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追赶超越 助推跨越发展


——延安富县发展建设纪实

富县,古称鄜州,位于延安南部,总人口15.5万人,总面积4182平方公里,居陕西省第五,延安市第一。位于中纬度半干旱地区,属大陆性暖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9.8度,温差高达65度,年均日照2369.3小时、降水量567.5毫米、无霜期188天,处苹果最佳优生区,“是全国现代苹果产业二十强县、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示范县、国家级出口农产品(苹果)质量安全示范区。”



物华天宝 发展底蕴强劲

资源丰富:探明石油资源面积1100平方公里,储量6284.4万吨;探明天然气储量14.6亿方,控制天然气储量200亿方;探明含煤面积471平方公里,储量4.25亿吨。是延安南部重要能源化工基地。

生态良好:有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柴松林省级自然保护区和洛河、葫芦河两大水系,森林覆盖率64.43%,水资源总量1.1亿立方米,是陕北地区水资源最丰富的县区之一。

交通便捷:包茂高速、青兰高速、黄延高速第二通道、210国道、309国道、西延铁路及包西铁路复线交叉过境,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1354.6公里,是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

文物众多:唐宝室寺铜钟、石泓寺石窟、秦直道遗址、八卦寺塔群、开元寺塔、万花洞石窟、福严院塔、柏山寺塔、杜甫故居等古迹遍布全县,直罗战役、东村会议、榆林桥战役等革命旧址闪耀着延安精神的光芒,是陕西35个文物大县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省级4项、市级8项、县级认定35项。

项目建设:2011年以来,该县主抓项目建设,共实施重点项目287个,完成投资235.5亿元。2016年实施65个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413亿元,完成投资33.3亿元,占当年投资计划96.5亿元的34.5%,其中9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6.4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76.9亿元的34.3%。

城乡建设:重新修编县城总体规划,县城规划区由14.6平方公里扩展到22.72平方公里,县城人口达到5.3万人,辖6镇1乡1个街道办事处3个便民服务中心和137个行政村(社区)。成功创建了省级文明县城、卫生县城、园林县城。羊泉市级重点镇和张家湾县级重点镇实施项目111个,基本完成建设任务;直罗市级重点镇实施项目31个;7个市级农村社区达到验收标准;51个“美丽乡村”重点示范村实施项目171个,累计完成投资1.3亿元。

教育事业:有各类学校70所,其中高级中学1所、完全中学1所、九年制学校1所、初级中学4所、完全小学18 所、教学点3所、职业中学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幼儿园 40 所(公办12所、民办28所)。2014年11月被省政府授予“双高双普”县称号,2015年7月顺利通过教育部“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验收。

卫计事业:有医疗卫生单位22个,其中县级医院2个、乡镇卫生院 14个、预防保健机构2个、卫生局内设机构4个,村级卫生室225个,卫生室覆盖率91.7%。2014年4月被省政府授予“省级卫生县城”称号,2014年7月被国家卫计委授予“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称号。

发展远景:在“十三五”时期,该县将坚持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赶超发展、富民强县为主线,大力实施工业转型、果畜增效、旅游兴业、改革驱动、脱贫攻坚战略,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创实力、绿色、幸福富县新局面。

主要发展目标是:县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和12%,“十三五”末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地方财政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较“十二五”末翻一番,稳步迈入全市强县行列。




创新发展 促进经济转型

加快油煤气资源和新能源开发利用,形成25万吨原油、780万吨煤炭、10亿立方天然气和140兆瓦新能源发电产能。推进延安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华能延安电厂、延长石油富县电厂等项目投产达效,双翼石化技改、农光互补发电等项目落地建设,优化工业布局,延伸产业链条,力争建成3—5个投资过亿的精细化工项目,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大力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实施苹果提质增效工程,积极发展烟草、林下养殖等特色经济,着力打造和提升榆黄蔬菜、中指塬苹果、直罗贡米等10个现代农业园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管理体系,推动农业生产标准化、精深加工集群化和营销方式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依托生态、人文等旅游资源优势,全力打造秦直道旅游品牌,形成集观光休闲、红色旅游、生态探险于一体的旅游产业链。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商贸服务、电子商务、健康养老等新兴业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协调发展 加快城乡建设

按照“主城区提质、重点镇辐射、中心村集中”的思路,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实施县城综合服务功能提升工程,全力抓好5大片区棚户区改造、7条主干道路、5处城市景观及地下管网、集贸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县城服务功能。优化镇村功能布局,培育一批各具特色、环境优美的小城镇,完成11个新型农村社区和40个美丽乡村建设,提升乡镇(社区)人口聚集能力和产业承载能力,促进农村人口有序向城镇转移。到2020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9.7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45%。


绿色发展 改善生态环境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倡导绿色生产方式和绿色消费方式,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打造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舒适宜居、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绿色富县。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成省级生态园林县城。持续开展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油区污染、河流污染防治,有效控制能源、土地、水资源消耗,大幅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扎实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严控农村面源污染,大力推广秸秆还田,促进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努力使富县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


共享发展 全力保障民生

近年来,该县坚持保基本、兜底线、均等化、可持续的原则,加快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着力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创建全省教育强县。统筹推进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监管体制和支撑保障六大服务体系建设,完成公立医院改革,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奋力追赶 发展成果斐然

2016年,完成县区生产总值44.71亿元;财政总收入3.3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14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65亿元。2014年荣获“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奖”和“陕西省工业增速全省第三名”,2014年、2015年全县GDP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均居全市第一,综合考核连续两年进入全市优秀行列,全县经济社会步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

产业发展后劲增强:全国首家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示范县、国家级出口水果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成功。2016年苹果总产56.8万吨,实现产值20.5亿元。累计发展养殖大户192个、日光温室1756亩,建成市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8个,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8个。原油产量稳定在20万吨左右,牛武煤区5矿和党家河煤矿正式投产,煤炭产能达到300万吨。2016年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2.2亿元,累计发展“四上”企业45家,完成非公经济增加值13.72亿元。

项目建设成效显著:累计实施重点项目225个,完成投资277.8亿元,其中招商引资项目46个,完成投资167亿元。特别是延安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华能延安电厂、液化空气工业气体、瑞通精细化工20万吨混烃分离和张村驿50兆瓦光伏发电等重点项目的落地建设,10亿立方天然气产能、白草洼精细化工产业园等项目的启动实施,双翼石化16万吨煤焦油加氢项目的建成投产,为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城乡面貌大为改观:完成了县城总体规划编制,县城建成区达到8.3平方公里。实施了59个市政工程,启动了城区5个片区棚户区改造。扎实开展了“2+1”三城联创,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城市和省级园林县城创建成功。羊泉、张家湾、直罗3个重点镇建设进展顺利,钳二、雷村、八条硷等7个市级新型农村社区通过验收,固险、袁家村、交道村等51个美丽乡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实施了农村供水、生态建设、城乡电网改造和公路建设等一批项目,解决了10.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城区实现“双回路”供电,改造县乡道路、通村道路188公里,油路通村率达到96.5%。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县新建、改建学校40所,教育“双高双普”和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成功,实现15年免费教育。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县级医院托管乡镇卫生院实现全覆盖,建成村级标准化卫生室225个。剪纸、熏画、飞锣、霸王鞭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数字广播电视实现全覆盖。编制完成《秦直道遗址大旅游区发展总体规划》,启动了柳稍湾水利风景区、开元寺恢复重建、大麦秸水库等旅游项目,开通了“富县秦直道号”旅游动车,成功申报直罗战役纪念园和太和山3A级景区。

群众生活得到改善:2016年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64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134元。新增城镇就业473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养老、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城区中心敬老院、羊泉区域性敬老院建成投用。全面完成“两路”沿线村容村貌整治和灾后住房重建任务,安置受灾群众1.3万人。脱贫攻坚工作扎实推进,累计整合各类扶贫资金4.75亿元,帮扶2680户贫困户发展致富产业,搬迁安置贫困户4368户,实现4635户14225人脱贫。

社会治理成效显著:“两说一联”便民联动机制在全国基层法院和全省推广,并荣获2016年全国创新社会治理最佳案例。先后荣获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省级信访“三无”县、省级平安建设先进县、省级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先进县、省级“六五”普法工作先进县、省级依法行政示范县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