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咸阳 > 泾阳县

泾阳县

泾阳县

古建筑
发布时间2019/11/11 浏览量:2021 分享到:

文庙

位于二县城,南临南环路,北背北极宫大街。1980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建筑平面以南北中轴线对称排列,形成完全四院群落,整体建筑坐北朝南,建筑面积1358平方米。

(一)大成殿

面阔七间,进深四椽。九架梁,抬梁式结构,檐带双步梁。顶施布纹布瓦、黄琉璃筒瓦,檐施黄琉璃沟头滴水。各脊施绿琉璃构件装饰。前檐转角斗拱为五踩重昂。昂间檐枋浮雕薰炉、焰火。檐交角柱木雕龙首,口含珠。铁制龙须嵌抱垂鱼,垂鱼四面阳刻篆文“寿”字。角檩外端套黄琉璃龙首。前檐柱为整青石雕成,四棱体,四角双圆倒棱。柱础为青石雕须弥座。其上层四石浮雕文房四宝、博古等,束腰为水波纹,下层边角雕以几何纹。明间两柱柱础通体高浮雕游龙戏浪。柱头嵌木雕龙首。斗拱为三跳单昂,挑尖梁头亦木雕龙首代昂。

(二)戟殿(山门)

面阔三间,进深两间。五架梁,抬梁式结构歇山屋顶,顶施灰布纹筒、板瓦,黄琉璃色边。脊施绿琉璃构件装饰。转角斗拱为五踩重昂。柱头形式及拱同大成殿相似。明间斗拱二攒,五踩重昂,为“品”字形。次间三跳单昂。有左、右耳各一间。硬山式屋顶,顶施灰布纹筒、板瓦。斗拱三攒,中为五彩重昂。两侧为单昂。台阶长19.95米,宽9.2米,高0.73米。边镶青石条。

(三)东、西庑殿(两殿相向而建,格局相同)

通面阔十二间,进深一间,前带廊。三架梁,抬梁式结构,前带单步梁。硬山式屋顶。顶施灰布纹筒、板瓦,檐施灰布纹沟头滴水。脊施灰平,顺花脊。铺间斗拱二攒,一斗三升,柱头亦同。柱础为八棱须弥座,浮雕花卉。

(四)东、西翼室(两建筑格局相同)

三架梁,抬梁式结构,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屋顶前同庑殿相接,侧与耳室相连,顶施瓦件及斗拱等同庑殿。

文庙于清同治元年(1861)毁坏。同治四年(1865),知县黄传绅修大成殿。其它建筑系清光绪十一年(1885)吴周氏捐银所修。

建国初,文庙被学校占用,之后改为粮站、种子公司。

1985年,县文物管理委员会迁入办公,现为县博物馆所在地。

查考旧志,对文庙始建年代均无记载。宋代邑人所著《重修文庙碑记》中,载有宋元祐五年(1090)重修文庙的情况。

二、太壶寺大殿

位于县城二条街。1957年5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殿坐北朝南,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七架梁,抬梁式结构,歇山式屋顶,顶施灰布纹筒、板瓦,檐施沟头滴水。柱头斗拱为五踩重昂。转角斗拱为七踩三层,补间斗拱为五踩重昂一朵。

据史记载,太壶寺为前秦苻坚(357—384)所建之行宫,北周时改作佛寺,名惠果寺。隋文帝时,改为中兴禅寺。唐开元年间改称太壶寺。唐天宝年间敕修,其时与西安青龙寺齐名。《续陕西通志稿》载:“惠果寺,即县内大寺,唐日本太子留学于此。”

金世宗、元世宗时皆重修。明正统年间重修。1932年,华洋义赈会朱庆澜拨款维修。

三、味经书院

位于县城姚家巷中学内。讲堂坐北朝南,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七架梁,抬梁式结构。硬山式屋顶,顶施灰布纹筒、板瓦,檐施沟头滴水。前檐柱头斗拱为三踩单昂,明间斗拱为如意形,外曳瓜拱,正心瓜拱刻三幅云朵。

据史载,该书院为陕西学政许振祎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奏建。邑绅吴建勋捐址。宽12丈、长51丈。其时于讲堂前左右有门,左门悬匾上书“大雅扶轮”,右门悬匾上书“小山承盖”。门之东西两侧各舍房三十三间,前带廊。舍房前有二门房、三架三间,舍房两则有斋房。东斋房上书“日新”,西斋房上书“时敏”,斋房各十六间。前大门房,五架三间。

光绪十五年(1889),监院周斯亿于堂东侧增建藏书楼,三架三间,左、右各建庑房三间,前又修清白池。东侧建通儒台,并置石碣,刘古愚撰文刻碣上。照壁左、右建牌坊。东牌坊上书“英俊之域”,西牌坊上书“礼乐所流”。光绪十七年(1891)陕西学政柯逢时奏建刊书处,由柯氏及本县、三原等县捐资或出资,周斯亿监修。

书院先后由城固人史梦轩、长安人柏子陵、咸阳人刘古愚主持。

书院历经30年,于1903年改为泾阳县立小学堂。院西建刘古愚祠,院东建杨凤轩祠。1923年,更名泾阳县高等小学。1931年,更名为姚家巷小学。

四、崇实书院讲堂

位于县城姚家巷,中共泾阳县委大院西北角。

讲堂坐北朝南,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七架梁,抬梁式结构。硬山式屋顶,顶施灰布纹筒、板瓦,檐施沟头滴水。补间拱一攒,单拱双替。

书院系陕西学政赵惟熙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创建。

讲堂东置日晷,西筑通儒台。讲堂前建东、西斋,四架十间,前带廊。东斋题曰:“致道、学古”。西斋题曰:“求志、兴艺”。中建牌坊一座,上题:“群材孟晋”。东西建圆门,有门房一间,引清白水环左右,水上建桥。地址为吴建勋续捐。所需经费白金三千六百余钱,系本县及三原富绅捐输。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书院停办,部分房屋拆毁。

宣统二年(1910),改为泾阳县工业学堂。1930年至建国前被县政府水利局占用。建国后至1958年,被泾惠渠管理局占用。

五、迎祥宫

位于蒋路乡安吴堡村。

山门朝南,面阔三间,明间为大门,两侧翼门较窄。三架梁,抬梁式结构。乐楼和山门相连而建,坐南朝北,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五架梁,抬梁式结构,山门楣间嵌匾石,阴刻楷书“迎祥宫”三字。乐楼现存舞台,三侧原有彩绘屏风,吊顶八卦藻井。内侧有一木匾,阴刻草书“清歌妙舞”。山门、乐楼柱头转角、补间均为五彩重昂斗拱,斗三升。屏风枋板绘以苏式彩绘。山门山墙前仲,砖雕仿木椽出檐,上施布纹板、筒瓦、沟头滴水。刷头内侧有大量砖雕“万字连珠”及花卉装饰等。

现存元至元十七年(1280)所立《剏建大道迎祥宫》碑一通立乐楼前。

据碑文记载,迎祥宫系本县张德琳等选地创建于元至元年间。

据当地人传,清光绪末年,慈禧避难西安,安吴大富商吴周氏为迎圣旨捐银十万钱,复修、扩建该宫。

六、望月楼

位于蒋路乡安吴堡吴氏庄园后

望月楼坐北朝南,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一层南有廊,廊通东、西两侧,廊深米。有四门。圆拱砖卷门楣砖雕横额“芭蕉夜雨”等,砖卷圆拱顶。和上层对应有柱处亦仿木柱砖砌为圆柱形。北侧为楼梯,通二楼。二层为七架梁,抬梁式结构。庑殿式屋顶,施布纹板、筒瓦。

该楼系为吴周氏之子于民国初年所建,为吴氏花园中赏月纳凉之用,因以为名。

1985年,全部拆除重修。1988年彩绘。

七、吴氏庄园

位于蒋路乡安吴堡村。

庄园坐北朝南。现建筑面积1012平方米。现存三进院落,依南北中轴线排列。(1)门厅:面阔八间,进深一间。自东数第四间安大门一合。(2)前院东西厢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3)大厅:面阔五间,进深三间。(4)过厅:面阔五间,进深一间。(5)后院厢房:东厢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西厢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6)退厅:面阔五间,进深一间。

此建筑无文献记载。据传吴氏家族共有东、西、南、北、中五院,该院为东院之一部分。其中退厅为吴周氏住处。

八、崇文塔

位于崇文乡崇文中学院内。1956年5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塔为八棱柱体,底层边长各9米,周长72米,占地0.964亩。塔为楼阁式。塔体中空,有螺旋形砖梯400余级直通塔顶。塔顶为铜板制,状似葫芦,上置铁相轮,加塔体全高83.218米,13级,其高度居全国古砖塔第一位。

塔体各级,除顶层外,均有四门四龛。各层间门龛交错。龛内均置石佛一尊,或站或坐,形态各异。门通腰檐,可步出塔体,沿腰檐绕塔浏览。各门原均安有木门,后毁,1990年修复。塔龛内置石佛48尊。塔顶暗藏鎏铜造像8尊,系释迦牟尼、如来佛、弥勒佛及天王等,现存县博物馆。

据《铁佛崇文塔寺常住田供众记》碑文记载,该塔为倡导本县、三原、高陵三晏学童努力向学而建,始建于明万历十九年(1591),耗时19年,至万历三十六年(1608)竣工,修塔人为明刑部尚书、本县人李世达。