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峁遗址简介及主要工作情况汇总


石峁遗址位于陕西省神木市高家堡镇,地处黄土高原北部、毛乌素沙漠南缘,黄河一级支流秃尾河及其支流洞川沟交汇的台塬梁峁之上。初步判断其文化类型属于龙山文化,属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代早期遗存,是中国已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史前城址。

石峁遗址于1958年新中国第一次全国文物普查时被发现,石峁城址初建于距今4300年前后,沿用至距今3800年前后,由“皇城台”、内城、外城三部分石砌城垣构成,面积逾4平方公里,城内密集分布着大量宫殿建筑、房址、墓葬、手工业作坊等龙山文化晚期至夏代早期遗迹,先后出土了大量的石雕作品、彩绘壁画、占卜用具、生产生活工具、装饰品、武器、玉器等珍贵文物。

考古工作表明,石峁遗址系公元前两千纪前后中国所见规模最大的城址,形制完备、结构清晰、保存良好,被誉为本世纪中国最为重要的史前考古发现之一。石峁城址以其重大的学术意义,荣获2012年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论坛“中国考古新发现”和“2012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13年8月,石峁遗址考古工作荣膺“世界考古•上海论坛”之“世界重大田野考古发现”殊荣,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强烈的学术共鸣。2016年5月石峁遗址荣获国家文物局和中国考古学会评选的2011—2015年度田野考古奖一等奖,2017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2016年中国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中,石峁遗址皇城台遗迹入选“2016年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

公元前2000年左右正是中国文明起源的前夜,石峁城址正处于中国早期文明形成关键阶段,她的发现为探讨中国文明起源形成的多元性和发展过程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资料,改变了人们对中国早期文明格局的传统认识,对进一步理解东亚及东北亚地区早期国家的起源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石峁遗址自2012年系统考古发掘以来,随着外城东门遗址、皇城台遗址的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玉器、陶器、石器、骨器、青铜器、壁画等珍贵文物。近几年,石峁遗址在国内外荣获了多个重要奖项,受到了国内外广泛关注,与浙江良渚、山西陶寺、河南二里头一起构成五千年中华文明的重要实证,2017年12月,石峁遗址被列入全国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现将近几年石峁遗址的主要工作和有关规划思路汇报如下:

石峁遗址基本情况

(一)石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概况

为更好保护石峁遗址,不断挖掘其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社会价值,2017年我处根据国家法律与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与规范性文件,邀请国家文物局监制,陕西省古迹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编制了《陕西•神木石峁考古遗址公园规划》。

该规划从遗址的基本情况出发,详细论证了文物资源、遗址区位条件、遗址社会经济条件、遗址区环境条件、考古科研条件、管理条件、相关规划等要素,由此作出了对石峁考古遗址公园的总体设计和专项规划,同时针对个别节点(主要服务节点、主要文物遗址展示节点、景观展示区)制定了设计要求。最终根据规划设计确定投资预算为158202.96万元(约15.8亿元)。

规划坚持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工作方针。将石峁遗址主题定位为中华文明起源文化、自然文化,将高家堡古镇主题定位为高家堡古城文化。划定遗址公园面积1275.04公顷(19125.6亩),封闭管理区面积542.112公顷(8131.68亩)。确立了两川(秃尾河、永利河)、双城(石峁古城、高家堡古城)、两环(沿石峁环线、双城环线)、多景区的遗址公园空间结构。

根据石峁遗址现状,制定近期(2017-2019)项目为完成保护性征地确保文物安全,考古勘探发掘,外城东门遗址保护展示,皇城台遗址保护展示,内外城墙遗址保护展示,遗址公园园区道路建设,服务功能区建设,石峁博物馆建设,基础设施及安防系统建设等。

石峁遗址保护区概况

根据《石峁遗址保护规划(2016—2030)》划定的范围,遗址保护区面积为5.42平方公里(8131亩),建控地带为5.15平方公里(7724亩),总面积10.57平方公里(15855亩)。遗址保护区范围涉及石峁、马家渠、水磨、高家堡、白家山5个行政村,共计2363户6985人。村庄位于保护区内的有5个村民小组,共132户497人,其中常住人口共75户234人。遗址保护区内共有院落67处,大小石窑洞176孔,大小土窑洞140孔约3000㎡,砖窑洞19孔约681㎡,砖混房84间约2973㎡,彩钢房6间约108㎡,总面积约14000㎡。遗址保护区内确认墓地271块,占地约235亩,坟包1327座。

石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情况

自《陕西•神木石峁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制定以来,我处认真落实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任务,始终把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作为各年的重点工作来抓。通过机构建设、项目建设、重点工作任务有序推进石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

(一)推进机构建设,加强文保工作

建设石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首先是中省文化文物系统保护大遗址的要求,是展示利用石峁遗址的前提,也是神木市文化旅游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助推陕北地区旅游快速发展重要抓手。为此,神木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讨论石峁遗址和高家堡古城保护和旅游开发的问题,经过深入学习中省市文件精神,不断分析研判,各部门、单位思想取得了高度统一,组建了副处级建制的石峁遗址管理处,并在2017年成立了由时任县委书记和县长担任组长的石峁遗址与高家堡古镇建设协调领导小组。这几年,先后实施了一批文物保护项目,制定并出台了《陕西省石峁遗址保护条例》,组建了专业文物保护和群众文物保护队伍;启动实施了部分安防工程,多次召开了石峁遗址的文保学术会议,推动高家堡派出所加挂石峁遗址派出所牌子,积极推动省市成立石峁遗址专门的保护及申遗工作机构。

(二)加强项目储备,加快建设进度

为加强遗址文物保护和展示利用,从2017年起,我处围绕石峁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目标,先后储备了十多个前期项目,包括遗址安防、景观规划、文化创意、纪录片故事片等,为石峁遗址未来保护展示打好基础。近几年,实施了多个重大项目。保护工程项目4个,总投资6000多万元,包括生产道路及保护路面工程、临时保护大棚外城东门遗址项目、管理处集成工作站及文物医院集成平台项目、重要文物点的遗址抢险加固项目,目前,这些项目已经基本竣工。展陈项目石峁博物馆总投资约1.2亿元,其中,主体土建总投资5684万元,主体土建即将封顶,装修与展陈正在完善设计。考古科研方面,石峁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已经被列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重点专项(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专题任务)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上述工程项目的实施,加强了遗址文物保护,有效提升了石峁遗址的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和旅游服务能力,较好改善了遗址、文物保护的条件。

(三)统筹重点工作,任务一体推进

2019年5月,石峁遗址顺利进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石峁申遗配套项目建设与考古遗址公园项目建设,同时成为了我处面临的艰巨任务和重要挑战。我处认真分析了两者之间存在的共同点,并与《石峁遗址保护规划(2016-2030)》结合,深刻把握其中的特殊性。2019年初,管理处成立了石峁遗址申遗工作专班,将其与考古遗址公园一体推进,现在申遗相关文本正在由专业团队编辑,申遗考古纪实纪录片正在紧锣密鼓的拍摄制作当中,10个储备项目也已经开始规划设计。项目引领,石峁遗址申遗和考古遗址公园一体推进的工作格局已经基本形成。

其他规划及思路设想

对于石峁遗址未来保护展示利用工作,除了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世界文化遗产为主要工作目标外。我们已经建成或正在争取建设的目标还有:

(一)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目前已经挂牌,主要为海内外华人华侨提供交流参观和寻根问祖的平台,为国际友人提供交流合作的平台。

(二)陕西省文化遗址公园。目前已经挂牌,主要以遗址展示和“活化”为目标,把遗址及考古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社会展示。

(三)文化自信党性教育基地。目前已经榆林市委组织部批准,为增强四个自信,特别是文化自信方面,为党和政府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学校和社会人士提供文化自信教育平台。

(四)石峁--秃尾河田园综合体及5A文化旅游景区。以石峁遗址和高家堡古城及周边文化资源为载体(明长城为代表的边塞文化、千佛洞万佛洞、兴武山、叠翠山、龙泉寺等为代表的宗教文化),以桑树渠至凉水井秃尾河沿岸为田园综合体,提供生活服务和后勤保障,打造一个大5A级景区。

(五)石峁遗址国家文化公园。目前,据了解全国已有台儿庄被国家文物局列为国家文化遗产公园,黄帝陵、长城、大运河也在建设国家文化公园,让重要历史遗存成为国家标识,推动文旅大融合是大遗址发展的方向。石峁遗址也具备建设国家文化公园的基础条件和文化资源禀赋,我们也准备积极争取这一目标。

(六)其他方面,如大河套地区土石城遗址研究中心,玉文化研究基地,全国青少年精神文明教育基地,考古体验基地等等,也将逐步推进建设。

下一步工作计划和建议

宏观目标,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紧抓核心业务目标。按照文物保护和文博事业的标准,坚持有序推进石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和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按照文旅融合的要求,逐步建设石峁文化--秃尾河田园综合体5A景区,统筹推进项目建设等各项工作。

(二)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围绕石峁遗址水电路景观,打好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石峁遗址遗址步行参观栈道、内环线、外环线参观路线;打通神木至石峁及石峁至榆林大河塔快速通道;争取设立石峁高铁站点,直升机停机坪等综合交通项目,形成内联外通的交通格局。

(三)形成石峁文化阐述体系。深入推进石峁文化研究和宣传工作,组织和调动各级专家学者、各界人士,通过石峁论坛、全国大遗址大文化活动,提升石峁文化软实力,形成独具特色的石峁文化阐述体系。

当前任务和建议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认真贯彻实施《陕西省石峁遗址保护条例》。《条例》是石峁遗址保护和利用的法律依据,必须大力学习宣传,通过各种手段,广泛宣传《条例》的主要内容和遗址保护相关知识,增强属地镇政府、相关部门和群众保护遗址的法治意识,并推动出台《条例》实施细则,明确石峁遗址管理处执法权限。

(二)加强遗址保护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一是建议设立石峁遗址保护基金,省、榆林市、神木市三方按照约定比例出资。二是建议省市成立石峁遗址申遗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申遗工作。三是在全国范围内启动《石峁遗址保护方案》征集工作。四是加强与山西、内蒙古等省区联动,摸清新石器时代河套地区聚落遗存的位置和数量,在更大的范围统筹规划石峁遗址保护与发掘工作。五是设立“石峁遗址国际论坛”,定期召开学术研讨会。六是建立石峁文物保护研究基地,成立中国考古学会石峁文化专业学术委员会。

(三)加大遗址保护区征迁工作力度。一是启动编制《石峁遗址保护区征迁移民安置规划》,制定《石峁遗址保护区征迁工作方案》,加快遗址保护区征迁工作进度,勘界定桩。二是统筹推进高家堡新区建设和公墓建设,解决好遗址保护区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高家堡新区规划占地1561亩,可安置2000户约8000人,目前已和村民签订征地意向协议约680亩。高家堡公墓规划占地327亩,目前已完成设计方案,已启动征迁工作。

(四)加快推进石峁文物征集工作。一是加快石峁遗址博物馆建设。博物馆主体土建工程已接近尾声,博物馆装修、展陈、机构组建等也正在设计和筹划。管理处面临编制不足,机构级别升格等问题;博物馆也亟需组建机构、核定编制、配置领导,招聘、培训工作人员。二是启动石峁文物征集工作,分批次、有计划、最大限度征集石峁遗址流散的可移动文物。三是加快推进神木市公安局高家堡派出所加挂石峁遗址派出所牌子,增加编制,充实人员力量,加强文物管理工作。

今后,一如既往支持石峁遗址和高家堡镇文化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