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榆林 > 吴堡县

吴堡县

吴堡县

自然资源
发布时间2019/11/15 浏览量:1906 分享到:

动物资源


吴堡县地处与华北交界处,动物区系以华北区系为主,省区又划分在黄土高原森林草原-黑垆土景观区动物群区内。由于森林草原的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大型食草类、食肉类野生动物大大减少,啮齿类的生物不仅存活下来,而且得以发展,成为优势种。现将吴堡的动物资源作出以下分类:




哺乳类


蝙蝠: 夏、秋昼伏夜出,食蚊蝇等有害昆虫,粪便既是肥料,又是良药,称“夜明砂”。乡间少儿月下用桑条扬打,应教诲勿伤,予以保护。


狼: 犬科。战乱时代出现,伤人畜,危害严重。建国后逐渐减少。


狐狸(红狐): 犬科。建国前多三五成群,由于狩猎,数量减少,而且昼伏夜出。抓鸡食肉,危害较大。


黄鼬(黄鼠狼): 昼伏夜出,伤害鸡禽,危害较大。


獾: 俗称猯子,鼬科。全县都有,冬眠。主要在夜间活动,吃小动物,也对农业有危害,喜吃玉米棒。毛皮可做皮衣、褥垫,毛可做刷和画笔,肉可食,油脂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野兔(蒙古兔):  广布全境。啮齿,危害农田。1982~1986年成群,小麦、白豆成片被吃。


花鼠:  俗称虼狸。广布全境。喜吃果类、豆类,危害农林严重。


田鼠(大仓鼠): 分布于荒丘野地,收获季节贮藏大量粮食,农民深受其害。


家鼠: 分布广,杂食性,机敏、传染出血热病、咬坏器物、危害较大。1980~1985年其害成灾,家家苦之。


中华鼢鼠: 俗称瞎狯,仓鼠科。地下生活,怕风畏光,习惯堵洞。对农田危害甚大。挖断植物根系,加剧表土流失。




鸟类


斑鸠: 又名鹧鸪,分布全境,但量少。不善筑巢,食虫,肉可入药。


野鸽(岩鸽): 俗称野鹁鸽,鸽形目,有灰白两种。


啄木鸟: 俗鹐树嘣嘣,林木益鸟。


杜鹃(布谷): 夏候鸟,树栖攀禽,俗称“种谷”。


野鸡:  雉科。1949年前偶有出现,现已绝迹。


石鸡: 俗称山鸡,鸡形目,结群觅食,危害农田严重。肉鲜美,是重要狩猎鸟。


红脯鸲鸲: 小候鸟,食虫。学名莺。


山雀: 山间筑巢,群体捕食,叫声不断。


家雀(麻雀): 遍布全境,多在建筑物上营巢。


山鸟: 俗名红嘴鸦儿。大风时多见,在高崖土洞里筑巢。


喜鹊: 俗名野鹊,鸦科,多在大树上筑巢,一雌一雄,叫声不息。杂食。


白鸱鸱: 候鸟,食虫。


家燕: 夏候鸟,在建筑物上筑巢、孵卵、育雏。捕食蚊蝇。益鸟。


沙燕: 多在岩石缝筑巢。捕食飞虫。益鸟。


黄鹂: 叫声婉转。


水雀: 生活在水边,个小,羽毛美丽,鸣叫婉转。


百灵: 体小善鸣。


水鹁鸪: 史活在水边,天将雨,其鸣甚急。


雁: 鸭科。过境候鸟。


鹁鸽虎: 由野鸽孵化出,食野鸽。


鹊鹞子: 鹰科,旅鸟。性猛,食麻雀等。


鹰(鸢): 鹰科,俗名鹜狈,体大性猛,嘴似钩,善高空翱翔,捕食鸟类,对家禽危害大。


枭: 俗名训狐,昼伏夜出,捕狐鼠。


猫头鹰: 鸱鸮科。俗称鸱怪子。昼伏夜出,是鼠类的天敌。


乌鸦: 俗你黑老鸹。鸦科,食肉。


鹳: 俗称捞鱼鹳,鹭科,夏候鸟,在黄河里捕食鱼类。




爬行类


蜥蜴(麻蜥): 俗名蛇丝丝。石隙多见。冬眠,昼出夜伏。捕食昆虫,可入药。


壁虎(蜥虎): 多爬在崖壁上捕食蝎子一类小动物。


鳖(甲鱼): 多生在水中,肉为美味佳肴,甲可入药。


蛇:  分布广,有黑、花、白等种类,可入药。




两栖类


青蛙: 俗名蛤蟆,分布广。冬眠,善游能跳,捕食农田害虫。


蟾蜍:  俗名旱蛤蟆。藏在土中的称金蛤蟆。以农业害虫为食,应保护。其分泌物有强心、利尿、解毒消肿作用。




鱼类


黄河汛期有鱼,品种主要有鲤鱼、鳝鱼。其它内流河无鱼。水库中有人工养鱼。




节肢动物


(一)  蜂、蚂蚁。


(二)  蝇、蚊(俗称蠓子)、蚋(牲畜蝇)。


(三) 蝴蝶、蛾(豆天蛾、食心虫蛾、豌豆象、麦蛾、棉铃虫、棉钻心虫)。


(四) 蟋蟀、蝼蛄(害虫)、蝗虫(百蛩、蚂蚁、天杈)。


(五) 榆叶甲、萤火虫、谷象、谷带蠹、长角扁谷盗、谷蛀虫、瓢虫、金龟子(幼虫即蛴螬)、蚱蝉(知了)、金牛牛、路虎、金针虫(蛐蜒)、斑蝥、羌螂(粪爬牛)、土元(壁虱婆)、骚秃子等。


(六)  臭虫、蚜虫、红蜡蚧、蝽象。


(七)  蜻蜓(俗名玻螺)。


(八) 草蛉。


潮虫(鼠妇):  俗名鞋底虫,体椭圆形,灰褐色。可入药。


倒退虫: 俗名蛋虫,体椭圆形,多在潮湿盐碱风化沙土中生活。


圆蛛:  捕食昆虫。


棉红蜘蛛: 对棉花、玉米、豆类、瓜类和果树有害。


蝎: 分布广,可入药,有搜风、止痛、镇惊等作用。近年有人饲养,卖全蝎。


百脚虫: 俗称毛叉叉。栖息于石隙中,昼伏夜出,行动敏捷,捕捉小动物,但也伤人。


除以上各种动物外,还有软体动物门腹足纲的蚌(西峰寺等地涝池中有发现)和蜗牛(俗名瓜瓜牛),环节动物门毛足纲的蚯蚓。线形动物、扁形动物门的寄生动物,腔肠动物中的水螅和原生动物中的草履虫,以及动物体外寄生动物等。






植被资源


吴堡县已无原始植被,除耕作地带外,多为次生草本植物群落,灌木丛和稀疏乔木,或由人工栽培的用材林、经济林、防护林及部分天然薪炭林。森林覆盖率24.4%。境内有林地198000亩,占吴堡县土地面积的35%,有树种22科,28属,49种。天然草场16.61万亩,其中灌丛草丛63670亩,草甸草原34302亩,农林隙地类草场6.81万亩。人工草场保留面积2440亩。林草总覆盖充达31%。


在天然草场中,禾本科22种,菊科21种,藜科7种,豆科8种,莎草科7种,其它20种。


(一) 禾本科 虎尾草、大画眉、小画眉、白草、中华隐子草、芨芨草、远东芨芨草、大针茅、披碱草、冰草、短花针茅、白茅、金色狗尾、素羊茅、野燕麦、异颖芨草、席芨、狗尾草、狼尾草、长芒草、羊草、白羊草。


(二) 菊科茵 陈蒿、冷蒿、香青、艾蒿、铁杆蒿、臭蒿、小花鬼针草、鬼针草、苍耳、狗哇花、阿尔泰狗娃花、条叶旋复花、黑沙蒿、鸦葱、飞廉、桃叶鸦葱、河溯芫花、狭叶鸦葱、山苦菜、蒲公英、裸苑。


(三) 藜科 藜、地肤子、星状刺果藜、沙蓬、猪毛菜、蝇虫尖、软虫尖。


(四) 莎草科 荆三棱、硬叶苔草、软穗苔草、聚穗莎草、阿穆尔莎草、褐蕙莎草、水虱草。


(五) 豆科 沙打旺、紫云英、草木栖状黄芪、小花棘豆(有毒)、达乌里胡枝子(牛筋子)、甘草、大野豌豆(有毒)、米口袋。


(六) 百合科 萱草、百合、山丹丹、野韭、龙须草、沙瓜瓜。


(七) 十字花科 甘蓝、羌菁、蔊菜、硬毛南芥、离穗芥、芥原菜、葶苈子。


(八) 蔷薇科 假麻、草莓、西山蒌陵菜、蛇莓蒌陵菜、花苜蓿、黄苜蓿。


(九) 萝藦科 牛星朴卜、鹅绒藤、地稍瓜。


(十) 毛茛科 翠雀、芹叶铁线莲、黄花铁线莲、茴茴蒜(有毒)。


(十一) 石竹科 鹅不食草、山女娄菜、米瓦罐。


(十二)  牡牛儿苗科 牯牡牛儿苗、草原老鹤草。


(十三) 景天科 豌豆七、费菜。


(十四) 龙胆科 小秦艽、狼牙菜。


(十五) 唇形科 白里香、野薄荷。


(十六) 车前科 平车前、条叶车前。


(十七) 败酱科 粗叶败酱、异叶败酱。


(十八) 其它 蒺藜、大戟、猫眼草、列当、茜草、陕西荚莲、黑三棱、宽叶香薄、苦瓜、五叶醉鱼草(有毒)、菟丝子、远志、地黄、曼陀萝(有毒)、野茶叶、野西瓜苗、马齿苋、野西米、马蔺。


还包括榆卜、杠柳、闹羊花、野枸杞、野酸枣等一些木本类植物。


本县人工植被面积很小,除枣树、梨果有成片林外,用材林成块者极少,零星散见的树木有柳、椿、榆、柏、桑、中槐、枣、梨、沙果、李子、槜紫红、桃、杏、玉黄、花椒等10多种。建国以后,随着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的开展,人工植被覆盖面积逐年扩大。林木品种亦因外地引进而不断增多。目前本县树种有柳、椿、桑、榆、柏、中槐、油松、刺槐、泡桐、白蜡、梓、杜仲、合欢、五角枫、火炬、白榆、柿、枣、苹果、梨、桃、杏、李子、槜紫红、玉黄、沙果、花椒、葡萄等49种;灌木有柠条、紫穗槐、桑卜、卧柳、沙柳等5种,以柠条为主。


本县人工草场除柠条外均为零星分布,主要有苜蓿、草木樨、沙打旺和聚合草等。




矿藏资源


吴堡自然条件较差,地表出产不足,地下宝藏却很丰富,有质高量大的主焦煤,有一取多用的煤成气,有待开发利用。


煤炭


   煤炭储藏量为9.03亿吨,其中主焦煤2.1亿吨,分布在县城至丁家湾之间,东以黄河为界,西至寇家塬、薛家塬一线,为一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2~4公里的长条形地段。埋藏深度在400~970米之间,煤段厚100~160米,煤层3~6层,薄者0.4米,厚者10.15米,一般2.12~7米。属石炭二迭系煤。目前尚未开采。


煤成气


储量为37.82万立方米。与煤炭分布一致,埋深在400~970米之间,厚度214~300米。主要成分是甲烷,占93%以上。次含少量乙烷、丙烷和氮等;水的主要成分为氨、硫化氢等,腐蚀性强。目前,李家沟村5号钻孔每日涌出量为200立方米,未能充分利。


浊氟石


分布在张家墕至后王家山一带,藏量可观,含量25~40%。未开采。

  硫 黄


宋家川井沟、旧城西沟石隙中有硫矿石,含量高,质量好,但藏量未探明。1958年曾试开提炼过。

上一篇:工业发展
下一篇:气候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