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榆林 > 吴堡县

吴堡县

吴堡县

气候水文
发布时间2019/11/15 浏览量:1903 分享到:

气候


吴堡位于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区,大陆度6 7.3%,为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11.3℃,无霜期170—190天。气候寒冷,气温年较差和日变化率较大。年平均降水量486毫米,多集中在夏秋季,干旱频繁,春旱严重。平均年日照时数2738.0小时,作物生长季节,光能充分,热量丰富,适宜发展农林牧副业。平均年日照2632.6小时,日照百分率为61%。6月日照时间最长,2月日照时间最短。平均投射在吴堡县地面上的太阳辐射总量为5.9×10的14次方千卡/平方厘米,相当于84000亿吨标准煤。


日照


本县平均年日照2632.6小时,日照百分率为61%。6月日照时间最长,2月日照时间最短。


吴堡节气交时比北京早23分55秒,比西安迟6分16秒。


夏至日出于5时29分59秒,日没于19时30分1秒;昼长14时30分2秒,夜长9时29分58秒。冬至日出于7时29分1秒,日没于16时30分59秒,昼长9时29分58秒,夜长14时30分2秒。日中北京时间为12时6分14秒。


太阳辐射


历年平均投射在本县地面上的太阳辐射总量为5.9×10的14次方千卡/平方厘米,相当于84000亿吨标准煤。


气温


本县年平均气温为11.3摄氏度,主要月份平均温度是:1月7.6摄氏度,4月13.5摄氏度,7月26.3摄氏度,10月10.3摄氏度。


地温


本县地面平均温度为12.7摄氏度,地面极端最高温为67.4摄氏度,出现在1961年6月11日,极端最低温为-28.2摄氏度,出现在1993年1月21日。


降水


累年平均降水量为463.8毫米,平均偏差83毫米,平均相对变率18%。年际变化大,最大降水量为672.5毫米,最小降水量为231.6毫米,相差440.7毫米,月平均降水量以7月117.5毫米最多,8月108.2毫米次之。平均降水日数76天。最多降水日数107天,年内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5%,且多雷阵雨,绝大部分降雨难以保留,利用率低。冬春两季降水仅占全年降水的18%,冬春和初夏干旱少雨,对夏秋作物播种和冬小麦安全越冬造成困难。年水面蒸发总量达1893.1毫米,是降水量的4倍多,年植被蒸发量1917.9毫米,为年降水量的4倍,气候比较干燥。


风向 风速


本县冬季因受蒙古高压的影响,偏北风最多;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偏南风,平均风速3米/秒。每年4—5月份风速最大。一日内2—6时风速最小,14—16时风速最大。农谚有“立夏不起尘,起尘活埋人”,“天旱刮夜风”,“热生风,冷生雨”之说。


水文


本县河流属黄河水系。不计黄河水,本县水资源年总量为4636.22万立方米,其中年地表径流2092.5万立方米,地下水年天然排泄量为1388.97万立方米,客水607.25万立方米。


黄河水


黄河水流径吴堡县的岔上、丁家湾、郭家沟、薛下村、宋家川4乡1镇的18个村庄,县内流程45.7公里,均宽0.5公里。


黄河至吴堡水文站以上流域面积435340平方公里。因其面积广袤,支流众多,气候差异较大,故洪枯流量十分差悬殊。最大洪峰流量为3900立方米/秒,最枯流量为61立方米/秒,多年平均流量为951.87立方米/秒,年径流总量300亿立方米,7、8、9三个月流量占43%,年水位变幅7.55米。


自产地表水


自产地表水为自然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和地下水天然排泄量。由于受气候条件、地质构造、地形地貌的影响,自然降水偏少,地下水天然排泄量贫乏。


(一)长流水沟道


18条长流水沟道年平均水量为1016.43万立方米:具体有清河沟、统汇川、胡家沟、猴桥沟、十里沟、双沟、半沟、刘家沟、柳壕沟、康家塌沟、城里沟、井沟、乔子沟、水弹沟、张家沟、马家石沟、吉征庙沟、冉沟。


(二)季节性沟道


季节性水沟有10条,它们除特殊丰水年四季有水外,一般春冬形成小溪,夏秋断流,它们是塌则沟、南王家山沟,白家沟等。


人畜饮水井


人畜饮水井大部分靠近自然村,这是祖先择水而居的结果。水源以下降泉和涌泉为主,有少量人工开挖井。


水质


吴堡县地表水质较好,矿化度小于1克/升,随着径流区岩性的变化有轻微变化,一般宜于人畜饮用和农田灌溉。沿黄河一带部分地区,有高含氟水,含氟量达7毫克/升,向西逐渐减轻。含氟高的地区形成氟病区。


第四系潜水矿化度小于0.5克/升,基岩潜水矿化度小于1克/升,一般为较好的生活用水。


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承压水,大多为高矿化度碱水,对农作物有害,不行适宜用于农田灌溉。

上一篇:自然资源
下一篇: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