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承宗旨 务实敬业 不忘初心 认真履职
为辖区稳定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再作新贡献

——长安路派出所市局优秀集体材料


长安路派出所位于古城西安的南大门外,管辖面积3.25平方公里,是我市政治、旅游、文化、体育、商贸中心之一。近年来,该所先后被中共陕西省委、省人民政府“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荣誉称号;省委宣传部、省公安厅“汪勇式集体”并记集体二等功一次;省公安厅“全省优秀公安基层”;市公安局“汪勇式集体”、 “执法示范科所队”等多项荣誉,连续16年被公安部评定为一级公安派出所,连续26年保持“省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2013年10月新的所支部班子到任后,提出了“秉承宗旨、忠诚为民、受岗敬业、从严治警、强化修养,提升素质”的队伍管理工作思路,在提升民警素质,优化警队环境的同时,为了更好的服务群众,提升服务水平,所支部积极探索创新警务改革,改革社区警务管理模式,在全市公安机关率先建立起“一室一站三队”警务机制,始终围绕着规范执法的原则,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办案,开拓“窗口”特色服务,本着 “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着力解决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始终坚持向人民汇报、请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努力打造亲民、爱民模范所队。

一、强化道德教育,坚持以人为本,提升爱岗敬业培训

兵之能战,严也;兵之能安,仁也。严以明纪、仁以服人,长安路派出所自新一届支部班子成立以来,始终把从严治警与人性化管理作为新时期加强公安基层队伍建设管理的重要手段。

一是知人善任,风清气正。所支部重新整合警力资源,制定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原则。通过民警推选、竞争上岗、竞聘演讲等方式,一批年富力强、群众公认、工作能力较强的同志走上了探长和警长岗位;同时个别年龄偏大、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同志,专做社区防范和矛盾调处工作。通过新的整合,全体民警焕发出了无限的活力和热情,一股“你追我赶”、“争先进位”的作风涌现出来。

二是以人为本,凝聚警心。解决好“战斗力”的同时还必须解决好队伍的“凝聚力”,所支部牢固树立“像家一样来经营派出所”的理念,把民警的事记入工作笔记,想方设法地解决好民警的后顾之忧。支部的关怀,迎来的是无穷尽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是民警以所为家,所荣我荣的集体荣誉感和实干精神。

三是注重培训,提升素质。为了提升队伍的道德修养,做到业务技能和道德规范两手抓,两手硬,所支部坚持日常民警的学习,强化“三观”教育,注重树立身边的先进典型,并购买大量的有着正能量和积极上进的书籍供民警阅读。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学习教育培训,牢筑思想道德底线。为推动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注入了不竭的精神动力。

四是政治坚定,从严治警。所支部带头学习政治理论,带领民警认真开展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坚持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队伍,用条例制度管理队伍,用纪律约束队伍,确保队伍在政治上的高度统一与稳定。2016年共组织政治理论学习42次,党课教育12次,每名支部成员撰写理论研讨文章3篇,每名民警每年至少完成4篇学习心得,撰写学习笔记每人每月1.3万字。

二、强化宗旨意识,激发爱民情怀,真情实意赢取民心。

坚持以“为民、帮民、利民”为服务理念,强化民警服务意识,架起与百姓心与心沟通的桥梁,用真心赢得民心,切实落实好6类30项便民利民举措,延伸服务触角。

一是坚持开拓“窗口”特色,搭建警民桥梁。在派出所的几个服务窗口中,户籍室是群众接触派出所最多的部门,也是展示派出所服务风貌和公安机关工作作风的窗口。所支部推出了多项便民服务措施,印制了16类30项便民措施;开设了专线咨询电话;配置了便民服务伞;腾出专门的房间为群众拍一次成像的照片等,使“不让群众跑第三趟”的承诺落到实处。三年来户籍室收到群众的表扬意见280余条,被评为全市“十大文明服务窗口”。此外,值班室、档案室等窗口部位上岗民警都能按照分局要求,做到警容严整,热情文明服务。档案室被省公安厅评为“省一级档案室”,几次复检均夺得全局最高分。

二是坚持为民服务传统,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长安路派出所最大特色和优良传统就是始终坚持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所里每个民警都收到过多封群众的表扬信,每个民警都送过迷路的老人和儿童,大多数民警都自费资助过因丢失钱财而无法踏上归途的困难群众,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日积月累,积累出了长安路派出所为民服务,排忧解难的好传统和好声望。

三是坚持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做起。多年来支部始终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工作的“晴雨表”,注重深入辖区调查、座谈、走访。在工作中支部得知,西后地地区群众对经常在后半夜发生入户盗窃案件反映较多。所支部立即着手研究,在街道办事处的大力支持下,建立夜间巡逻队,专门负责晚11时至凌晨6时的巡逻防范工作,大大降低了发案率,赢得了群众满意,媒体点赞。

四是坚持用真情解民之危难。所里民警经常利用下班和工作空余时间,帮助群众积极寻找遗失物品,经常收到省内外群众的点赞。不仅这些,近年来所里民警无私资助贫困人员60多人次(3000多元),帮助群众解决问题和困难140多(件)起,义务返送迷路老人、儿童19人次,均受到了辖区群众的称赞。

三、创新警务模式,密织防范网络,确保百姓安居乐业

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所支部不因循守旧,认真探索,锐意进取,为全市乃至全省公安基层派出所创出了一条新路子。

一是创新警务管理模式,实现社区警务专职化。在警力资源配置上突出“一减一加”警务模式,即:加强社区警力,取消治安警充实到社区警务队,实现了社区民警真正“专”起来的目标;二是以通过建立完善“案件移交和警务联勤制度”,减轻社区民警负担,优化勤务模式。建成了“社区警务队、巡逻防控队、综合内勤室和责任区刑警中队”的“3+X”警务模式改革;三是以深化创新“家门口”派出所建设为抓手,打造服务群众新品牌,目前已建成6个“家门口”派出所。

二是创新“一室一站三队建设,延伸警务触角。2014年底全市率先在长安路派出所对“一室一站三队建设”先期试点,研判室发挥“大脑”作用,指挥一站三队的运行,缩短了出警时间,提高了处警效率,提升了打防力度,得到了群众的认可,成为全省取经学习的一个示范点。

三是创新“三位一体”网络,打造平安社区。“三位”即:防范以点、线、面为依托,使防范网络呈现立体性、层次性、平行性的特点;“一体”指点、线、面相互结合,相互依托,相互联动,使“打、防、管、控”一体化。以社区警务室、“家门口”派出所、流动警务车,警务站动态报警为基础,布建10个防范点,适时变换巡逻工作模式,提高群众见警率和与犯罪分子的碰撞率及抓捕率,有效地降低了各类案件的发案率,被群众形象称为长安路上的“轻骑兵”。

四、强化技能培训,推进规范执法,打造人民满意集体

提升综合业务技能,规范执法、提高执法质量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是抓队伍建设和业务工作的结合点、切入点。所支部紧紧围绕着省公安厅、市局、分局党委“四项建设”的工作部署,牢固树立“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理念,把执法规范化建设作为各项工作的总抓手,坚持日常业务教育培训不放松,走出了一条实战化、标准化、信息化的执法规范化建设新路子。

一是在抓执法质量上狠下功夫。通过加强思想教育,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立警为公的理念;坚持执法培训,建立单位执法档案和民警个人执法质量档案;规范执法场所,重视执法源头、过程及效果;健全案件告知义务、大调解、案件回访、大走访等制度机制,执法全程接受监督,有效化解社会矛盾,赢得群众理解与支持,推动办案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是强化民警的业务技能培训。为了使这支队伍人人在各自的岗位上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成为行家里手,所支部在注重平时民警的自己学习外,每季度请警校、分局法制大队及社会上的法律专家给大进行法律培训,针对执法办案工作中出现的疑难问题,支部组织大家一起探讨,并在专家授课时给大家解疑答惑,同时支部结合日常工作办案实际,出支6000多元购买了专业法律书籍供大家学习。

三是开展“向人民汇报”工作。充分运用网络群,定期发布治安动态、警情提示等信息,增强警民互动,实现社区警务工作由“管理模式”向“管理与服务并重”的转变。一是通过推行实施“错时预约”工作机制,拓展服务外延。二是实施一站式服务、延时服务、上门服务等业务,开展 “送证上门”、“上门制证”等便民措施。三是坚持“六必有”,规范民警的行为:有笑脸、有警民联系卡、有社会治安报告会、有法制课、有告社区居民信、有社区居民回访评议表。社区民警王宏杰坚持每周下社区一次,每月底向辖区群众汇报工作, 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度和满意率。四是坚持“四零”“四常”服务。服务群众“零距离”、服务受理“零推诿”、服务事项“零积压”、服务质量“零差错”,“门常开、灯常亮、人常在、事常办”,助推了警民关系的融洽,提升群众满意率。社区警务室一年采集录入各类信息近50000多条,办理各种证明3600多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长安路派出所支部将继续秉承“亲民、为民、爱民”优良传统,不忘初心,在市局及分局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以“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忠于国家、服务人民、恪尽职守、清正廉洁为主要内容,进一步提升公安机关公务员职业道德修养,打造一支政治信念坚定、精神追求高尚、职业操守良好、人民群众满意的公务员队伍,为辖区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