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榆林 > 榆阳区

榆阳区

榆阳区

地理环境
发布时间2019/11/15 浏览量:1935 分享到:

【地质地貌】榆林在大地构造单元上属鄂尔多斯台向斜陕北台凹东冀地区,地质活动相对稳定,地震较少。据地质研究,今陕北、内蒙鄂尔多斯等地原为一片汪洋,后地壳几经升降,到中生代三叠纪,海水退去,进入内陆盆地发育时期。新生代第四期,气候变冷干燥,西北风将蒙古高原上的尘粉沙土向东南卷运,经数十万年,黄土堆积覆盖了陕北等地基岩,最厚处达300多米,逐渐形成黄土丘陵区。下新纪末期,境内无定河、峁沟等河雏形水系形成,地面起伏加大。上更新世初期,气候湿润、多雨,榆溪河等宽谷河上游形成河谷式静水盆地、凹地,其它各大河流堆积了砂粘土。上更新世晚期,气候温暖干旱,湖泊消失,榆溪河上游断流在低洼地形成季节性积水洼地、封闭式湖盆、沼泽。全新世初期,气候干旱,风沙盛行,榆林北西部一些河流干枯,形成许多堵塞的湖盆凹地,部分滩地形成。全新世晚期,北部开始风沙堆积,逐渐形成黄土风沙草滩区。


榆阳区地势总体东北高,中南部低,大致以明长城为界,形成两大类型地貌布局:长城以北为风沙草滩区,包括红石桥、补浪河、巴拉素、小纪汗、马合、岔河则、小壕兔、孟家湾、金鸡滩、牛家梁等10个乡(镇)和芹河、榆阳、麻黄梁、大河塔等乡(镇)的北部地区。区内地势较平坦,沙丘、草滩、海子(小湖泊)交错分布,地下水储量丰富,易开采,主要有五十里沙、柳卜滩、古城滩、麻黄梁、走马梁、七里沙、大墩梁等20多处沙地、滩地和山梁。明长城以南为丘陵沟壑区,包括鱼河、安崖、青云、古塔、刘千河、余兴庄、鱼河峁、上盐湾、清泉、镇川等14个乡(镇)和芹河、榆阳、麻黄梁、大河塔等乡(镇)的南部地区。区内梁峁起伏,沟壑纵横,为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有山梁、峁3000多个,其中较大的梁有红山、大墩梁、四里沙梁、赵家梁、张家峁、谢家梁等10多处;有较大常流水沟34条,较大沟壑2000多条,中南部河川区红石峡以南的榆溪河、无定河沿岸至镇川八塌湾的狭长地带,地势较平坦,土壤肥沃,水利骨干工程设施配套到位,林网田园化已形成规模,是以水稻为主的粮蔬作物高产区。


【气候】榆阳区地处鄂尔多斯台地东部,属于典型的大陆性边缘季风气候,四季冷暖分明,干湿各异。年平均降水量365.7毫米,年平均气温8.3℃。冬季处在强大的西伯利亚冷气团控制之下,气候寒冷干燥少雨雪。春季因极地大陆性气团消退,东南暖湿气流逐渐北进,大地回暖快,降水渐增,易出现寒潮、霜冻和大风沙尘天气,春旱频繁发生。冬春多行西北风,最大风力可达10级。夏季西南暖湿气流明显加强,是一年中降水最集中的季节,多阵性降水,雨量集中并常伴有大风、沙尘暴、冰雹天气;雨量分布不均,有不同程度的伏旱和雹灾出现。秋季因暖湿气团和干冷气团交替出现,同时因太阳高度角变小,辐射减弱,低空温度迅速下降,大气层结构稳定,形成秋高气爽的天气。


【河流、水系】境内河流属黄河水系。境北、西及东南部为无定河流域,面积5904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86.4%。东北小部分(麻黄梁、大河塌、安崖和刘千河乡局部)为秃尾河、佳芦河流域.面积分别为720和429平方公里,分别占全市面积的9.1%、4.5%。境内河道纵横,有大小河流837条,其中常年流水河570条,季节性流水支沟261条,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道53条,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23条。流域地形复杂,沙漠滩地区河流水量较大,流量稳定,河道比降缓,洪水小;黄土丘陵沟壑区沟谷河道狭窄,河床比降大,河流水量随季节变化,多呈间歇性溪流,雨季流量大,且含泥沙量高,河流洪、枯流量差值极大,如峁沟河,历史最大洪流量达1000立方米/秒.而枯水季节流量为0.3立方米/秒。最大的河是过境无定河,其次是境内的榆溪河和过境的秃尾河,其余河流多为这3条较大河流的小支流、小溪淘。

上一篇:历史沿革
下一篇:自然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