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水千年润樊川 皇家梨园迎天下
——中国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樊家川村


交道镇樊家川村基本情况

樊家川村位于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龙首渠引洛古灌区”所在地,洛河穿村而过,川道地貌独特,由季家川、樊家川、韦村、状头、东塘、西塘6个自然村合并而成,现辖9个村民小组572户1894人,先后获得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国森林乡村、全国旅游扶贫试点村、全国扶贫监测点、全国法治文明示范村、全国百县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村、国家科技特派员创业基地、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生态农场九项“国字号”荣誉;陕西省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创建示范村、陕西省集体经济发展示范村20强、丹澄共建乡村振兴示范村、陕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苏陕协作示范村等荣誉。

抓班子带队伍,严格党员管理。村党组织积极吸纳农村优秀青年、复退军人、科技示范带头人进入村班子队伍,注重培养年轻后备干部和优秀党员进班子,选优配强“领头雁”队伍,夯实党支部战斗堡垒。村党组织健全党内生活,紧紧围绕基层党建中心工作,制定党员学习计划,加强党员教育培训管理,严格党员“承诺、践诺,积分、评定”制度,落实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依托微信平台,用活用好“互联网+党建”云平台,建立樊家川村党员网上学习交流群,全面实施党员网格化管理,提高服务群众质量。

抓产业促增收,激发内生动力。创立的“支部+景区园区+合作社+贫困户”扶贫模式,将党建活动融入重点工作,积极实施“1234”工程,即:以打造澄城第一村为目标,以创建陕西龙首现代农业示范园、龙首坝国家级3A景区为两翼,做好党的建设、美丽乡村、脱贫攻坚三篇文章,做强以樊家川龙首坝酥梨、设施果蔬、田园采摘、特种珍禽养殖和生态垂钓园为重点的观光休闲现代农业,以龙首坝景区延伸产业链条为重点的娱乐餐饮服务业,以“三务公开”规范化建设为重点,以村容村貌长效整治为核心的美丽乡村建设四方面工作,实现了樊家川由“米粮川”向“花果山”“美景区”“观光园”的转变,真实做到了“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一个支部一座堡垒”。

树标杆亮身份,提升治理水平。村党组织通过建立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开展一名党员一个示范大棚、一条美丽巷道,党员卫生监督员、党员景区安全维护员、党员邻里纠纷调解员等活动,树立党员“当好标杆,向我看齐”意识。组织党员干部广泛开展“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好婆婆”“好媳妇”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树立典型、学习先进,鼓励农村老党员在村级自治、法治与德治等工作中贡献余热,让优秀文化扬正气、引风尚、树新风,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今后樊家川村将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中心,以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进一步抓好优质酥梨、设施果蔬和生态旅游三大主导产业,农业农村工作扎实推进。按照县委、县政府乡村振兴“一体四园”农业产业示范点的规划要求,立足村情现状,依托龙首壩水库核心景观和龙首现代农业园区有机酥梨、设施农业等特色资源,以龙首壩水利景观为核心内涵,以渭北民俗文化与农耕文化为重要补充,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业态设计与项目布局,全力打造集农业观光、设施采摘、民俗美食、特色商业街、观影演艺、休闲度假、水利观光、汽车露营、旅游集散、亲子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多样化农业生态公园,推动我县农旅融合、产业发展和人民脱贫致富。

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主要典型做法

樊家川属澄城县交道镇。据县志考: 西汉时期建村,属汉代开国大将樊啥封地之一,族人以樊哙为祖,村曰樊家川。又传唐代女将樊梨花曾于此屯军练兵,玉帝赐仙界酥梨,樊梨花指导士兵与村民广栽梨树,便于士兵降暑解渴,于是樊家川酥梨久负盛名。民国时期,杨虎城将军在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龙首渠引洛古灌区”的基础上倡导修建惠民水利设施龙首坝,荫及毗邻县70万亩良田,西塘村的洛惠渠胜天洞,独特的温泉地下抽水站等等,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和风光秀丽的自然景色,驰名天下,令人向往。

樊家川属旱源河川区地貌,塬、沟、坡、峁、川、谷、滩等黄土地貌元素丰富,一年四季清瀑飞泻,“井渠法”世界水利先进经验流传千古,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多年来,樊家川人民勇立潮头,敢为人先,创造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辉煌。改革开放以来,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坚持抓党建、强特色、兴产业、促融合、发展旅游业,形成了以“龙首现代农业产业园+龙首壩文化景区”为主的现代农业与休闲农业相结合的产业发展模式。大胆探索“党组织+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经营方式,做强以樊家川龙首坝酥梨、设施果蔬、田园采摘、特种珍禽养殖和生态垂钓园为重点的观光休闲现代农业,以龙首壩景区延伸产业链条为重点的文化旅游服务业,以党务村务财务规范化建设为重点的党建工作,以村容村貌整治建立长效机制为核心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规划,打造“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现代乡村旅游综合体。

如今的樊家川,农旅融合发展的号角嘹亮吹响,村集体经济率先在全省试点探索,园中有景、田垄可娱、功能互补,绘制出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图景。这里曾是全国“十二五”“十三五”时期脱贫攻坚的主战场,现在已然成为“十四五”时期乡村振兴的先行军和示范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旅游扶贫试点村、全国百县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村、国家森林乡村、陕西省第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村等荣誉印证了它的发展历程。樊家川已从昔日的“农业学大寨”示范点变为了今日的“花果山”“米粮川”。

主要典型做法经验:

(一)坚持党建引领,在赓续延安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

村两委会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将产业发展作为建设美丽休闲乡村的基础和支撑,坚持抓党建、强特色、兴产业、促融合,发挥党建在乡村振兴中统筹引领、凝心铸魂、保障推动作用,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以“五强五优”为标准建强基层党建阵地堡垒,探索“党支部+”模式,以打造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为目标,以创建陕西龙首现代农业示范园和龙首壩国家级AAA景区为两翼,做好党的建设、集体经济、产业发展、美丽村庄、基层治理五篇文章,做大做强农村田园综合体。搭建“党建e家”平台,建设数字智慧乡村,开展“我是党员我先行”活动,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激发党员先锋模范活力。2018年樊家川用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典型经验在陕西卫视《脱贫路上》《陕西新闻联播》播出,2020年在全省作经验交流。

(二)聚焦主导产业规模发展,初步形成了万亩农业公园的雏形

近年来,始终把产业培育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依托独有的川道气候,积极发展特色经济林、现代设施农业。一是注重产业规划,结合发展实际和园区情况,科学划分酥梨区、设施果蔬区、苗木繁育区、市场交易区、养殖区、龙首壩景区六大功能区,加快土地流转,促进规模化经营,形成板块清晰的产业结构。二是注重技术推广,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省级龙首现代农业园区,引进西北生态苗木研究中心,与西北农科院联盟,由3名高级农艺师组成的科技人员专家大院,定期对产业发展进行指导,樊家川村被命名为国家级科技创业示范基地。三是注重基础配套,投资500万元实施5000亩节水灌溉项目,对苗木繁育基地基础设施进行建设,新建了5000㎡连体温室大棚,硬化园区道路6公里,投资100万元新建1000立方米高位水池两个,形成完善的田间灌溉水系。四是注重品牌创建。注册“龙首壩金寿杏”“龙首壩水晶贡梨”“龙首壩油桃”“龙首壩土鸡蛋”等有机农业品牌,其中“龙首壩金寿杏”“龙首壩雪里红油桃”荣获省级一村一品知名品牌,“龙首壩水晶贡梨”通过了国家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有机认证,并获得了省级名牌产品、全国一村一品、国家新锐果品品牌,龙首壩果品均比周边销售价格每公斤高出2-4毛钱,打出了龙首壩品牌。目前,该村发展有机酥梨5000余亩,金寿杏、油桃、脆瓜等各类杂果600余亩,发展设施大棚300座,带动农户130户620人,其中脱贫户45户115人,成为渭北地区产业园发展的示范村。2022年,全村农业生产总收入达到22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000余元。

(三)全力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着力夯实乡村振兴的基础

樊家川村盛产酥梨、桃、杏、甜瓜和黄花菜等农特产品,年产量在5000吨以上,但是受市场、天气等因素影响,常常出现营销难、价位低,甚至滞销受损的现象,农业抗风险能力低。针对这一实际,樊家川村在农产品加工、经营、仓储、流通和服务设施上做文章,加快生产环节向产前、产后延伸,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内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围绕村上产业优势,兴办实体经济,新建1000吨气调库、200吨设施保鲜库、果筐厂、果袋厂,建成存栏1000头奶山羊养殖基地,正在加快建设1500平方农副产品标准化加工厂房,实现由农业园区向产业园区转变。2016年樊家川村被列为陕西省首批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村,2018年荣获“陕西省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村20强”,2020年在全省集体经济专题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

(四)加快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打造富有特色的乡村田园综合体

充分挖掘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旅游特色优势,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大力发展瓜果采摘、亲子活动、沉浸式体验等农旅融合项目,发展田园观光、民俗风情、农业体验等乡村旅游新业态。开发龙首壩迷宫、天梯、跑马场、游乐场等旅游景点,增设水上游乐、水边垂钓、农家乐、田园采摘等休闲观光项目,建成驼村沟旅游南线,对景区道路进行绿化美化,设置标牌标线,改造景区安全防护、停车场等设施,高标准建设乡村民俗商业街、田园牧场、民宿等配套项目,打造以龙首壩景区为核心,集旅游、观光、垂钓、采摘、餐饮等为一体的休闲农业,倾力打造“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现代乡村旅游产业链。建成了日处理能力300吨的污水处理厂,完成了全村水雨水管网建设,建立了村组两级环卫队伍,生活用电、广电网络全履盖,整体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初步形成了发展农业有基地、旅游观光有景点、消费娱乐有项目、群众致富有抓手的新型经济发展格局。

(五)全面加强乡村治理与建设,厚植人民群众幸福生活底色:

乡村治理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樊家川村加快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结合实际借鉴“枫桥经验”,推动“治理有效”落地生根。成立“一约四会”组织机构,倡导“除陋习、树新风”,大力整治婚丧事大操大办、盲目攀比的不良风气,坚持弘扬正能量,打造“善行义举黑红榜”“最美樊家川人”两张名片,构建“四会一规一榜一栏”乡村道德建设体系。设立村民“金点子信箱”,组建乡贤文艺宣传队,坚持每年举办“赏梨花·健步走·踏春行”活动,全域覆盖村级文化广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建强用好陕西龙首农业园区专家服务站,因地制宜开展农业生产、养儿育老、烹饪养生等实用技术培训,加快培育本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技致富带头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和保障。守住村级组织在医疗服务、传染病防治中的第一道防线,设立党员志愿者示范岗,实行网格化管理,创建省级标准化卫生室,实行签约医生、远程诊断等服务措施,对孤寡老人、留守儿童上门服务,为防控疫情构筑起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守护群众健康平安。

樊家川在发展休闲乡村、振兴乡村过程中,以现代农业和旅游业为主要产业,积极探索“党支部+园区+景区+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乡村新模式,逐步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加快融合农旅发展,建设标准化产业基地,以流转土地收租金、入园打工挣薪金、参与入股分红利的方式,辐射带动全村贫困群众参与产业脱贫,带动村民摘掉了贫困帽子。

伴随着樊家川基础配套设施的日益完善,樊家川的路畅通、灯明亮、树成行、村干净、村民和睦相处,乡村的治理进一步取得成效,给村民建设了一个生活环境宜居的家园。为村民过上美丽富裕的生活建立了信心,实现了樊家川由“米粮川”向“花果山”“美景区”“观光园”的华丽转变。为樊家川脱贫致富趟出了一条新路,也为澄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摸索出新模式和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