理组织选举换届,重新组建了管理机构,朱修军为清真寺管委会主任,韩传金为伊斯兰教协会负责人。多年来,广大穆斯林群众借延安清真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这块平台,高举爱国爱教旗帜,牢固树立“两个共同”和“三个离不开”的思想理念,认真贯彻落实民族宗教政策,始终坚持各民族团结进步,积极发展民族经济,参与民族事务管理,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共同维护民族利益,促进民族团结,为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宝塔区燕沟南山基督教堂于2000年7月9号正式批准成立并注册登记,2006年6月又经审批登记了两个活动点,采用以堂带点的形式进行日常管理,现共有基督教堂点三处,即:宝塔区燕沟南山基督教堂、宝塔区河庄坪基督教聚会点、宝塔区临镇镇石村基督教聚会点。2006年7月成立了宝塔区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负责人为黄秀玲。基督教教会设有教牧组(唱诗班)、财务组、售书组、事务组、后勤组、接待组、安全卫生组、探访组等。2014年1月教会进行了班子换届,重新组建了民主管理组织,现任主任为牛文英。近年来,该教会组织教牧人员、同工同道和广大基督教信徒,认真学习宗教政策、法律法规,坚持对信徒开展以“爱国爱教”为主题的基督教传统教育,努力加强自身建设,自觉抵御宗教渗透,积极开展和谐教堂创建活动,积极参与扶贫救灾、捐资助学、扶弱济残、绿化美化等社会慈善公益活动,为和谐延安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宝塔区桥沟镇东十里铺天主教堂于1911年传入延安。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首位宗座代牧易兴化主教在欧洲募集资金,在延安桥儿沟开始兴建传教中心。当时出资购买桥沟平坡地70余亩,修建窑洞52孔,先后办起孤儿院、学校、医院、主教府、大小修院等。上世纪30年代开始筹集修建天主教堂,先后建成了桥沟教堂,1931-1932年间又在延安的甘谷驿建一所方济会院和教堂,1934年在青化砭小蒜沟也建起天主教堂。2004年1月建起了天主教堂,2008年杨槐神甫任延安本堂。2009-2010年西延铁路复线改造时燕沟教堂被拆,教产置换选址再建于延安南二十里铺原邮电所处,作为天主教自养房产。2010年教会租赁宝塔区市场沟12号楼一楼4间门面房做为天主教信徒活动祈祷室。教会举行每主日(星期天)及各瞻礼的“感恩祭”,每年圣诞节、复活节举行两次大型活动。近年来,天主教广泛参与荒山绿化、救济助残、困难学生救助、贫困群众慰问、慈善周捐赠等公益活动,努力践行“人间慈爱服务社会”的宗教理念,受到社会各界赞誉。


各宗教活动场所自登记以来,认真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原则,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依法开展宗教活动,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积极参与扶贫帮困、捐资助学、拥军爱民等社会公益事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上一篇:文化教育
下一篇:经济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