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泉县人民政府关于全域旅游工作情况汇总


2016年,礼泉县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单位。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按照“城乡统筹,全域旅游”的总体发展思路和“全域旅游·全景礼泉”的发展理念,不断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打响“唐宗圣地、关中印象、梦幻河谷、御果礼泉”特色品牌.以项目为抓手,以创新为手段,以全域旅游为载体,努力做大做强礼泉旅游产业. 2017年,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89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3%和23.6%。

一、主要工作

(一)深化全域理念。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讨论示范县创建工作,成立了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验收工作冲刺大会,并下发《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验收冲刺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各部门创建任务。举办了全域旅游创建工作培训会,邀请陕西师范大学专家教授对承担创建任务的40余个单位进行了辅导讲解。以问题为导向,以指标为目标,目前各部门按照任务分工正在积极加快全域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创建合力基本形成。

(二)坚持项目引导。一是按照“多规合一”原则,高标准、高水平编制了全域旅游总体规划。二是加快推进昭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烽火红色旅游景区建设项目、袁家温泉度假酒店项目、关中民俗灵境大观园建设项目等项目建设。堡里村生态旅游开发项目已完成通往景区主干道路、小型污水处理厂、民俗窑洞主体和水上休闲小木屋的建设工作。三是依托丰富的文物旅游资源,大力推进昭陵博物馆矿建项目。民俗收藏博物馆项目正在完善内部基础设施。扎实推进昭陵韦贵妃墓、长乐公主墓保护展示项目的验收工作,12个陪葬墓,完成土地流转,正在植树绿化。魏征墓绿化已完成,房玄龄墓正在实施绿化工程。

(三)强化融合发展。1、旅游+农林果业。打造四季御果之旅礼泉旅游品牌,体验参与农耕文化,不断延伸果园休闲产业链,把御桃、御杏、御石榴、御梨、御枣统一品牌,统一标识,提升档次。目前白村现代农耕体验园、东黄花果小镇、袁家村现代农业生态园、醴泉湖农业生态观光园区、肖山(庄河)现代石榴园、山底(东坪)御杏园、汤房红提葡萄园、榆村御桃园、永平秦王生态御桃园、关中环线现代果业示范园等一批现代休闲观光娱乐性综合园区逐步成型,实现了从传统农业收益到融入休闲观光、农业认知、果业生产、农副产品深加工等多元化收入。

2.旅游+体育文化。通过举办单车骑行大赛、袁家村蟋蟀大赛、烽火村斗鸡大赛、书画摄影大赛、征文大赛、国际垂钓大赛等体育文化活动,不断吸引省内外专业群体来我县休闲度假,实现产业深度融合,不断创新旅游消费新亮点,彰显我县体育文化软实力.

3.旅游+特色工业.设计旅游线路,将红星软香酥、心特软、子琪、汇源果汁等工业企业生产纳入旅游线路,让游客充分了解生产工艺流程,提高我县食品工业的知名度,以旅游助推工业转型发展。

(四)基础设施提升。礼泉县大力开展旅游服务提升工程。大力改造关中环线等主干道路,加快完成泾阳界-唐昭陵、建陵-乾县界、312国道-东黄小镇-兴平界、石马岭等旅游公路建设。逐步完善了通往袁家村、唐昭陵、烽火村、白村等重点等旅游目的地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旅游专用道路的旅游交通引导标识体系,引导袁家村、烽火等旅游目的地建设自行车道、步行道、生态道等慢行交通系统,拓展休闲游憩空间,完善慢行系统沿线服务设施。完善各主要景区的停车场、厕所、讲解系统、标识标牌系统等服务设施建设。强化景区日常监管和中和协调能力,不断优化旅游服务环境。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做好节假日期间的社会治安、交通安全保障工作。加快了智慧旅游,推进礼泉县旅游数据中心的建设,完善数据采集体系,加大WiFi覆盖面积,电子讲解正在完善当中。组织对导游人员的管理与培训,打造了一支专业的导游队伍。

(五)加大宣传力度。坚持节庆宣传,持续做大做强桃花节、乡村旅游文化节、御果采摘等成熟节庆品牌,不断招揽游客,做旺人气。不断强化媒体营销,利用县政府网站、旅游微信为媒介,不断宣传旅游我县全域旅游相关进程。充分利用省、市平台推介礼泉旅游,利用咸阳市旅游商品大赛平台,成功宣传礼泉旅游及产品,袁家休闲食品系列荣获咸阳市第一届旅游商品大赛二等奖。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在发展全域旅游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礼泉旅游业现在仍处于发展阶段,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是资源保护开发挖掘不够。目前我县旅游业仍然处在外事接待和观光游览的初级阶段,无5A景区支撑,游客互动、可参与性的消费项目较为单一,难以满足不同层次消费人群的需求。资源开发挖掘不足,尤其是历史文化的发掘、保护、传承和利用工作做得不够,没有将历史文化遗迹与旅游景区建设结合起来,缺乏有效的载体支撑。招商引资力度不大,资源开发利用没有质的突破,建设管理水平低,整体推进较为缓慢。

二是产业化发展程度不高。文化、文物与旅游有机结合不够,仍停留在“门票经济”和单纯的靠讲解收费的阶段。旅游淡旺季明显,旺季接待能力有限,分布过于集中袁家村。淡季客源严重不足。文化旅游企业数量少、实力差,主体培育和作用发挥不够。旅游文化娱乐项目几乎处于空白状态。旅游商品品种少,品种单一,附加值低,不能带动旅游消费。

三是基础设施依然薄弱。旅游景区道路狭窄,影响游客出行。大部分景区停车场、公厕等设施建设滞后,旅游旺季车辆堵塞,游客进不来、走不动、出不去的现象依然存在。旅游配套设施不全,游客引导系统不完备、不醒目。

 四是宣传策划明显滞后。对外宣传营销和对内氛围营造的力度、广度、深度不够,“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坐等情结依然存在。宣传的手段依然单一,运用新媒介的能力较差。宣传效果和针对性实用性不强。

 五是专业人才严重匮乏。人才结构不合理、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服务不到位,友好程度低,欺客宰客现象时有发生。群众文明意识不强,横穿马路、随地吐痰、乱扔纸屑等现象时有发生,维护礼泉旅游形象自觉性不够。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坚持产业融合发展为重点,培育打造旅游产业新业态。发挥“互联网+旅游”的优势,加大旅游与农业、林业、工业、文化、体育等产业的融合力度,促进旅游业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推动旅游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是把全域旅游产业的培育与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相融合,全力打造一墓一景一故事。二是开发历史文化演绎项目,充分学习“华清池”经验,开发大唐文化祭祀文化项目。 

(二)以突出特色彰显个性为重点,努力提升乡村旅游开发层次。一是乡村旅游产业开发规划要富有乡村特色,不能简单地把景区景点规划套用到乡村旅游规划中来,避免千篇一律,千村一面。二是农村生态旅游要传承人文风情,保护文化根脉,充分体现当地的风貌特色、历史文化特色、建筑特色和习俗特色等。三是乡村旅游产业开发要彰显个性,充分发掘反映关中村庄的农耕文化、民俗风情,既让广大游客享受到现代文明的成果,又延续文化底蕴深厚的田园风貌。

(三)以完善基础设施为重点,着力提升全域旅游公共服务能力。一是要加强道路交通建设,推进关中环线道路改造项目,着力提升旅游公路档次。二是主要在景区,规划修建标准较高的公厕、停车场等基础设施。三是深入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加快主要道路沿线的美化绿化。四是坚持建管并重,引导群众改变落后生活方式。

(四)切实增强旅游宣传推介的效果。一是要明确宣传指向,针对不同地域人群、不同年龄层次游客,制定适销对路的推介营销方案,切实提高旅游宣传的精准性。二是突出集散中心、高速公路、公交车候车亭等部位,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宣传促销活动。抓好县内旅游线路的和扩展延伸,鼓励跟周边县的合区开发优质线路,整合资源,集中推出一批“一日游”“二日游”“多日游”跨县区精品线路,全力推动形成全域旅游格局。

(五)以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全面提升全域旅游发展水平。高度重视旅游人才队伍的培训、引进和培养。一是强化业务培训,定期开展业务交流,提高从业的能力和水平。二是要培养文化人材,鼓励和扶持群众中涌现出来的文化积极分子,通过举办文化旅游演讲等文旅形式,深入挖掘和整理唐文化,为进一步开发唐文化奠定基础。三是积极引进旅游策划、管理和营销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为我县全域旅游产业的开发提供决策咨询,帮助开发建设,培养后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