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中的陕西延长中煤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


陕西延长中煤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简称榆林能化公司)位于靖边县东北部10公里处的靖边能源化工园区内,公司成立于2010年5月,注册资本金100亿元,是由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组建的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大型化工企业,其中延长石油集团78.57%股权,中煤能源21.43%股权。

2017年3月13日,榆能化公司J53-10牌号优质薄膜料成为国内唯一专利许可生产商

公司占地面积约7平方公里,一期启动项目总投资275亿元。已建成运行180万吨/年甲醇、60万吨/年甲醇制烯烃(DMTO)、150万吨/年渣油催化热裂解(DCC)、120万吨/年(4X30万吨/年)聚烯烃、9万吨/年MTBE等8套主装置,配套建成公用工程及引水管线、铁路、渣场等厂外项目。项目主要原料为煤、渣油、天然气,主要产品为60万吨/年聚乙烯和60万吨/年聚丙烯,同时副产9万吨/年MTBE、22万吨/年裂解石脑油、7万吨/年裂解重油、20万吨/年轻柴油、3万吨/年碳五、14万吨/年混合碳四、4万吨/年丁烯-1、5万吨/年硫酸铵、2万吨/年硫磺等产品。2014年7月底,项目全流程打通,一次性试车成功;2015年8月,正式转入商业运营。

一期启动项目的建成投运,探索出了能源化工产业低碳发展的新途径,做到了资源清洁高效转化与综合利用,体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项目的成功运行进一步验证了煤油气综合利用思路及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合理性、先进性以及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对促进陕北能源化工基地产业转型、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项目开创了资源清洁转化和化石原料多元化生产的新路径,对我国能源化工产业高质量、绿色低碳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2016年经中国石化联合会组织中国两院多名院士专家鉴定,认为该项目核心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建议加快推广应用”。

靖边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先后被授予“联合国清洁煤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中国石油和化学行业‘十二五’十佳工程”、中国石化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省级循环经济示范项目”“省级节水示范企业”“省级水效领跑者”、延长石油集团公司科技成果特等奖;公司“煤-重油共气化制合成气技术”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延长石油集团公司科技成果一等奖;公司先后被陕西省委、省政府授予“陕西省先进集体”和“五一劳动奖状”。

理念创新成为行业示范 技术集成加快延长转型

早在2007年,延长石油集团为贯彻陕西省十一次党代会“大区域谋划、大产业构建、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推进”的要求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陕北能源化工基地“三个转化”的战略部署,超前谋划、着眼长远,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推动集团持续发展的战略抉择,在深入研究、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在稳定发展油气产业的同时,积极向煤油气综合利用领域进军的发展方向。

靖边作为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重点区域,煤气油盐多种资源富集一隅。延长石油集团与靖边县委、县政府达成建设大型能化园区的共识,全球首套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由此应运而生。

项目在规划之初,就明确了理念引导,技术创新,采用一流技术、建设一流项目的定位,创造性地提出了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的新理念,通过多种化学元素优化组合、工艺装置优化配套、工艺技术集成创新,进一步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节能减排效果,为生态脆弱地区发展能源化工产业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这一理念得到了国家相关部委、院士专家的肯定与支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被授予“联合国清洁煤技术示范项目”和“陕西省循环经济示范项目”称号。

综合利用成效显著 节能减排效果突出

靖边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项目采用14项国内外先进技术,实现了传统煤油气化工三种工艺技术的深度耦合,高效集成,开创了资源清洁转化和石化原料生产多元化的新途径,充分体现了“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的循环经济理念,以及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要求。

项目通过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碳合成甲醇专利技术,有效弥补了煤制甲醇“碳多氢少”和天然气制甲醇“氢多碳少”的不足,达到碳与氢的最佳配比,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

基于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的优势,榆能化将渣油裂解装置的富氢气、富甲烷气作为甲醇装置的原料气和燃料气,与传统煤制甲醇先进指标相比,能源转化效率提高16.88%,碳资源利用率提高17.74%。通过装置运行标定,甲醇综合能耗为1.2吨标煤/吨,吨甲醇水耗仅为1.78吨,与煤制甲醇先进值相比,吨甲醇综合能耗和水耗分别降低15.5%、70.33%。同时从源头上减少了废气、废渣排放,与煤制甲醇先进值相比,CO2减排282万吨/年,减幅60.38%;减排废渣27万吨/年,减幅61%;SO2减排75吨/年,减幅59%。

此外,榆能化在现代煤化工领域率先实现工业废水“零排放”。通过多级膜法分离与多效蒸发结晶等主要工艺技术的集成开发与创新,实现工业废水“零排放”和部分盐的资源化利用,解决了能化企业高浓盐水处理的瓶颈问题。

创新驱动助推提质增效

在生产运行过程中,榆能化公司以“自主创新驱动 高端研发领航”为理念,大力实施技术攻关和技改技措,成果显著。其中煤浆与裂解重油多通道共气化技术,显著提升了经济效益,填补了我国这一技术领域的空白;甲醇、DMTO等装置的运行水平均走在了国内同类装置前列。

在产品开发生产方面,榆能化公司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加强产销联动,坚持推进差异化、高端化、定制化经营战略,累计开发生产聚烯烃产品牌号38个,公司创效能力节节提升;2016、2017年累计增收3亿元;2018年1-5月份开发生产差异化新产品10个,其中中高端化产品8个,实现增收1.7亿元。其中TB-5610Y的成功开发生产,填补了国内注射吹塑小中空产品的空白,也标志着公司在自主研发生产高端专用料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

截止2018年5月底,公司累计销售聚烯烃产品377.06万吨,其中聚丙烯164.97万吨,聚乙烯212.09万吨,主副产品共实现销售收入354.21亿元。

高管励精图治 全员砥砺奋进

2014年7月一次试车成功后,榆能化公司8套主装置全面进入试生产运行,由于DCC、DMTO等一批技术还没有经过工业化应用充分验证,以及全厂工艺设备高度耦合联动,一系列影响稳定运行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

这些横亘在榆能化人面前的重大难题,落到了新一届榆能化领导班子肩上。经过深入调研,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曹德全认为,要突显榆能化项目综合利用高效节能、绿色环保的优势,首先必须解决影响装置“安稳长满优”运行的瓶颈问题。

在他的带领下,面对一个又一个不可预见的挑战,一项又一项史无前例的技术难题,榆能化全面科学实施技改技措,陆续解决了含油污水处理、废碱液超标以及烟气排放不达标等一系列瓶颈问题,为装置实现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根本保障,装置运行效率稳步提升,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的优势也逐渐显现。2015年5月份,在国际油价持续走低、石化产品市场低迷的不利境地下,该公司效益逆势增长,创造了单月盈利2.54亿元的新纪录。

2015年8月,在全面转入正常商业运营后,该公司通过技术攻关和持续改进,装置运行负荷近一步提高,双烯收率明显提升。特别是经过2016年的全面检修技改,工艺流程得以优化,运营水平取得了新突破,其中甲醇联合装置运行负荷最高达到113%,DMTO装置运行负荷稳定在110%,DCC装置也实现了满负荷运行,四套聚烯烃装置均配套达产运行。通过对气化装置进行改造,成功投运了国内首套煤、油共气化系统,有效提高了经济效益。

2017年,该公司DMTO、DCC装置年平均收率分别较2016年提高了0.78和0.62个百分点,运行水平走在了国内同类装置前列。截至2018年4月底,甲醇联合装置在原始开车时投用的合成催化剂已累计生产甲醇600多万吨,不断刷新的运行纪录,远超国内同类装置水平。

良好的运行离不开科学高效的管理。经过艰苦细致的努力,榆能化体制机制日趋完善,基础管理不断夯实,逐步建立了“责权分明、高效运行、协调有序、制约有效”的经营管理体系。特别是公司确定了安全生产水平量化评估(ISRS)六级达标的目标后,通过推广实施,于2017年实现了五级达标,为企业安全生产提供了根本保障。

通过坚定走差异化、高端化、定制化产销战略,榆能化不断优化产品结构,聚烯烃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仅2016年,公司就累计销售差异化产品39.63万吨,创收1.84亿元;2017年,通过增加中高端产品的研发,全年开发生产差异化产品13个牌号,创收再次过亿。

管理推陈出新 标准不断升级

榆能化公司自项目建设以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延长石油集团的坚强领导下,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大力推行“精细化管理”,专业管理得到不断提升,逐步建立起了“责权分明、高效运行、协调有序、制约有效”的经营管理体系。随着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公司确立了创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现代能源化工企业的战略目标,全面开启“追赶超越创一流”的新征程,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榆能化自2016年实施精细化管理以来,在编制发布五年规划、开展专项培训的基础上,着力夯基础、补短板、强执行、提效能,管理优势得到逐步彰显。公司通过强化专业管理体系建设,全面修订核心业务流程、制度体系及岗位标准,加强执行管控、宣贯考核,有效杜绝了有章不依、执章不严现象;通过全面推进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3A认证,建立了标准化信息管理系统,编制优化各类标准近900项,为顺利通过认证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实行采购招标、合同审查分级管理,开展了内控及风险评价、重点领域管理审计和中层干部任中审计,启动建设项目审计工作,专业职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2016年,公司引进国际先进的安全生产水平量化评估(ISRS),全面更新安全理念,彻底破除经验主义思维和做法,有效解决了好安全和生产、安全和业务“两张皮”问题;通过大力开展风险辨识评估、本质安全大排查、行为观察和任务观察活动,对重点危险工艺进行HAZOP分析,将工作重心由应急管理转变为向预警管理。通过巩固提升,2017年,榆能化实现了ISRS五级达标。此外,公司以环保综合治理为手段,优化废水水零排放系统运行,污染因子全面受控。

公司通过试行“以编定岗、以岗定职、以岗带薪”的干部使用机制,促进了“三项机制”有效落实;通过推进内控风险评价体系建设,“规范运行、合理授权、有效监督”的管控机制逐步健全。

2018年,公司紧紧围绕“追赶超越”的各项工作要求,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形成了系统的《追赶超越创一流指导意见》。《意见》紧密结合“十三五”规划,对榆能化未来五年的发展做出了具体的谋划。根据指导意见,到2021年,榆能化聚烯烃产量将达到185万吨,其中主产品中高端率70%以上,终端定制化生产比例70%。到2022年,企业要具备动态控制、自我“修复、完善、巩固、提高”的能力。

矢志追赶超越 建国内一流

近三年来,榆能化公司年生产经营目标从83万吨、“双百双十”到“三个115”逐年跃升,生产运营管理从蹒跚学步到科学高效,经济效益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但是,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和技术变革,榆能化公司决策层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有着更为长远的战略考量,提出了“追赶超越创一流”的战略规划。

据了解,围绕“追赶超越”的各项工作要求,该公司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形成了系统的《追赶超越创一流指导意见》。《意见》紧密结合“十三五”规划,对榆能化未来五年的发展做出了具体的谋划,提出创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现代能源化工企业的战略目标。到2021年,该公司聚烯烃产量将达到185万吨,其中主产品中高端率70%以上,终端定制化生产比例70%。到2022年,企业要具备动态控制、自我“修复、完善、巩固、提高”的能力。

榆能化公司总经理李伟介绍说,今后一个时期,榆能化将紧紧围绕集团总体规划和公司“创一流”战略,通过强化战略导向,重视职能管控,加强专业支撑,实施创新驱动,立足党建铸魂,纵深推进各项工作。

填平补齐项目加紧建设 后续发展方兴未艾

榆能化公司一期启动项目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加坚定了延长石油集团走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道路的信心与决心。为充分发挥现有公用工程设施潜力,做强新的经济增长点,延长石油集团决定在“十三五”期间对靖边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一期启动项目进行填平补齐,打造国内最大的烯烃基地。

填平补齐工程将进一步发挥一期启动项目“煤气结合、碳氢互补、资源综合利用”的产业优势和现有公用工程设施潜力,在优化装置配套、丰富产品结构的同时,提升生产规模,做优做强聚烯烃产业。该项目以煤、天然气为原料,建设180万吨/年甲醇、60万吨/年甲醇制烯烃、40万吨/年聚丙烯和30万吨/年低密度聚乙烯/乙烯-醋酸乙烯聚脂(LDPE/EVA)一体化装置。项目于2017年四通一平开工,计划2020年建成试车。

按照规划,“十四五”期间,榆能化公司将立足产业定位,发挥自身优势,持之以恒抓好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建设,继续引领能源化工产业高端发展。公司规划实施煤基多联产创新示范工程,推进一批延长石油自主创新煤化工关键技术的集成示范。到“十四五”末,努力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煤油气综合利用产业基地,打造国家级创新型能源化工基地和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努力将榆林能化公司建设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能源化工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