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
   
 
 
 
 
 
“十二五”商洛工业发展成效及“十三五”发展思路

一、“十二五”商洛工业发展成效

1.工业规模实力显著提升。“十二五”时期,全市工业呈现总量扩张、跨越发展的态势。截至2015年,全部工业实现总产值、增加值分别为1447.43亿元和215.47亿元,分别是2010年的6.34倍和3.34倍,年均增长44.68%和27.2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782.7亿元,是2010年的4.58倍,年均增长35.57%;实现增加值206.14亿元,是2010年的4.33倍,年均增长34.09%。 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增速连续多年保持在全省前列。

2.工业经济贡献持续增强。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支撑作用不断增强。截至2015年,工业占全市GDP比重由2010年的22.56%提高到2015年的34.65%,三产比例由2010年的20.3:41.2:38.5调整为14.76:52.01:33.23。工业对经济发展贡献作用持续增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上缴税金24.6亿元,占财政总收入的54.64%,同2010年相比较,增长了2.51倍;工业企业吸纳就业人员达到了6.1万人,同2010年相比较,增长了1.83倍。

表1 2010-2015年商洛市工业经济发展情况
图1 2010-2015年商洛市工业规模变化趋势图

3.优势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加大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增长点培育,初步形成了以现代材料、现代医药、绿色食品三大支柱产业为支撑,有色、冶金、医药、食品、建材、化工、电子等多种行业竞相发展的工业格局。2015年,三大支柱产业完成产值672.2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5.88%,同2010年相比较提高了6.9个百分点,支柱产业带动拉动作用明显;太阳能光伏、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快速成长,实现增加值42亿元,占到全部工业的21.12%。

表2 2010-2015年三大产业产值变化情况 单位:亿元

4.骨干企业引领作用增强。规模企业发展不断壮大,大中型企业支撑作用不断增强,一批掌握行业核心技术、具有产业链整合能力的龙头骨干企业快速壮大。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突破230户;陕西锌业、陕西大西沟矿业、商洛比亚迪实业、柞水同兴轧钢、陕西必康制药、西部鑫兴钼业、洛南县九龙矿业等7户企业产值超过20亿元,柞水金正、陕西银矿、丰源钒业、五洲公司、盘龙公司、金川封幸化工等14户企业产值过10亿元,22户大中型企业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06.6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9.17%,一大批资金、技术雄厚的龙头骨干企业成为引领产业发展的引擎,带动上下游相关企业协同发展,对工业转型升级起到引领支撑作用。

5.工业投资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商洛市重大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关于加快工业集中区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建设新型工业园区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支持工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工业投资力度加大。“十二五”期间全市工业投资年均增长21.67%,高于“十一五”平均增速3.17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占到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从2010年的28.4%提高到2015年的28.66%,增加了0.26个百分点。工业技改、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力度逐年加大,年均增速分别达到20%、30%,投资带动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表3 2010-2015年商洛市工业投资情况

6.工业区域布局有序集聚。工业园区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分散到集聚转变,依托工业集中区建设,资源集约、企业集聚,产业区域分布格局逐步明晰。截至2015年,全市培育形成以商丹循环工业园区为骨干,15个省级重点县域工业集中区为支撑的工业园区集群。工业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601.8亿元、增加值161.45亿元,分别占到全市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的41.58%、74.93%。工业园区引领带动产业有序集聚发展,逐步形成了现代材料、绿色食品、现代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工业园区化、园区专业化发展态势愈来愈清晰。

表4 2010-2015年商洛市工业园区建设发展情况 单位:亿元

7.创新支撑能力稳步提升。深入推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技术改造为抓手,积极引导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开发关键技术和新产品,提升企业内生发展能力。2015年,先后建成商丹循环经济园区商洛院士工作站、商洛材料工程研究院、陕西省循环经济工程研究院商洛分院和中国地质科学院尾矿利用技术中心商洛中心。建成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2家,工业企业共获得各类名优品牌、产品称号60余项。科技支撑产业转型的内源驱动力进一步增强,主要工业产品市场影响力不断扩大,工业经济发展质量不断向好。

8.资源综合利用显著提高。重点突出做强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推进实施《陕南循环经济产业发展规划》和《商洛市尾矿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规划》,经济发展方式持续转型。截至2015年,全市建成循环经济示范企业36户、循环经济示范园区9个。“十二五”期间淘汰落后产能89.86万吨,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3.11%,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削减0.68%、2.63%、2.96%和8.81%。资源环境综合利用水平稳步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二、商洛“十三五”工业发展的总体思路

“十三五”期间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将立足追赶超越发展战略定位,按照绿色、循环、低碳的发展理念,突出“科技创新”主题,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调整优化工业布局,建设新型工业园区,着力打造“两带多极”产业分布格局。加快改造提升三大传统支柱产业,培育壮大四大新兴支柱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打造引领工业发展的“双引擎”。大力实施工业转型升级六大工程,构建工业发展五大保障体系,加快建设西部知名的新材料产业基地、现代食品医药基地、装备制造配套基地和节能及新能源产业高地(一高地三基地),实现新常态下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努力把我市建成国内一流循环经济产业聚集区。

(一)明确发展目标任务。以“优化调整产业布局,壮大优势产业规模,增强创新发展活力”为总目标,围绕追赶超越的总体要求,突出工业经济总量规模、结构优化、创新能力、发展实力、产品结构、循环发展等六个方面,加快构建循环、集约、绿色、高效的现代工业体系,力争“十三五末”,新兴产业要占到全部比重达到30%,工业园区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70%以上,全部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达到1600亿元和460亿元,同比增长15%以上,主要工业经济指标实现翻番。

(二)着力优化工业布局。按照“轴带相间、核极引领、组团发展”的产业布局思路,突出县域特色,依托交通干线,围绕优势园区,着力打造以商丹、洛南、商州、丹凤等工业园区为核心的沿江沿河高新技术产业带和以商南、山阳、镇安、柞水四县工业集中区为重点的绿色发展增长极。形成区域联动、分工协作“两带多园”的产业分布格局,推动全市工业产业差异化、特色化、集群化发展。

(三)明晰产业发展重点。加快改造升级现代材料、绿色食品、现代医药三大传统支柱产业,积极培育壮大新材料、新能源、高端制造、电子信息四大新兴支柱产业、做大做强有色、冶金、非金属、能源化工、生物医药、食品加工、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10个产值过百亿的优势产业集群,打造新型工业支撑体系,形成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齐头并进、互补发展的工业经济“双引擎”。

(四)实施六大转型工程。大力实施企业成龙配套培育、两化深度融合发展、创新驱动发展、园区升级支撑、承接产业转移、绿色循环发展等六大工业转型发展工程。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外向型经济,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完善重点企业梯队培育机制,不断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建设一批承载能力强、集约程度高的工业园区,为工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

(五)构建五大保障体系。按照统筹规划、适度超前、保障有力的原则,强化机制、体制、政策、人才、投融资等重点领域改革,着力构建协调机制建设、配套政策支持、投资融资服务、人才队伍保障、重点领域改革五大保障体系,为工业经济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为实现工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保障。

 
责任编辑:赵万本  发布时间:2016年9月23日    
 
建设与维护:陕西省《网上陕西》编辑部   办公地址:陕西省人民政府机关大院
电子信箱:w87298388@163.com 咨询电话:029---87298388
陕IP备05008609号
特别声明:转载使用本站内容,需经本站同意,否则视为侵权,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