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延安 > 黄龙县

黄龙县

黄龙县

黄龙地理
发布时间2019/11/15 浏览量:2039 分享到:

黄龙县隶属陕西省延安市。辖5镇2乡,47个村民(居民)委员会,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县政府驻地在石堡镇。

黄龙县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与关中平原的结合部,位于延安市东南缘,全县面积2752平方公里。素有“绿色明珠”、“天然氧吧”之美称,被誉为“陕西的一叶肺”。

地形地貌】黄龙县境的地层为鄂尔多斯地台,处陕北构造盆地的最南边沿。褶皱、断裂极不发育,为一向北倾斜、倾角1°—3°的平缓单斜。局部有较小的平缓褶皱,断裂以断距很小的正断层为主,多集中在县东南部。

地貌属沟壑纵横的黄土地貌类型,本县属这一类型的石质山地,呈北北东——南南西走向,海拔在1500米左右,黄龙山主峰大岭海拔1783米,形成鄂尔多斯地台上的一个隆起,为黄河左岸支流与北洛河右岸支流的分水岭,是石堡川、居水、圪台川等川的发源地。水系呈放射状。以大岭、关山、界头梁、烂柯山为代表的11条大山梁,把全县切割成7川5塬98条沟,山川相见,沟壑纵横。地势由主脊向东西两侧缓倾,大岭至烂柯山为东西主脊,两侧向南北缓倾;佛爷岭至界头庙,亦为东西走向。整个地貌是一个塬、梁(岭)、峁组成的沟间地和沟壑系统。沟谷交切,形成北部土质中低山区、西南部黄土残塬区和东南部石质中低山区。

【气候】属季风型大陆性山地气候。 冬季受蒙古冷高压和极地变性大陆性气团影响,天气寒冷干燥,降水稀少。春季暖气团势力增强,气温回升较快,多大风出现,降水相对增多。夏季受蒙古气旋和太平洋副热带海洋气团影响,天气温暖多雨,降水集中,多阵性天气产生,降水量居全年之冠。秋季冷暖空气交替出现,秋初气温缓慢降低,多连阴雨天气。

由于地形原因,南北、东西温度差异较大,年均气温为7.6—10.2℃。其中范家卓子乡、白马滩镇最热,崾先乡最冷。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1.5℃,极端最高温度为36.7℃;最冷月平均气温为-5.7℃,极端最低温度为-23.7℃,年较差为27.2℃。无霜期126——186天,南北相差60天。年降水量600毫米左右,西北部降水多于东南部。灾害性天气主要有:霜冻、干旱、冰雹、连阴雨等。

【河流】黄龙河流属黄河流域,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的河道10条,50——100平方公里的8条,10——50平方公里的65条,1——10平方公里的365条,总计1公里以上的河流、沟道1028条。主要山脉大岭为最大分水岭,构成东注黄河、西注洛河两个区域性水系,主要河流16条,均为出境河。发源自黄龙山区的涺水河、石堡河、仕望河、仙姑河等水系,呈放射状分流注入黄河和洛河。

【土壤】境内土壤共分为10个土类、19个亚类、48个土属、121个土种。土壤总面积4125786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99%,是延安市土壤类型最丰富的一个县。

黄龙土壤复杂多变,按规律表现有明显的微地域性和地带性。分布面积最广的地带性土壤是以褐土为主的林区土壤,占全县土壤面积的62.9%。其次是以原黄墡土、黑垆土为主的黄土残塬土壤,还有以淤土、黄墡土为主的川道土壤。总之,黄龙土壤比较肥沃,潜在生产力大。

【人口】黄龙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在旧石器时代,黄龙就留下了人类活动的足迹,1975年发掘出土了距今5万年的“黄龙人”头盖骨化石以及众多的陶器、石器,其中旧石器时期的石斧为全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石斧。现存多处仰韶文化遗址,古刹庙宇、摩崖石窟随处可见。历史上,黄龙是灾区群众逃荒避难的理想场所,全县人口来自全国9个民族29个省份,黄龙一度成了中国经济的晴雨表。由于来自五湖四海,接受外来新事物较快,相处十分融洽,民风淳朴厚道黄龙县是典型的移民县。历史上是灾区群众逃荒避难的理想场所,全县总人口5万人,来自全国9个民族29个省份,其中农业人口3.2万人。

【历史沿革】1942年,黄龙才开始有县级区划。历史上,一直分属周边洛川、甘泉、宜川、韩城、合阳、澄城、白水等县管辖,是这些县的交界地区。据史料,黄龙县早期为周人活动区域,上溯2000多年,为匈奴所辖,唐宋时期逐渐繁荣。现存唐宋摩崖石窟、雕刻甚多,盛况可见一斑。清同治年间因回汉相争,黄龙渐衰。民国时期,盗匪蜂起,民众迁移庇居,逐渐荒芜。民国陕西省政府1938年1月成立陕西省黄龙山垦区办事处,1939年5月改名为陕西黄龙山垦区管理局,1942年成立陕西省黄龙设治局,为县级区划。1948年3月黄龙解放,建立县制,1958年11月撤销县制,1961年9月恢复。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刘志丹、谢子长、郭宝珊等革命先辈曾在这里进行革命活动,是红25军的发源地之一,被毛泽东主席称为是西北战场具有转折意义的著名战役——瓦子街战役就在这里打响。

【生态资源】黄龙县是全国八大防护林区之一,陕西省五大林区之一,全县森林覆盖率为74.3%,林木绿化率82.4%,被誉为陕北黄土高原上的”绿色明珠”、“黄河绿洲”、“陕西的一叶肺”。黄龙是一个生物物种的宝库,在无边的林海之中蕴藏着丰富的林特资源,有以油松、山杨、白桦、侧柏为优势的乔木70余种,各类灌木60多种;有生长在林下、林缘的草本植物214种,可供药用的植物达300余种,林中还有鸟类60多种,兽类30多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褐马鸡和稀有树种白皮松是黄龙山的两件宝。




【特色物产】黄龙是著名的“中国核桃之乡”,全县现有核桃13.8万亩,2007年,产量达到1500吨,产值6000万元。1999年陕西省渭北核桃研究开发中心在黄龙成立,2001年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核桃之乡”,2003年被国家质检总局确定为“国家无公害矮化核桃标准化示范区”。2003年被确定为延安市的特色产业之一。近几年,黄龙核桃每年以两万亩的发展速度递增,区域布局已经形成,基地建设初具模,已成为全省最大的优质核桃商品基地。

黄龙苹果近些年发展也尤为迅速,目前已发展到35000亩,年产量2000万公斤左右。品种以红富士为主。由于产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苹果的质量、色泽、口感均属上乘,销路一直很好。

黄龙板栗为延安市所独有,生长历史悠久,产品一直畅销,70年代曾远销日本。现有面积10000余亩,主要分布在白马滩镇、柏峪乡一带,年产量达20余万公斤。

黄龙花椒品种以大红袍为主,主要分布在白马滩、柏峪、红石崖、范家卓子、界头庙、三岔等乡镇,全县累计栽植面积已发展到3万亩以上。以果大、肉厚、味佳著称,畅销全国各地。

新世纪之初,县委、县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抓住发展这一执政兴县的第一要务,大力实施“一基两业”经济发展战略,加快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致力于核桃产业强县富民,扎实深入地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坚持招商引资不放松。同时,继续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产业化经营,积极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打工创业和劳务出口。使投资环境、产业结构、城乡建设和人民的居住环境、生活质量有显著进步和提高,经济总量、全社会国民生产总值、工农业产值、财税收入逐年健康稳步增长。

沐浴着新世纪朝阳的五万黄龙儿女,高举旗帜,奋发图强,意气风发地向着未来。

上一篇:黄龙人口
下一篇: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