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延安 > 延川县

延川县

延川县

著名人物
发布时间2019/11/15 浏览量:1882 分享到:

李郃 字之玄,延川县人,生卒年月不详。唐文宗大和元年(827)科状元及第。《前定录》载本科状元为李郃。清代徐松著《登科记考》卷二十二载“大和元年,进士三十三人:李郃状元。知贡举(主持进士考试之大臣):礼部侍郎崔郾。”据《唐会要》《册府元龟》《唐摭言》《容斋续笔》等记述,李郃名列进士榜首后,于次年在诏举“贤良方正”时应举,被任为河南府参军。时参加诸科对策者百余人,有一位叫刘的考生,陈述宦官专横,将危宗社,其言词激烈考官不敢录取。李郃仗义执言,说:“刘蕡下第,我辈登科,实厚颜矣!”乃上疏争辩,并要把自己所受官职让于刘蕡。此事虽未成功却受到士林的称道。李郃本人仕途不顺,因得罪权势更大的官宦,无人敢重用他。后官至贺州刺史,余事不详。


   杨琪(1895~1936) 字建亭,1895年12月14日生于黑龙关乡北原村。少年时就随大人耕作,成年后农活样样精通,有“务农状元”之称。1925年从军,在国民二军骑兵团当战士。同年秋利用回陕北招兵之机,联络数十人,筹集100余枝枪,欲组建一支反抗军阀的队伍。返乡途中,在县南拓家川村遭陕北军阀井岳秀部伏击而失败。1926年在杨虎城部任排长,再次回陕北,建立了一支20余人的保镖武装,在晋陕之间的石楼、清涧一带打游击,消灭反动武装,壮大力量,坚持两年之久。阎锡山、井岳秀部企图歼灭这支队伍。在刘志丹影响下,他走向革命道路。1931年9月3日,阎红彦、吴岱峰、杨重远等领导的晋西游击队西渡黄河,来到陕北。中旬,杨琪、师储杰等陕北保镖武装与晋西游击队联合行动,共同反对军阀,经过改编先后在安定、保安同敌作战,歼敌100余人,缴获100余枝枪,队伍逐渐扩大。10月,晋西游击队到达南梁,与刘志丹部队汇合。1932年5月加入共产党,在此前后任陕甘游击队管理处处长兼骑兵队副队长。同月,随红26军南下终南山,遭敌重兵包围,部队被打散后,他化装成揽工汉,跋山涉水,历尽艰辛回到照金根据地。1933年,陕甘边特委和红军指挥部进军南梁,开辟苏区,出任第二路军游击队总指挥,为建立南梁革命根据地作出重要贡献。1934年7月任红军42师3团参谋长。在井武家塌战斗中身先士卒,全歼敌人一个连。这次战斗中负伤,随后任陕北游击队指挥部巡视员。1935年1月任红27军84师师长。在南沟岔战斗中消灭国民党军一个连,在贺家湾等地战斗中接连获胜,歼敌两个连。他率领的红84师在粉碎国民党军对陕北苏区的第二次围剿中起了重大作用。9月,在陕北错误“肃反”中,左倾路线的推行者,以莫须有的罪名把他押入监狱,他说:“我同国民党反动派打仗多年,多次负伤,从不屈服,我对革命忠贞不渝。我深信党会纠正你们的错误做法!”10月,党中央和毛泽东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及时纠正了错误肃反,获释出狱。1936年初任红28军3团团长,2月奉命率部挺进绥德,遭国民党军井岳秀部阻击。3月9日率红三团攻打岱王庙,不幸头部中弹,壮烈牺牲,时年41岁。原葬于北原村,1989年迁入延川县烈士陵园。


    高朗亭(1913~1994) 少将,原名高明镜,1913年3月生于贾家坪乡石窑村。1929年3月在县立第一高级小学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3月参加红军,10月加入共产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先后担任延川县游击队政委,西北先锋队政委、司令员,陕北游击队第九支队支队长,一、二、九支队总指挥,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谋部情报科长兼红军医院院长等职。他是陕北第一支游击队的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参加了陕北第一次反围剿斗争及永平、河口等战斗,为创建陕北革命根据地立下了汗马功劳。抗日战争时期,先后担任陕甘宁边区政府选举委员会副主任、延安市长、甘肃省合水县长、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动员部长、抗日军政大学一大队长、129师385旅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曾任绥德军分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中共绥德地委常委,榆横军分区政委,宝鸡军分区副政委、政委、党委副书记。参加了横山、镇川、榆林、沙家店、秦岭等战役。全国解放后,历任西北军官学校政治部主任,西北军区司令部人武部部长,青海省军区司令员,北京高等军事院校战役战术教研室副主任。1973年6月任安徽省军区副司令员,后任顾问。曾当选为中共“七大”、“八大”代表,安徽省五届人大常委。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中央军委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早年随西北红军领袖刘志丹闹革命,出生入死,勇猛作战。歌谣曰:“天上乌云变红云,红军出了个高朗亭。山中老虎他不怕,军阀见他逃性命。”秉性豁达刚烈,不畏权势,曾被打成“右倾机会主义”分子。任延安市长期间,曾当面痛斥上司高岗生活作风问题,遭排斥打击,仍忍辱负重,忘我工作。他能文能武,著有陕北革命斗争回忆录《难忘的日子》等,曾主持《西北红军战史》的编撰工作,辛勤地搜集了大量史料。晚年离休后,长期担任安徽省军区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的领导职务,经常给部队和青少年讲革命传统,深受群众的尊敬与爱戴。1993年10月被评为南京军区先进离休干部。1994年7月8日在合肥逝世。


  路遥(1949~1992) 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原名王维国,1949年12月3日生于清涧石嘴驿乡王家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7岁时过继给延川县郭家沟村其伯父抚养。1957年在郭家沟村上小学,1961年入城关小学,1963年考入延川中学就读。1966年初中毕业后参加文化大革命运动,1968年9月任县革委会任副主任,1969年返乡劳动,同年11月加入共产党。曾任过一年半民办教师,后在县宣传队担任编创员。1973年9月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就读,1976年8月毕业后调入《陕西文艺》编辑部任小说、散文组编辑,后任《延河》小说组副组长。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在省作协从事专业创作。1985年4月选任省作协副主席。70年代初,开始文学创作。起初在县文化馆油印小报《革命文化》发表习作说《人生》(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单行本),分别被译为英文、俄文、法文。1983年出版中篇小说集《当代纪事》,1985年出版中短篇小说集《姐姐的爱情》《路遥小说选》。历时6年,呕心沥血完成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路遥文集》(五卷本)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他的中篇小说《惊心动魄的一幕》荣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人生》荣获1983年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他亲自把《人生》改编为电影剧本,于1984年摄制上映,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影片荣获第八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1991年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路遥在文学创作上取得卓越成就,多次获得党和政府的表彰奖励。1985年3月5日,中共陕西省委、省政府召开优秀文学创作表彰大会,对他表彰并奖励两级工资。1987年省政府授予他“陕西省劳动模范”称号。1991年12月获“陕西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荣誉称号;同年国务院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荣誉称号。1992年8月上旬,因劳累过度病倒在延安,回西安救治,终因肝硬化腹水引起肝功能衰竭,于1992年11月17日晨8点20分在西京医院逝世,年仅43岁。

上一篇:没有上一条记录
下一篇:人文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